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中西部的田野上,豆农正在仓促收割大豆,但笑容比往年少了许多。美国伊利诺伊州沃特曼镇农场主瑞恩·弗里德斯说,他不得不把大部分收成存入粮仓,因为卖掉就意味着亏损——每英亩亏64美元。这是他种植生涯中艰难的一年。

豆农的这场危机,始于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上台后,肆意挥舞“关税大棒”,试图以“贸易保护”重振美国制造。然而几个月过去,这场关税战的回旋镖正击中美国自身,尤其是那些曾被特朗普视为“核心选民”的农场主,正深陷困境。

在全球大豆贸易中,中国曾长期是美国最大买家。美国大豆协会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平均进口了全球大豆贸易供应量的61%,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近2700万吨大豆,然而今年,大豆丰收了,但中国订单并没有如期而至。美国政府数据显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截至秋季收获前(1月至7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39%,至590万吨,出口额下滑51%,仅为25亿美元,农民因此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我们迎来了预期的大丰收,却失去了最大的客户。”美国伊利诺伊州农民罗恩·金德里德无奈地说,如果不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他们将看到价格跌入谷底。

事实上,大豆“断供”危机已令美国豆农陷入双重压力:一边是大豆价格暴跌、现金流断裂;另一边是化肥、燃油、运输等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农业萎缩也引发了更深层的连锁反应。农机制造商CNH公司上半年农业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降20%。首席执行官格里特·马克斯在农机展上表示:“只有中国重新下订单,才会有好消息。”这番话揭示了美国农业产业链的现实:从农民到设备制造商,从运输到仓储,几乎所有环节都已被关税战裹挟。

对这场愈演愈烈的农业危机,特朗普政府宣布将拿出部分关税收入对农民进行援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日前称将公布新的农民补助计划,金额或超过100亿美元。特朗普对农民的偏爱并非偶然,农业州是特朗普的政治票仓。然而,如今的救助计划,虽能在短期内缓解农民的资金困境,却无法改变结构性问题。特朗普的补助逻辑很简单:关税让农民受损,用关税收入补偿他们。但问题在于,其他同样被关税击中的行业,却没有被纳入救助范围。

特朗普的关税措施覆盖金属、机械、电子、食品等多个领域。以酒类为例,美国加州葡萄酒协会的数据显示,受关税政策影响,今年美国葡萄酒出口下降了30%;美国蒸馏烈酒协会的数据显示,对加拿大的烈酒出口暴跌了85%。美国威斯康星州啤酒厂主贾斯汀·特尔比斯特说,因为铝罐、大麦到品牌周边商品的供应商纷纷涨价,导致生产啤酒的成本飙升了约40%,他不得不关闭啤酒厂。他也承认,政府要为所有受影响的企业提供广泛援助几乎不可能,毕竟受波及的企业数量庞大,但他仍感到不公平。“我们如今的处境,并非源于正常的市场因素,而是政治代价。”

美国“小企业联盟”发言人亚历克西斯·达马托表示,她所在的组织并不反对政府向农民提供援助,但“我们不同意在这场关税战中人为划分赢家和输家”。

这些声音揭示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核心矛盾:当一个以“保护美国制造”为名的关税政策,必须靠“纾困”才能让受害者勉强存活时,它已经偏离了经济逻辑,沦为政治操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援助资金仍来自纳税人的口袋。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财年美国关税收入约21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关税成本最终仍由消费者承担。换句话说,美国人先为关税埋单,再为救助埋单。

特朗普不久前在其“真实社交”平台上称:“中国出于谈判目的不买美国大豆,农民受伤,但最终他们会受益。”然而,这种“最终受益”的承诺,如今显得苍白。

关税或许的确在某些时候能制造政治声势,但无法改变全球贸易的结构。美国豆农的仓库堆满未售的大豆,美国企业主关闭车间生产线,这些不是战略胜利的标志,而是政策反噬的代价。当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筑起壁垒、用救助平息怨气时,真正被稀释的,是美国经济的韧性与政策的公信力。

曾经,“美国优先”被用来描绘一个强大的经济愿景。如今,在救助争议中,它更像是一场自我制造的困局。

赵安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0日 03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