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母老虎”被查!长相圆润富态,幼师出身,曾任书记

看着黄峥嵘的履历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句老话:“爬得越高,摔得越狠。”这位53岁的湖南女官员,从衡阳幼师毕业的基层妇联干事,一路晋升到厅级干部,却在仕途尾声主动投案,活脱脱演了一出现实版“官场现形记”。

18岁中专毕业进妇联,21岁当上副镇长,25岁主政乡镇,30岁前踏入共青团系统,黄峥嵘的早期经历堪称基层干部的“教科书式样本”。

在宜章县梅田镇、白石渡镇工作时,她负责过经济发展和民生项目,这些经历本应是积累群众工作经验的“黄金期”。

到了桂东县担任县长期间,她推动的扶贫项目和基层调研,还曾让她进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候选名单,这段经历曾是她履历中亮眼的“成绩单”。

但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她的晋升轨迹每隔两年就有一次跃升,这种“坐火箭”式的提拔速度,在基层政坛实属罕见。

湖南一“母老虎”被查!长相圆润富态,幼师出身,曾任书记

尤其是从计生委主任直接调动到贫困县当县长,这种跨越式调动背后是否存在“带病提拔”的隐患,值得深思。

在资兴市主政的五年,是黄峥嵘权力的“高光期”。作为地方“一把手”,她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管社会治理,权力触角延伸到土地审批、项目招标等关键领域。

有报道提到她推动过产业转型,但具体成效却鲜有公开数据佐证。这种“只见动作、难见结果”的治理模式,或许早已埋下隐患。

笔者认为,基层主官权力过于集中是个老问题。像黄峥嵘这样长期在县市担任“一把手”的官员,很容易形成“一言堂”。

虽然官方通报未透露具体违纪事项,但从其主动投案的时间点看,恰逢中央巡视组进驻湖南开展常规巡视,这暴露出督察机制存在“运动式”特征——平时疏于防范,等到巡视组来了才“临时抱佛脚”。

湖南一“母老虎”被查!长相圆润富态,幼师出身,曾任书记

通报中“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的表述颇值得玩味。有网友调侃这是“自首式反腐”,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近年反腐高压产生的震慑效应。

据官媒报道,巡视组进驻湖南仅十天,黄峥嵘便选择主动说明问题,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恰恰说明巡视制度的“预警功能”在增强。

在笔者看来,她的选择可能包含三重考量:一是察觉自身问题已难掩盖;二是忌惮大数据监察等技术手段;三是试图通过主动交代争取从宽处理。

这种“算计式自首”虽然降低了调查成本,但也折射出部分官员的侥幸心理——把主动投案当成“止损”手段,而非真的悔过。

黄峥嵘的学历背景同样耐人寻味。中专幼师毕业却走上从政道路,在强调“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当下显得格格不入。虽然她后期通过党校学习补足了学历短板,但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晋升模式,是否在选拔机制上存在漏洞?

湖南一“母老虎”被查!长相圆润富态,幼师出身,曾任书记

更值得警惕的是,她在计生系统工作期间恰逢“社会抚养费”征收高峰期,而这段经历在官方通报中几乎被“一笔带过”。

联想到近年多地曝出计生系统腐败案,这段“敏感经历”是否成为问题滋生的温床,恐怕需要更深入的调查。

作为统战部长,黄峥嵘本应是“团结各方力量”的协调者,其涉案可能对地方政商关系产生连锁反应。

从她后面一次公开活动到被通报调查间隔仅十天,这种“无缝衔接”既体现反腐效率,也侧面反映问题的严重性。

笔者认为,此案深刻的教训在于:官员的“能”与“廉”必须同步考核。黄峥嵘早期在基层的表现或许可圈可点,但一旦权力失去制约,曾经的“改革闯将”也可能沦为“腐败能手”。

湖南一“母老虎”被查!长相圆润富态,幼师出身,曾任书记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作风问题从来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回看黄峥嵘的三十年仕途,像极了那首老歌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寒门子弟到厅级官员,她本可书写励志故事,却因违纪违法黯然收场。

这个案例再次验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没有谁能靠“资历光环”逃避督察,也没有哪本“功劳簿”能抵消过错。正如古人所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对公职人员都是长鸣的警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