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长克林拜尔说了两句狠话,第一句是“我们不要中国垃圾!”第二句是:“德国决不当傻子!”前一句是他访问中国前说的,后一句是他访问中国后说的。
说这句之前,德国的处境其实有点尴尬,克林拜尔是默茨政府第一个来中国的内阁高官,身上担子不轻,既要缓和关系,又要给国内一个交代。
那会儿欧洲的电商市场乱成一团,中国的几个购物平台卖得太火,欧洲市面上那些便宜的小包裹,十件里有九件是从中国来的。
德国本地的小商家扛不住了,天天跟政府抱怨。偏巧那阵子德国经济也没起色,好几年没怎么增长,不少人就把账算到中国商品头上。
克林拜尔这话一放出来,立刻就有反响,法国还跟着附和,说要停掉那个平台在法国的销售,俩国家一起琢磨着要取消那些小包裹的免税政策。
这话明摆着是说给国内那些商家和选民听的,意思是政府没闲着,在为他们出头。
等真到了中国,台下反响不错,国内的官方媒体也都正面报道。毕竟是来谈事情的,姿态不能太僵。
克林拜尔这次来的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稀土,德国造汽车、做芯片都离不了这东西,偏偏大部分得从中国买。
之前中国收紧过稀土出口管制,德国工业立马就受了影响,他们怕的就是这个。
所以谈判桌上,克林拜尔一门心思要中国给个准话,最好是能写进协议里的保证,以后不管怎么样都得稳定供应。
可中国的回应也有自己的分寸,说可以保证供应渠道稳定,也愿意建个直接沟通的机制,有问题随时聊,但要说到签个有强制力的协议,那是不可能的。
稀土是战略资源,不能把自己绑死,这个底线很清楚,克林拜尔心里清楚,没拿到能逼着中国兑现的书面保证,这次访华就算没拿到最想要的结果。
这话传出来,不少人觉得德国这是硬气,其实细想全是无奈,德国自己也搞了个原材料基金,想找别的地方买稀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钱不多,进展也慢得很。
真要是中国断供,他们根本扛不住,所以那句“不当傻子”,更像是给自己找台阶,对内证明自己没吃亏,对外暗示要是不满意,欧盟还有个反胁迫法案能拿出来用用。
可这法案从生效到现在,一次都没用过,之前美国加关税,欧盟也只敢放放风,真要用到中国身上,他们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损失。
德国最近的操作也透着这种矛盾,一边说不当傻子,一边又在拆华为的设备,说要在几年内全换成欧洲货,6G也明确排除中国企业。
可换设备要花大价钱,运营商本来就不乐意,进度拖拖拉拉,更有意思的是,嘴上喊着要防着中国,贸易数据却不骗人,这两年中国反倒又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生意做得比以前还多。
其实这两句话拆开看,全是套路,前一句是出发前的铺垫,把姿态摆高,给谈判加筹码;后一句是回来后的收尾,没拿到预期的就装硬气,对内对外都有个说法。
可套路归套路,现实绕不开。德国的工业需要中国的稀土,也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同样需要德国的技术合作,这种相互依赖不是几句狠话就能拆开的。
所谓的“不要中国垃圾”,本质是本土产业扛不住竞争,想靠政策保护;所谓的“不当傻子”,是谈判没达到目的,想靠强硬姿态施压。
硬气话说给国内听可以,真要动真格就得掂量掂量,毕竟断了合作对谁都没好处。
贸易里的狠话从来都是说给人听的,真金白银的生意才是实打实的。
依赖不是丢人的事,合作里的分歧也正常,与其靠狠话撑场面,不如坐下来好好谈,毕竟这年头,谁都不傻,谁也离不了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