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雄心撞上“钱袋子”危机,强大舰队梦该往何处搁浅?》#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俄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当地时间10月4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强调,俄罗斯必须加速发展海军力量,强大海军是遏制战略挑衅的重要保障。帕特鲁舍夫这番话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迫切,也藏着莫斯科难以掩饰的窘迫——在西方步步紧逼的当下,俄海军的雄心正被一个现实问题牢牢拖住后腿:钱从哪里来?帕特鲁舍夫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从北极到远东,北约舰艇的巡逻频率与联合军演的规模确实在持续加码。俄罗斯需要强大海军来维系威慑,这本是再合理不过的逻辑。但问题是,现代海军恰是所有军种中最“烧钱”的。一艘新型护卫舰造价动辄数亿美元,核潜艇更是天文数字,而俄罗斯全年军费尚不及美国十分之一,在乌克兰战场持续消耗的背景下,能匀给海军的份额实在有限。这种矛盾在俄海军现状中已显露无遗。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沉没后迟迟未能获得同等战力补充,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工程屡次延期,新舰建造计划大多停留在模型阶段——这些都不是偶然。当军费蛋糕有限时,优先保障的必然是乌克兰前线的陆军装备与弹药供应,海军这种“长期投资”难免被迫让步。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正试图用“非对称”思路破解困局。与其追求昂贵的航母战斗群,不如多建成本较低的小型导弹舰,并为其配备“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这类杀手锏武器。这种“小艇配大炮”的模式,确实能在近海形成局部威慑,但代价是远洋控制力持续萎缩。当帕特鲁舍夫提及“北部和远东”时,人们不禁要问:靠千吨级护卫舰,真能守护俄罗斯漫长的北极航线与太平洋利益吗?深层次看,海军建设与军费不足的矛盾,本质上反映的是俄罗斯战略野心与经济体量的脱节。当能源收入受制裁制约,军工产能被战场消耗,莫斯科在“保现实”与“赌未来”之间正越发力不从心。或许正如克里姆林宫墙上的双头鹰,向东向西皆要兼顾,但展翅所需的力量,终究要由经济的双脚来支撑。在找到新的财富源泉前,俄罗斯海军的重振之路,注定要比波罗的海的冬天更加漫长。

学者:俄海军雄心撞上“钱袋子”危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