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遗址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军队,仅放回240名年幼赵国士兵。这次大战距离“胡服骑射”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去世时间还不到50年,当时的赵王正是他的孙子赵孝成王赵丹,指挥的“长平之战”一败涂地。如果决定秦赵命运的“长平之战”由赵武灵王指挥,那么结果如何呢?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15岁即位,公元前302年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北击匈奴、阴山筑赵长城、公元前296年吞并中山国等等。就连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也是赵武灵王强行扶立的,他还乔装打扮面见自己扶立的秦王,勘查地形,亲自打探秦国的虚实,制定了从云中郡或九原郡南下,通过陕北高原,快速抵达关中咸阳,一举消灭秦国的方略,可惜没来得及实施。
赵武灵王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如果遇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我想他起码不会输。赵武灵王面对决定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至少会在政治、外交、军事这三方面立体化对抗秦国。
政治方面:站在道义的制高点,谴责秦昭襄王发动的不义之战
首先,赵武灵王宣传秦国的野蛮残暴,号召全民参军,支援前线,赵国的子民们应该保家卫国,抵抗侵略,御敌于国门之外。只有全民参与,不管入侵者有多强大,都能打败侵略者。
秦昭襄王嬴稷
其次,赵武灵王派使者去秦国质问秦昭襄王嬴稷,为什么进攻赵国,不就是为韩国的上党之地吗?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坐下来好好谈嘛,难道忘了是谁扶植你登上秦王之位的了。赵武灵王质问秦王是个幌子,以此来麻痹秦王,暗地里积蓄力量,整顿军队,寻找战机,打败秦军。
最后,使者在进入秦国咸阳后,适当散布“秦军在长平大败,损失几十万军队之类”谣言,扰乱秦国的后方。
赵武灵王
外交方面:与其他五国建交,孤立秦国,得道者多助
赵武灵王在刚即位时,年仅15岁,面对各派一万军队来参加会葬的魏、楚、秦、燕、齐五国,他联合韩国和宋国组成联盟来对抗魏、秦、齐,又重赂越王无疆牵制楚国,重赂楼烦王击燕和中山,化解了一次赵国非常凶险的危机。
从这可以看出,赵武灵王非常懂得使用外交,寻找盟友,孤立敌人,面对“长平之战”,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派出使者出使韩国,以战胜秦国之后,上党郡重归韩为条件,获取韩国的支持,起码获得粮草等后勤上得支援;他派出使者去魏国,晓以利害,劝说魏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三晋本为一体,共同抗强秦,还有点不足,如果秦灭赵,下一个就是韩、魏;他派出使者去齐、楚、燕,争取这三个不相干的国家支持,哪怕是一粒粮食的支持也行。
赵孝成王
军事方面:发挥“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骑兵的特长,从云中、九原奇袭咸阳
不论是政治,还是外交,对于战争来说,都只是辅助性的,决定战争胜负根本还在于军事上强大的铁骑。赵武灵王特别注重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招募胡人充实自己的军队,短短几年,就建立了可以和强秦对抗的骑兵部队。赵武灵王看到自己的孙子赵王丹在“长平之战”的垃圾表现,非气的活过来不可。
如果要是赵武灵王指挥这场战争,任用大将廉颇以偏师守卫长平,扼守住秦国进攻的咽喉要道,坚持一年半载。他自己亲率赵国铁骑主力从云中、九原南下直攻咸阳,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实施“围魏救赵”之计,可以轻松破解秦赵在长平的僵局,如果运气好,还可能一举灭掉秦国,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赵武灵王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统帅,曾经吞并中山国,收复娄烦,开疆拓土千余里。因此,站在赵武灵王的高度,指挥“长平之战”对赵国非常有利,不说打败秦国,打个平手还是绰绰有余的,起码不会输的那么惨,四十万主力部队被围歼、团灭。
赵括长平之战被杀
赵武灵王如果看到自己的孙子在“长平之战”中,在政治上,被秦国抓住理,是自己不顾秦韩条约得到上党郡;在外交上被秦国耍得团团转,断绝了赵国可能的一切外援;在军事上,临阵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廉颇,他作何感想?估计他会气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自己经营十数年的大好局面,被他的孙子赵孝成王和儿子平原君赵胜毁于一旦,赵国焉能不败。
武安君白起
可以这么说,没有赵武灵王的“长平之战”,秦国在政治、外交、军事上都完胜赵国。如果赵武灵王在世,指挥决定秦赵命运的“长平之战”,面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胜负估计在五五之数。“长平之战”是关乎两国命运的国祚之战,两国在这一战下的赌注太大了,胜者统一中原,败者退出历史舞台。历史没有如果,笔者只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分析了如果赵武灵王面对秦赵之间的国祚之战“长平之战”,可能如何应对,供各位爱好历史的朋友参考,如有不同见解,请不吝笔墨,在下面评论区畅所欲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