文/白鹭湖姑娘 素材/管文宏
(声明:作者@白鹭湖姑娘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情节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自从父亲几年前去世后,每年天气一冷,我就接母亲到城里跟我一起生活。等过完年,天气暖和了,赶在清明前再送母亲回老家,正好给父亲扫墓。
虽然我们江淮之间没有集体供暖,但楼房封闭性好,客厅和每个房间都有空调,打开暖和和的,比母亲一个人在家强。
其实多年前我就给父母的房间装了部空调,但他们舍不得开,怕费电。我和妻子甚至说电费我们给报销,那也不行。
夏天遇到特别热的时候,他们偶尔开一、两个小时。可一到冬天,空调就成了摆设。
每次打电话埋怨他们,老两口就会说:“冬天没啥事,吃过晚饭早早被窝里待着看电视,盖着大厚被子,不冷。”
没办法,苦了大半辈子的他们有福也不会享,没苦硬吃。
老一辈人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
01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田野纵横阡陌,村庄绿树成荫,因为人均土地少,早年种双季稻。
如今一想到“双抢”季节,我还心有余悸,就怕插晚稻秧时,水田里的蚂蝗。
父亲是个泥水匠,特别能吃苦,一年四季除了经管家里那7亩多地外,就是去给周边农户家盖房。
由于常年风吹日晒,父亲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50多岁时头发就花白,背也驼了。
爷爷奶奶膝下有4个孩子,父亲是老大,我有2个叔叔、1个姑。
在我3岁的时候,爷爷因病去世,父亲作为长子,帮着奶奶挑起家庭重担。因为当时只有二叔是劳动力,小叔和小姑都还未成年。
我母亲的娘家就在邻村,只要她一回去,两个舅妈就问:“你和庆生(父亲)还不打算分家呀?这姑娘、小叔子一大家人总绑在一起,哪天才是个头?”
俗话讲,好人怕三戳,坏人怕三说。久而久之,母亲也认为自己吃了亏,挣点工分往后还得帮两个小叔子娶妻安家,那不是白忙乎了嘛。
于是,她就回来跟父亲暗地里嘀咕。
没想到父亲安慰着说:“红霞,这笔账你没细算,其实我们不吃亏。首先,我妈在家做家务,我们干活回来端到就吃现成的,别人回来还得弯腰撅腚自己做;”
“其次,孩子有我妈照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我们在外干活心是定的。你想啊,如果分家了,我两个弟弟一天没成家立业,我妈的任务就没完成,她哪有精力替我们管孩子?”
“再说了,我爸走了,我是老大,我不帮我妈,那这个家就更难了!‘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我们也是为人父母,只有兄弟姐妹能抱团,这个家才有希望。”
在我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母亲打消了分家的念头。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二叔的三间瓦房盖好了,没过多久把二婶娶进门。
又过个几年,小姑风风光光出嫁。
小叔爱学习,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考上了军校,成了我们家第一个靠自己本事走出家乡的人。
父亲对这个家的贡献有目共睹,所以叔叔他们对我父亲很尊重。

02
父亲由于长期超负荷劳作,患有腰肌劳损,严重的时候走路都困难。
为此,小叔后来特意把父亲接到他所在的城市,托人安排父亲住院治疗。虽然恢复不到以前,但症状好多了,只是再也不能做重活了。
所以每到农忙季节,二叔早早就跟父母打招呼说别着急,到时候他开拖拉机拉稻把、打场。
父母就生我和妹妹两个孩子,我小时候学习也不用心,成绩一般,读初二时就想辍学,结果父亲发火了!
父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你该读书的年龄不好好珍惜,将来有你吃苦的时候。
二叔家就住在斜对面,得知我不想念书,他手端着饭碗赶过来,跟父亲一唱一和给我开批斗会。
最终,我还是乖乖地听话了。
从此后,我改变了吊儿郎当的学习态度,成绩突飞猛进,顺利读完高中,后来考上了省工业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
而比我小3岁的妹妹,初中毕业就回来帮父母种地,她深知父母能力有限,供我们兄妹俩读书不容易。
所以父母一直觉得亏欠妹妹的多,直到她外出打工,后来远嫁外省,父母都不忍心阻拦。

03
二叔二婶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可能是觉得家里没男孩,在农村被人瞧不起吧,所以本来还算殷实的小家庭,因为东躲西藏,不但把责任田荒芜了,连家里最值钱的小四轮都被拖走。
最终,发誓“不生儿子、不收兵”的二叔二婶,三胎总算意愿达成,堂弟横空出世。
二婶对两个堂妹一般,对堂弟尤为溺爱,而且她好胜心强,凡事就喜欢拿堂弟跟我比。
对此,我父亲不止一次数落过她,说“一个粑粑也要烙熟了吃”,“惜儿误儿”。
可二婶哪能接受?总认为我父亲瞧不起堂弟。
终于有年春节期间,还在读书的堂弟领着一帮同学回来,一大桌年轻人喝得醉醺醺,张口粗话不绝于耳。
父亲强忍着等那帮孩子走后,把堂弟训斥一顿,气得堂弟哭天抹泪。
自己宝贝儿子如此受委屈,那还了得?二婶跟我父亲吵起来,惹得街坊四邻过来围观。
气得母亲拖着父亲往家走,埋怨他多管闲事。
从此后,我们两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婶进出都不从我家门口走。
虽然二叔也跟我父母说话,但大不如从前,连小叔和小姑回来斡旋,也没得到改善。
现实最能教育人,娇生惯养的堂弟后来勉强高中毕业,上了自费大专,成天除了要钱能回来一趟,平时摸不着辫稍。
有一次堂弟回来要钱,跟二婶说话带口头禅,气得二叔举着笤帚撵了他几条巷子。
直到那个时候,二婶才意识到“锅是铁打”的,这个儿子被她养废了!
不过每个人都有长处,堂弟的本事就是谈恋爱是一把好手。他凭借长相和一张巧嘴,兜兜转转,最终找了个外省女朋友。
但买房和彩礼钱成了拦路虎。

04
二叔前些年靠开拖拉机替别人拉砖、犁田,老两口也有了一些积蓄。但把堂弟婚房首付给完,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面对十多万的彩礼,二叔一筹莫展。但二婶不让他求助我父母。
得知情况后,父亲有次跟我打电话说:“你二叔如今骑虎难下,咱能帮一把是一把吧,我还有3万块钱养老钱,你再拿2万。不过别提我,我不想他们承情!”
父亲这个倔老头还是生二婶的气,所以即便想帮他们,也情愿做无名英雄。
后来小叔帮着拿了几万,还有两个堂妹,总算把堂弟的婚姻大事办完了。
担心堂弟总是眼高手低,父亲暗暗着急,正好我负责一个项目的开发,公司要招聘人,我就介绍堂弟来了。
堂弟结婚后变化很大,也有了家庭责任感,所以也没让我过分操心。
随着工作的稳定,堂弟的收入也增加了,日子步入正轨。
直到后来二叔还钱,我才把当初父亲说的话讲给他们听,二婶眼圈红了,二叔抽着烟,喃喃说道:“我哥为了我们,一直都在操心。”
从此后,我们两家又和好如初。虽然奶奶不在世了,但每年我们几家都会大团聚几次。
小婶厨艺好,我母亲就给她打下手,鸡鱼肉蛋我父亲早早就给提过去,再从自家菜园地薅点蔬菜就满满的一大桌。
每次父亲他们老哥仨边喝边聊,说着我们这个家族从曾经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红红火火的幸福日子。
看着他们把酒言欢,我们做晚辈的由衷的欣慰。
一个家族就是靠着抱团和亲情的凝聚力,才兴旺发达的。

05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父母也开始享福了,可父亲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
口罩期间父亲就身体不适,后来我把他接到省城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是肺和肝部长了肿瘤,关键是没办法做手 术。
我和妹妹捧着检查结果,偷偷躲在医院走廊那失声痛哭。本想瞒着父母,但耳聪目明的父亲似乎早就猜出来了,他坚决要求出院。
就这样,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父亲走了……
在父亲头七那天,我和妹妹提出让母亲跟着我们去城里生活,但母亲说啥都不肯。
母亲说,她不适合到城里楼房生活,就像“鸽子笼”似的,不自由。而且出门就找不到家,都一个模样。
至于妹妹家,母亲更不想去,因为妹夫是独子,妹妹他们一直跟她公婆一起生活,她去了,站着长、坐着矮,更待不住。
就在我和妹妹跟母亲相持不下的时候,二叔二婶进来了。
二叔说:“你们就听你妈妈的吧,她不愿去就不去。”
二叔话音未落,二婶就抢着说:“就是、就是,你们兄妹俩放心,家里还有我们呢,住的也不远,能照顾得到。”
说完,二婶又转脸对我母亲说:“嫂,你要是一个人懒得做饭,就上我家吃,一瓢水、一双碗筷的事。”
听二叔二婶这么说,我和妹妹放心了。不过答应母亲,有空会常回家看看。

06
自从母亲一个人在家后,我和妹妹时刻牵挂着,我们俩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跟母亲打视频电话,听听她的声音,掌握她的精神状态。
考虑到我们南方冬天湿冷,于是我和妻子就跟母亲商量,看看最好冬三月过来跟我们一起住,等过完年天气暖和了,再送她回去。
这个建议母亲没有反对,欣然同意。
就这样,每年冬天一到,我就开车把母亲接到城里过冬,等过完年气温升了,再给送回去。
母亲在我这过年,二叔二婶每年腊月廿七、八会过来一趟,送点自家碾的元宵面、大锅蒸的馒头和包子,等等。
知道我儿子爱吃红烧大公鸡,二婶每年用尼龙袋装着一公一母两只鸡,大公鸡红烧,老母鸡炖汤。
二叔二婶在家靠土里刨食不容易,这些土特产我受之有愧,所以每次他们临走,妻子就收拾好一大包烟酒茶糕点之类的东西,还把二叔二婶拉到附近的商场每人再买套衣服。
这次母亲急着要回去,正好赶上妻子单位出差,就我一个人把母亲送回去。
母亲爱干净,我就提前两天给二婶打电话,说趁天气好,把母亲的床单被褥都拿出去晒晒。
开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车进了村,老远只见二叔笑盈盈地捧着水杯在门口等候。等下车一看,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地上一尘不染。
此刻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屋内,暖洋洋的,散发着太阳味。
母亲笑着说:“有你二叔二婶在家,真是太好了!”
我们正说着话,二嫂围着围裙进来了。
她笑着说:“先上我家吧,水都泡好了,半个小时后开饭。”
母亲高兴地挽着二婶的胳膊,这老妯娌俩说说笑笑,分外亲热。

07
我和二叔一前一后往家走,还没进门,就闻到红烧大虾的香味。进屋一看,桌上饭菜都摆好了。
望着韭菜炒螺丝肉,我笑着说口水都流下来了!
二婶说,为了这点螺丝肉,二叔在村口的塘里摸了一下午才挑了一小碗肉。
聊天时我随口提起母亲前段时候做了白内障的事,二婶忙从口兜拿了200块钱,说给母亲自己买点滋补品。
母亲哪能要二婶的钱呢?两人拉拉扯扯跟打架似的,后来我朝母亲眨眨眼,让她收下,这才作罢。
上完爷爷奶奶和父亲的坟,眼看到了下午3点多,我要返程了,二叔二婶又忙不迭给我往后备箱塞东西。
趁老两口不注意,我将身上特意留的2千块钱现金,偷偷放在里屋床上的枕头底下。
在母亲和二叔二婶的目送下,车子启动了。
等车出了村,我拨通了二叔的电话,告诉他枕头下有2千块钱。
二叔一听,埋怨道:“你这个孩子真是的!你们在城里挣钱也不容易,还有孩子需要钱培养,如今你弟也不啃老了,我们自食其力养老没问题!”
我笑着说:“没关系,这点钱就算是我孝敬你们的。我妈在家,平时还要替我多照顾。”
这时二婶凑到电话跟前,大声说道:“文宏,你放心吧!你爸当年对我们这么好,如今就剩你妈妈一个,你们兄妹俩又不在身边,我和你二叔肯定会好好照顾你妈妈的!我们仨抱团养老!”
二婶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传来朗朗笑声。
我也笑了,希望时光慢些走,希望吃了大半辈子苦的老辈人舒舒服服地享受晚年!
(本文写于2025年3月27日12:46分,头条原创首发!禁止抄袭搬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