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事先作好准备才能真正的无病无痛,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刻都能保持一份沉着的头脑和从容的应对才是真正的关键!

一旦国家进入战备状态!普通老百姓牢记这4点关键时刻能保命

当看到手机上那些引得你心头大跳的战备状态的新闻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慌乱地去超市抢购一些所谓的“战备物资”,或者赶紧给亲友们转发那些未经证实的消息,但千万别这样啊!事实上,国家进入战备状态时,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头脑的清醒,别被外界的各种信息所左右。

然而,进入了战备状态并不意味着战争就要全面爆发了,它更多的体现了对可能的重大威胁的防御性准备和对战争的预防性预警。在这样一种极为动荡的时刻,社会的稳定才真正地体现了出其最大之处。但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的冷静和理智都将成为对国家最大的支持。

一旦国家进入战备状态!普通老百姓牢记这4点关键时刻能保命

保持日常生活节奏就是最大贡献

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社会正常运转本身就是对国家的支持。恐慌情绪比实际危险更容易引发混乱,咱们要做到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国家会通过权威渠道发布信息,多关注新闻和政府公告,少盯着那些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

心态稳了,行动才不会乱。历史上许多经验表明,民众的冷静应对是渡过危机的重要保障。

一旦国家进入战备状态!普通老百姓牢记这4点关键时刻能保命

家里备点东西心里不慌

尽管“战不取于已而取于未”老教训已被我们深深地记住,但咱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还不能完全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度,于是就有了不少的“打了不该打的仗”、“没打的就打了”、“打了好几仗也没打赢”的情况出现,这也就为咱们的后来“补课”、“补短”、“补缺”提供了不少的可乘之机。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战备不等于打仗”的道理。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就要始终牢记这句“至理”,对咱们的战备工作做到“不战备就打仗了”、“一战不备就战败了”的“警觉”和“警惕”,真正把“战备不等于打仗”的道理“活学活用”起来。不经大雨大风的打搅,也不经地震的惊天动地,就能对这次的疫情的应急意识这样深入的做好准备,这就真的是基本的应急意识了。

检查家里是否有足够的米面油、饮用水和常用药,应急背包里放上手电筒、充电宝、重要证件和一些现金。不少应急指南建议家庭储备最好能支撑3到7天。

一旦国家进入战备状态!普通老百姓牢记这4点关键时刻能保命

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但在战时的紧张氛围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的稳定才是最需要的国计民生的根基。尽管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都不会被迫走上前线的战场,但我们也完全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与那些可能会闹出事的聚集活动。

了解附近的人防工程位置,学会辨认防空警报信号: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十五遍,解除警报连续长鸣三分钟。 听到警报后要知道如何应对,预先警报时关闭燃气电源,带上应急包迅速进入人防工程;空袭警报时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要就近找矮墙、花坛、墙角等地方隐蔽。

一旦国家进入战备状态!普通老百姓牢记这4点关键时刻能保命

邻里互助共克时艰

越是特殊时期,越能见人心。邻里之间互相照应着点,社区里有老人孩子的多帮一把。咱们中国人历来有共克时艰的精神,谁家缺东西了搭把手,有人慌乱了宽慰几句。

比起任何的物质力量,关键时刻的这种无形的凝聚力都更为强大。不仅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美德如团结互助才是当前我们应对和化解各类危机的最有效的力量,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国家的担当做出我们自己的部署,也做出我们咱们的担当就好了。但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国家的韧性还不是它的强大国防,更在于亿万普通人的那一份沉着冷静的勇气和相互的支撑。只有稳住了心态、日常的工作储备充足、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能守法尽责、相互之间团结互助的力量,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的前进。只要我们同心同德、齐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