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乾隆为何不杀和珅?

- 核心作用:平衡朝局的“工具人”

乾隆深知朝中大臣、藩王拉帮结派,势力互相牵制甚至威胁皇权。和珅有才华、懂手段,乾隆便将他作为“制衡棋子”——让和珅出面打压各派势力,自己无需亲自动手坏名声,既维持了朝中势力平衡,又稳固了皇权。

乾隆留和珅、嘉庆杀之悔之的核心原因

- 次要原因:依赖与默许

乾隆心理上依赖和珅,且认可其办事能力,对他的贪污行为选择默许。

乾隆留和珅、嘉庆杀之悔之的核心原因

2. 嘉庆为何急杀和珅?

- 直接矛盾:和珅压制皇权

嘉庆继位后,和珅借太上皇乾隆的余威处处压制他,让嘉庆恨之入骨。

乾隆留和珅、嘉庆杀之悔之的核心原因

- 现实目的:泄愤+充国库

乾隆一死,嘉庆立即罗列和珅20条罪状,赐其自尽并抄家,既出了恶气,又用查抄的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15年国库收入)充实了国库。

乾隆留和珅、嘉庆杀之悔之的核心原因

3. 嘉庆15年后为何后悔?

- 失去制衡,朝堂失控

杀和珅后,朝局失去平衡。嘉庆想做事时,大臣们表面应承、背后推脱,骂完、罚完仍无改观——此前他可通过和珅牵制群臣,如今没了“抓手”。

乾隆留和珅、嘉庆杀之悔之的核心原因

- 难寻替代者

嘉庆想培养新亲信,但大臣们因吃过和珅的亏,会集体打压新亲信;且并非所有人都像和珅那样“有才华+够老练”,无人能替代其制衡作用,最终嘉庆成了“孤家寡人”,一生碌碌无为。

乾隆留和珅、嘉庆杀之悔之的核心原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