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还在继续有何意味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中国是否取消了稀土出口管制?关于中美贸易谈判中的稀土出口管制问题,需要结合最新协议内容与实际政策执行情况综合分析。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及权威解读,中方确实承诺“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其中包括稀土出口管制。但我认为这一表述存在策略性弹性,具体执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关税调整与稀土措施的联动性
1. 关税让步的前提条件
美方以“暂停24%关税+取消91%额外关税”为筹码,换取中方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例如,美国取消4月8日、9日行政令加征的84%和125%关税,中方同步取消对应反制措施,并暂停24%关税90天。这种“关税换管制”的交易逻辑在谈判中清晰可见。
2. 稀土管制的选择性放松
中方暂停的是2025年4月2日之后实施的稀土出口限制,主要针对钐(shān)、钆(gá)、铽(tè)等7类中重稀土。但此前已实施的镓、锗、钨等战略矿产出口管制(如2024年12月的镓锗限制、2025年2月的钨碲铋限制)并未取消。这种“分阶段解除”策略既回应了美方诉求,又保留了关键领域的战略威慑。
二、实际执行中的政策弹性
1. 模糊表述与后续博弈空间
联合声明未明确使用“取消”稀土出口管制,而是采用“暂停或取消”的措辞。中方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强调“具体情况需参阅声明”,回避了直接承诺取消管制。这种模糊性为后续谈判预留了回旋余地——若美方未履行关税承诺,中方可能重启管制。
2. 非关税措施的隐性延续
中方在暂停4月2日后的稀土出口许可限制的同时,加强了走私打击力度。5月9日,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专项行动,严查“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等行为,并要求企业提供终端用途声明。这种“明松暗紧”的操作,既符合协议字面要求,又维持了实际管控效果。
三、战略资源博弈的深层逻辑
1. 稀土管制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中重稀土更是近乎垄断。美国F-35战斗机单机需408公斤稀土,而其本土冶炼技术落后,重建供应链需至少8-10年。这种结构性依赖决定了稀土管制是中方手中的“王炸”,不会轻易放弃。
2. 技术竞争的长期对抗
稀土问题与半导体、新能源等技术博弈深度绑定。中方在谈判中要求美方放宽对中芯国际28nm设备的限制,而美方则试图以关税让步换取稀土松绑。这种“资源换技术”的博弈将贯穿后续谈判,稀土管制可能成为撬动美方技术壁垒的关键杠杆。
四、结论:关税降了,稀土管制并未完全解除
1. 关税调整是短期缓和,稀土博弈是长期战略
中方确实在关税上做出了实质性让步(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税率),但稀土出口管制仅暂停了4月2日后的部分措施,且通过打击走私、强化审批等方式维持了实际管控。这种“关税换部分管制”的交易,本质是用短期经济让利换取长期战略主动。
2. 未来走向取决于美方诚意
若美国在90天谈判期内兑现关税承诺并放松技术限制,中方可能进一步调整稀土政策;反之,若美方反复无常,中方不仅可能重启管制,还可能扩大限制范围(如将镓、锗等纳入对等反制)。正如清华大学周世俭所言:“关税降低只是止痛药,真正的硬仗在科技与规则战场”。
简言之,中国确实暂停了部分稀土出口管制以配合关税谈判,但并未全面解除。这种策略性调整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为后续博弈保留了空间,体现了“以斗争求合作”的外交智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