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每个人都在见证传统婚姻逐渐走向崩溃。
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结婚避之不及。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离婚登记达63万对,同比激增5.7万对,离结比(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攀升至34.8%。
当我们看到一串串数据时,可能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但如果去民政局一看,就会被结婚和离婚窗口排队人数的对比感到非常震惊。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博主陪朋友去领结婚证,发现结婚窗口没有人,而离婚窗口则排起了长队,人太多甚至排到了走廊外面。
下面的评论更让人大开眼界,“昨天去预约结婚,结果一个月的号都排满了,还得半夜12点去抢号”。
“现在婚姻都不靠谱,昨晚发现老公出轨,但宝宝才十一个月。”
其中有一条网友的留言,更是戳中了无数年轻人心中的痛,“我不想结婚,但我妈逼着我去相亲结婚,现在生活更是一团糟”。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民政部离婚率暴涨背后的一个原因是父母。
父母关系不好,孩子不愿结婚
在某乎上,有个提问是“你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有网友回答道,不想嫁给我爸那样的人,不想成为我妈那样的人,更不想我的孩子重复我的人生。
许多不愿意结婚的年轻人,其实就是不愿父母之间不幸的婚姻在自己身上重演。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曾做了一项关于父母感情状况对子女婚恋观的影响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2%的大学生认为会受到影响。
如果父母婚姻幸福,那么孩子也会对婚姻抱有期待,更愿意踏入一段婚姻关系。
相反,如果父母关系不合,孩子也会对婚姻非常失望,更倾向于做出不婚的选择。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观察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式。
孩子从小会观察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父母之间是否恩爱、相互欣赏,又或者是相互指责、争吵,都会让孩子确认对婚恋的第一印象。
这就意味着,父母的婚姻模式往往决定着孩子对婚恋的态度。
如果婚姻意味着争吵、互相指责、以及在对彼此的恨意中消耗对生活的热忱,那么不如不结婚。
父母紧急催婚,孩子婚姻不幸
在我们的文化中,几乎所有父母都被赋予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看着孩子进入婚姻。
这项任务是谁指派的?不知道。父母知道的是,一定要让孩子完成这个任务,不管孩子到底幸不幸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之所以热衷于催婚,是因为受到“社会时钟”的影响。
社会时钟指的是社会对于个体的一种强制性期望,让个体在特定的年龄完成特定事件。
比如,上学的年龄、结婚的年龄、生孩子的年龄等等。
然而,在父母逼婚之下催促完成的婚姻大都很难幸福。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父母的催婚下,95年的小雪(化名)与丈夫结婚刚两个月,就被丈夫家暴致使其失明;
而家暴原因仅仅是小雪没有给丈夫的游戏充值。
事发之后,小雪的母亲无比自责,因为小雪正是在父母的催婚之下才不得不闪婚。
父母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父母催婚时所衡量的标准,和孩子自己选择结婚对象的标准是不同的。
对于父母来说,更看重的是两家距离的远近、学历、门当户对等功利性条件,而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老一辈观念里,感情培养培养就有了,和谁过日子都是一样的,早结婚生子就能早完成任务。
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更看重的是三观是否一致、两个人是否有感情基础等等。
同时,相比起老一辈“人生只有结婚生育才会获得幸福”的单一价值观念,年轻人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
他们普遍信奉这样一个观点,只要我能活得幸福,那么无论单身还是结婚,我都会幸福地活着。
因此,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尽量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
总而言之,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结婚,一方面是因为目睹了父母之间不幸福的婚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对于年轻人不婚的态度,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压,而是选择尊重孩子对于自己人生的选择,否则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抵触婚姻。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