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昼临终之前,乾隆去看他,这时候弘昼已经口不能言了。他在乾隆面前一直用手比划一个帽子的形状,他的意思是想让乾隆给他家封个世袭铁帽子王。但是乾隆不知道是没听懂还是故意的,他指了指自己头上的帽子说,你是想要朕头上这顶帽子吗?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闹得京城上空都飘着血腥味,弘昼打小在雍亲王府的角落里看着这些,心里跟揣着块冰似的。他比弘历小两岁,却没哥哥那份被康熙爷手把手教读书的福气——康熙把弘历接入宫中时,弘昼还在府里跟着师傅学骑射,箭靶上的红心,倒像极了那些年倒下的叔伯们的影子。 雍正登基后,兄弟俩同被封王,同管苗疆事务,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差别。弘历的宝亲王印玺沉甸甸的,里头装着储君的分量;弘昼的和亲王头衔,更像个精致的摆设。他跟着弘历看奏折时,总把"军务要紧"挂在嘴边,却从不多说一句自己的见解,仿佛生怕哪句话越了界。 乾隆坐上龙椅那天,弘昼跪在丹陛之下,头埋得比谁都低。雍正的旧邸连同金银细软都赏了他,内务府的差事也交给他管,看似荣宠加身,可府里的老仆都知道,王爷夜里常对着雍正的牌位发呆,喝多了就念叨:"这宅子再好,哪有自己的安稳日子金贵?" 他后来那些出格事,现在想起来全是门道。朝堂上揍讷亲,拳头挥得狠,却专挑着乾隆在场的时候——那哪是撒野,分明是告诉天下人:我弘昼就是个莽夫,成不了气候。自办丧礼时,他穿着寿衣躺在棺材里,听着家人哭嚎还能笑出声,可眼角的泪珠子,落在寿衣上洇出小印子——谁不想活得体面?可在皇权跟前,疯癫才是护身符。 临终前那一幕,最是戳心。弘昼瘫在榻上,喉咙里呼噜呼噜响,手却抖着比画帽子的形状。他要的哪是铁帽子王的虚名?不过是想给子孙留条活路。清代的王爵大多"世降一等",几代下来就成了闲散宗室,他怕自己走后,家里人没了靠山,落得跟当年那些失势的宗亲一个下场。 可乾隆盯着自己的龙冠,慢悠悠那句"你想要朕这顶?",像把软刀子。他怎会不懂?只是铁帽子王那是开国元勋才有的荣耀,给了弘昼,岂不是承认自家兄弟有资格跟皇权分庭抗礼?帝王家的亲情,从来都系在权力的秤上。 弘昼的手垂下去时,窗外的梧桐叶正好落了一片,盖在他没闭紧的眼上。这一辈子,他装疯卖傻,步步为营,终究没逃过皇权的无形枷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