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运动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挺复杂。有人一跑步就觉得喘不过气,有人游个泳就肌肉酸痛三天,还有人明明锻炼得挺勤快,结果反倒感觉越来越累。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是不是我身体不适合运动?还是我练得太猛了?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很多人对“运动反应”这件事有误解。不是出了汗就是有效果,也不是哪里疼了就说明锻炼到位了。身体有没有受益,有没有被“吓到”,其实都有迹可循。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如果你运动后没有出现下面这四种异常,那恭喜你,身体状态很可能在一个不错的区间,锻炼可以更大胆点,别太保守。

前提是运动方式没有太离谱,不是突然跑全马、不是三年没动突然爆练。我们说的是规律、适度、持续的运动。那这4种异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没出现反而是好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运动后不是越累越好,一直疲惫反而是身体在“报警”

有些人总觉得运动就该累,累才说明练到了。但问题是,如果你每次运动完都觉得自己像被车碾过,第二天起床连鞋带都不愿意系,那可能不是练到了,是练伤了。

真正健康的运动,第二天应该是“微酸微爽”的状态,而不是“瘫倒不想动”。长期运动后,身体反而会越来越有活力,睡眠质量更好,白天精力也更充沛。如果你运动完总是昏昏沉沉,注意力难集中,甚至觉得整个人都“虚”,那可能是过度训练或者恢复不够。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有研究发现,过度运动会让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睡眠障碍、心率加快、持续疲劳等问题。这种状态下,身体其实是在以“低烧”的形式在燃烧自己,表面看似热血,实则透支。

如果你运动后该吃吃、该睡睡,第二天还能精神饱满地通勤上班,不觉得累到怀疑人生,那这个状态,其实值得点赞。

心跳快不是事,但恢复慢才是问题

运动时心跳加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心脏就是个“发动机”,你跑得越快,它跳得越猛。但问题不在“跳快”,而在“恢复慢”。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我们常说“静息心率”,意思是你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一个健康成年人,静息心率一般在60~100之间。运动时可以超过这个范围,但运动结束后,如果10分钟内心率还没降下来,或者总觉得心跳乱、喘不过气,那可能是身体调节系统出了点问题。

有研究指出,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是判断心肺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率恢复快的人,心脏弹性好,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切换自如,相当于身体的“刹车系统”灵敏。而恢复慢的,就像车刹不住,容易出问题。

如果你运动完休息一会儿,很快就能平静下来,心跳也逐渐恢复,那说明你的心肺功能还不错,不用对运动太小心翼翼。

一动就头晕眼花?警惕血压或血糖问题在背后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有些人运动后会突然感到头晕、站不稳、冒冷汗,甚至想吐。这种情况可不能“扛一扛”,很可能是低血糖或低血压在作怪。

运动时,身体会优先把血液输送到肌肉和皮肤,帮助散热和供能,如果你本身血压偏低,或者空腹锻炼,血糖本来就不稳,加上一运动,脑供血就容易跟不上,人自然会晕。

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有慢性病基础的人群,这种情况更常见。如果你锻炼后从来没有这种“断电”的感觉,说明你的血糖调节、血压调控还挺靠谱,身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在线。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当然了,如果你有基础疾病,运动前还是建议吃点东西、做好热身,别突然加速,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肌肉酸痛可以有,但别超过48小时

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很多人“成就感”的来源,觉得练得狠、练得值。但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肌肉在适应新负荷时的正常反应,一般在运动后24小时最明显,48小时内逐渐缓解。

问题是,有些人练完之后,疼得连楼梯都下不了,或者三四天还在酸,这种就不太正常了。说明你这次的运动强度,已经超过了肌肉的承受能力,微损伤变成了“小炎症”。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更严重的,还有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症这类情况,尤其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肌肉细胞受损严重,甚至释放毒素进血液,对肾脏造成负担。

如果你每次运动完都能在两天内恢复,没有那种“痛不欲生”的酸胀,说明你的运动节奏掌握得还不错,肌肉也在健康地生长,不需要因为怕痛就缩手缩脚。

说到底,运动不是一场“硬撑”,也不是一场“比惨”。它应该是一种让你越来越舒服的过程。衡量运动效果的,不是你流了多少汗,而是你身体的反馈: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是不是更好睡了?是不是饭量更香了?是不是走路更有劲了?是不是心情更稳定了?这些变化,比一身肌肉、一口气跑十公里,更真实,也更值得追求。

如果你运动完没有持续疲劳、心跳能恢复、没有头晕恶心、肌肉酸痛也不过两天,那就说明你的身体在接受、在适应,而且在变好。这时候,别太“保守”,适当增加一点强度、拉长一点时间,反而更有助于突破瓶颈。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运动这事也别急功近利,没有哪个身体是一蹴而就练成的。就像做饭一样,火候不到,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美味。运动的节奏、身体的反馈、情绪的感受,这三者互相协调,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每一次出汗的背后,都是身体在悄悄升级。如果你已经坚持下来了,那就别让“怕出问题”的顾虑限制了你前进的步伐。

医生提醒:运动后没有这些异常,说明身体还挺争气,锻炼别太保守


适度挑战自己,才可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健.运动与健康:中老年人适量运动的益处与注意事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0):2456-2459.

2. 陈洁.运动后心率恢复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科技,2021,42(6):88-91.

3. 刘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J].运动科学,2020,40(2):76-7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