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历史细节与人性温暖的交织中,完成了对普通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一次深情回望。
文|三木
泛黄的煤油灯下,何文氏细心照顾儿媳;夜深人静的老房子里,何常胜借着微弱的灯光一边从兜里掏出来之不易的花生,一边许诺明天再去搞点馓子给美心泡着吃……随着何家人的团聚与一家人的陆续登场,剧集扑面而来的年代质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今日(2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嘻影业、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西嘻影业制作,西嘻影业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杨晓培担任艺术总监及总制片人,梅婷、陆毅领衔主演,邬君梅、奚美娟、刘钧、吴倩特别主演的《》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同步播出。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们跌宕起伏,却始终与彼此紧密相连的人生故事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开播首日,剧集酷云收视峰值高达3.3668%,高居同时段第一,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也已突破22000。
温情叙事,
聚焦中国式家庭的情感羁绊
将笔墨投注于何家四代人,《六姊妹》通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生活变迁,描摹了横跨半个世纪的人物命运起伏,也承载着家人亲缘的温情力量。而作为一部年代家庭剧,剧集对生活的刻画细腻而温馨,在一点一滴中呈现属于这个家庭的密不可分。
剧中有对艰难生活的真实描摹。窝窝头配上咸菜,再加一点油腥没有的青菜汤就是一顿家常便饭,专门炸的几块油滋啦还是何文氏为了给刚生完孩子的美心用来补身体的。剧集开篇,何家人顿顿吃面糊、窝头的生活让许多屏幕前的观众甚至想起了很久以前物质相对匮乏的日子,何家丽一边烧火一边向奶奶抱怨着“凭啥”的委屈也让不少真正苦过的观众感同身受。但正如奶奶所说,“一家人,要团结”,团结起来即便是野菜饼子依然能够吃得津津有味。
同时,剧集对真挚情感的细腻勾勒更让人印象深刻。当何家丽懂得妈妈的辛苦和对家庭的贡献后,作为老大,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照顾这个家;听到爸爸说“女儿不如儿子”后,她剪短发明志,努力向爸爸证明女孩也不比男孩差,一句“谁要是欺负咱家,我就跟谁干,我保护你,保护我妈,保护奶奶,保护妹妹”让何常胜骄傲又心疼。何家人彼此扶持、互相依靠,即便偶有龃龉争执,但始终不离不弃。剧集以琐碎日常拼凑出真实且质朴的生活镜像,以平实的镜头语言讲述家长里短,呈现属于何家人风雨相依的浓浓亲情。
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除了预告片中“家人吵不散闹不走,姊妹有今生无来世”这句几乎贯穿了整个《六姊妹》的情感内核愈发坚定外,剧集在对何家四代人的生活做出细腻深刻描摹的基础上,串联起各个重要时期的变化。从一周能买到一次肉都算幸运的拮据日子,到何常胜带美心隔着墙头畅想住进三室一厅大房子的美好未来,再到后续剧情中六个姊妹拥有各自的小家与生活……剧集以朴实、接地气的叙事风格,温情细腻的视角,描绘中国式家庭对幸福与圆满的追求,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共鸣。
鲜活群像,
书写平民视角的昂扬生活
剧集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展现出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普通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觉悟,通过不同阶段人们的各异选择表达小人物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而在长达五十年的岁月变迁中,《六姊妹》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的多元刻画,呈现出一幅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图景。
在首播的剧情里,何家两代人陆续出场。作为一家之主的何常胜直爽热情,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面对邻居大老汤的欺负总是一再忍耐;相比之下,奶奶虽然识字不多,但却识大体、有智慧,面对欺辱更不一味忍让,温厚宽容而不软弱的性格让她把整个家庭凝聚在一起;妻子刘美心人如其名,人美心美,生活中与丈夫常胜相敬如宾,工作上在酱园厂尽职尽责;大姐何家丽从小就立志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逐渐承担起照顾妹妹们的责任,更为父亲出头、为母亲分忧;还有刚出场就能看出人小鬼大、更争强好胜的何家艺,以及何家之外,不时给常胜一家使绊子的大老汤、心思细腻的张秋芳……众多角色一开场就以鲜明的性格抓住了观众眼球,让整个剧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颇具年代特色的质感。
从时代脉络出发,剧集在不同的人物身上着墨各有侧重,通过对人物生活、工作、人情等各方面的具体描摹,后续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路径,并通过琐碎的生活叠加出不容忽视的角色弧光,展现何家人如何奋力寻找幸福,展开多彩生活,活出百态人生。《六姊妹》以平民视角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年代普通市民平凡温暖的生活底色和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
与此同时,以年代生活剧为底色,剧集在立体呈现性格各异、鲜活明亮的时代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反映出时代背景下不同女性角色的多元人生走向,亦展现了新时代下的女性互助和成长力量。比如何家丽作为贯穿全剧始终的灵魂人物,年纪轻轻就胆大心细,能吃苦、有担当。发现何常胜被大老汤私自扣押问话,勇闯粮仓,带回父亲,直言作为家里的长女“我得能站出来顶门立户”。此外,演员精湛的演技、巧妙的细节设计,自然而然地让一个个角色立起来了,增强了角色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也使得剧情更具感染力。
搭上旧时光的列车,
感受暖愈向上的精神力量
《六姊妹》讲述的是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故事,但隐喻在其中的也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风雨五十年间新中国普通市民家庭共同的发展轨迹。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家”紧系“大家”,一家人在新时代下奋力生活的人物群像,也是全国人民生活的缩影,让每个人都能随着何家人共历时代变迁,体会岁月沉淀中的温情与坚韧。
在此过程中,《六姊妹》从内容打磨到背景塑造都在尝试还原现实。一方面,为真实展现淮南的地貌建筑、风土人情,节目组不仅来到淮南实地勘景,选中了淮上码头、北头菜市街、安徽造纸厂、九龙岗民国小镇、淮南师范学院等多地为拍摄场地;更在道具上精雕细琢,从早期的肉票、布票、毛线票,一家人难得能吃到的熬猪油、何常胜上下班骑着的自行车,到女儿长大后给家里安装的电话、“大块头”电视机,都是相当具有时代符号的“重要元素”。通过扎实的置景美术以及富有年代感的氛围营造,剧集呈现出极具“毛边感”的生活气息,让五十年间的人和事变得鲜活可感。
另一方面,何家六姊妹的家庭情感也透视了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家庭形态、伦理观念的变化。何常胜会向别人“吐槽”自己的六个丫头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也会和女儿们推心置腹,告诫大家“无论啥时候,你们六姊妹团结一致了,咱们家才能兴旺发达”;看到何家丽心疼妈妈,把新线衣拆了一截给妈妈做成手套后,何常胜更心疼孩子,偷偷把那截线衣补好,家人之间的彼此关心让人动容……在朴实的生活日常中,《六姊妹》的故事有了落脚之地,打破地域与时空的局限,让观众得以搭上“旧时光的列车”,感受属于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平凡点滴,让向上暖愈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
剧集将大量篇幅聚焦于何家人之间真挚的感情,既呈现了六姊妹共同成长的亲厚,也描绘了充满鸡毛蒜皮的争执与患难与共的血脉亲情。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家的温度,从《六姊妹》里,观众看到的不止是何家的故事,更是几代人的生活变迁史。正因如此,那些诚意满满的细节才更让观众感同身受,共情剧中人的喜怒哀愁。以六个姊妹的成长、聚合为主轴,《六姊妹》构建起当代中国社会的微观标本,更在历史细节与人性温暖的交织中,完成了对普通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一次深情回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