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开场10分钟不到就直接谈崩,俄罗斯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原本万众瞩目的伊斯坦布尔会谈,仍然变成了一场外交闹剧。这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俄乌直接对话,仅持续一个小时便草草收场,连最基本的和缓协议都未能达成。
俄方提出的“条件”,不仅毫无现实基础,反而像是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想靠一张嘴从谈判桌上拿到。
【谈判现场:俄罗斯漫天开价,乌克兰断然拒绝】
5月16日当地时间中午1点半,俄乌代表在伊斯坦布尔海峡边上的多尔马巴赫切宫会谈。
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双方首次面对面坐下来谈。然而,这场本应为和平铺路的会谈,却以迅速破裂告终。
俄罗斯代表团由普京助理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率领,在迟到十余分钟后入场,并迅速抛出了令人瞠目的“停火条件”:
乌克兰必须完全割让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
乌克兰必须裁军,军队规模限制在8.5万人,不得增强军事能力,包括停止接收西方武器;
乌克兰必须承诺不加入北约,也不得允许外国军队或军事设施进入本国;
西方必须解除对俄罗斯能源、金融、食品与肥料贸易的所有制裁。
换句话说,俄罗斯想通过一场闭门会议,拿到它在过去三年里用炮火都没能夺下的土地和政治利益。这不是谈判,而是继续坚持过去三年拿不到的漫天要价。
面对如此要求,乌克兰方面当场拒绝。据报道,俄方一名代表甚至拍案而起,威胁道:“如果你们这次不撤出四个地区,下次就不是四个,而是八个地区了。”
这里的八个地区,指的是除乌东4州之外,还带上了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等4个地方。
【普京再次证明:他只是在继续试图削弱西方】
这场开场10分钟不到就谈崩的会谈,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克里姆林宫只是借谈判之名,行拖延与施压之实。一方面塑造“愿意谈”的形象,另一方面试图分化欧美阵营。
但西方和乌克兰并不配合俄罗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谈后表示:“如果俄罗斯代表团今天什么成果都没有带来,那所有人都必须作出回击。必须有强烈的反应,包括制裁。”
事实上,这并非俄罗斯第一次在谈判中狮子大开口,开出让足够吓到在场所有人的条件。因为俄罗斯这三年一直是这个条件,从未变过。如今,历史重演,只不过这一次,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态度更为强硬。
【欧洲集体反击,第17轮制裁箭在弦上】
会谈刚一结束,欧盟各国领导人便纷纷表态,誓言将对俄罗斯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
德国总理默茨宣布,欧盟将在5月20日对第17轮制裁方案进行投票。该方案重点针对约200艘所谓的“影子油轮”——这些船只长期绕过制裁,为俄罗斯输送石油和天然气。此外,制裁还将进一步收紧对俄罗斯金融、能源和技术领域的限制。
英国首相斯塔默也明确表示:“普京试图拖延停火,伦敦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而欧洲五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也释放出强烈信号:法国、德国、英国、波兰和意大利一致认为,俄罗斯提出的条件“不可接受”,而且“毫无诚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制裁行动显示出一个重大变化:欧洲正在尝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开始独立采取对俄措施。欧洲两条腿走路的时代来了,一条沿着特朗普的腔调走,另一条,则开始自己迈步。
【美国态度暧昧,特朗普再次搅局】
就在各国领导人密集磋商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发声。他表示不排除亲自前往伊斯坦布尔“促成和平”,并称“如果我认为能取得一些成果,我会飞过去”。
然而,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被外界视为典型的“特朗普式搅局”。事实上,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乌克兰的支持本身就摇摆不定。这也让乌克兰方面忧心忡忡,担心乌克兰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场原本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历史性会谈”,最终沦为一场外交闹剧。中断了三年多,准备了三个月,事前又争论了一周,结果会谈一小时,声明一分钟。
如今,和平的希望再度破灭。俄罗斯继续在战场上推进,乌克兰则在西方支持下坚持战争。而在背后,欧洲与美国的分歧若隐若现,乌克兰的未来依旧悬于一线。
可以预见,这场战争不会在短期内结束。
舆论普遍预测,俄乌战争至少将持续到2027年,甚至更久。而在这期间,制裁、军援、外交博弈将成为常态。伊斯坦布尔会谈的再次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对抗的起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