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熙站在朝鲜平壤一栋普通居民楼前,双手紧握行李箱把手,眼睛四处搜寻着。
这是她嫁到中国江苏九年来第一次回家,心中充满期待。
可眼前的景象与她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这哪是她寄回一百五十万人民币该有的生活水平?
"玉熙啊,你终于回来了!"父亲朴志勋从楼道里走出,身形略显消瘦,脸上带着病容。
他张开双臂想要拥抱女儿,却被玉熙微微避开。
玉熙的声音颤抖,嘴唇发干:
"爸,我给你们寄了那么多钱,怎么还住在这种地方?”
"那一百五十万人民币都去哪了?"
父亲的表情一僵,目光闪烁,支支吾吾的不说话。
玉熙心头掠过一丝不安,她突然感到这次回家可能会让自己面对一个不愿看到的真相……
01
2010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大。
玉熙裹紧身上单薄的棉衣,匆匆穿过狭窄的街道。
二十岁的玉熙长着一张典型的朝鲜美人脸。
白皙的肌肤,精致的五官,一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不服输的倔强。
不同于同龄女孩的娇柔,她眼神里透着一股坚韧。
推开家门,屋里很暗,只有一盏小灯亮着。
母亲金淑华正在给父亲朴志勋倒药,看到女儿回来,急忙招呼:
"玉熙,快来吃饭,今天有米饭。"
这在他们家已经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父亲朴志勋曾是当地一家工厂的技术员,因为肺病,无法继续工作。
母亲只能做点小零工赚钱,十五岁的弟弟朴俊浩正在上学,家里经济拮据。
玉熙放下手中的包,坐到桌前。
弟弟朴俊浩正埋头吃饭,见姐姐回来,抬头笑了笑,便继续低头扒饭。
"玉熙,明天那个中国人想请你吃饭,你去不去?"母亲往她碗里加了一块腌萝卜。
"什么中国人?"玉熙夹起腌萝卜,轻轻咬了一口。
"就是上次张阿姨介绍的那个陈建国,他来这边考察学习。他今天又来找我,说很欣赏你。"
母亲停顿了一下:"他看起来是个老实人,有正经工作,比这边的小伙子条件要好多了。"
玉熙想起前几天在朋友张阿姨的小店里遇到的中国人。
那是个三十五岁左右的男人,穿着朴素但整洁的衣服。
笑起来憨厚,操着带口音的朝鲜语向她问好。
"妈,我才二十岁,不想这么早嫁人。"玉熙低着头,声音很轻。
父亲突然咳嗽起来,一连串剧烈的咳嗽让他脸色发紫。
母亲连忙拍着他的背,担忧地看着丈夫。玉熙放下碗筷,给父亲倒了杯水。
"爸,您还好吗?要不要去医院?"
父亲摆摆手,艰难地喘着气:
"没事,医院昨天已经去过了,说是要吃药,可是太贵了,咱们负担不起。"
一种无力感涌上玉熙心头,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几年里已经上演无数次。
她清楚地知道,以家里现在的条件,父亲的病很难得到有效治疗。
晚饭后,玉熙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
她一直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尽管家里条件不允许,但她从未放弃自学。
她知道中国发展的很好,所以一直在偷偷学习中文,现在已经小有所成。
门外传来父母小声交谈的声音。
"那个中国人今天又来了,带了礼物。"母亲的声音传来。
"你怎么说的?"父亲问。
"我说让玉熙自己决定,他说如果玉熙答应嫁给他,他愿意先给我们五万元作为聘礼,还说等结婚后会帮助我们治病。"
"玉熙才二十岁,到中国人生地不熟的,我不放心。"
"可你的病越来越重了,俊浩上学也需要钱,我们拿什么供他?”
"再说了,清津这地方,玉熙能有什么前途?"
玉熙合上书,静静听着父母的对话,她知道母亲说的有道理。
在清津,像她这样的女孩子未来能做的不过是嫁人、生子,或者在工厂做些辛苦的工作,薪水微薄。
第二天,玉熙见了陈建国。
他们在张阿姨的小店里坐下,陈建国热情地招呼她坐下,给她倒了杯茶。
"玉熙,我知道这样直接见面有点冒昧,但我在这边时间不多了。"
陈建国用不太流利的朝鲜语说道:"我很喜欢你,想请你考虑嫁给我。"
玉熙抬头看了他一眼。陈建国长相普通,但眼神诚恳,看上去确实是个踏实肯干的人。
"陈先生,我们才见过两次面,您就要我嫁给您,是不是太仓促了?"玉熙直率地问。
陈建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说得对,不过我在朝鲜的时间有限,最多再有两个星期就要回国了。”
"我今年三十五岁,在江苏有一家小公司,虽然不算大,但能养家糊口。”
"我知道你家里情况不太好,你父亲身体也不好,我愿意帮助你们。"
玉熙沉默了,陈建国继续说:"我知道你可能需要时间考虑,我不急于今天得到答案。”
"我会在清津再待几天,你可以慢慢了解我。"
玉熙点点头:"谢谢您的理解,我需要和家人商量。"
回家的路上,玉熙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痛苦的咳嗽声和母亲焦虑的眼神。
她还想到弟弟朴俊浩的学费问题,如果他想上大学,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
接下来的两周,玉熙几次见到陈建国,他介绍他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
逐渐地,玉熙对这个诚恳的中国男人有了更多了解。
一天晚上,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被紧急送医,需要一笔不小的医药费。
全家人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母亲抹着眼泪,弟弟低着头不说话。
"我去找陈建国。"玉熙站起身,声音很坚定。
母亲抬起头:"你决定了?"
玉熙点头:"嫁给他,换取更好的生活,至少对爸爸的病情和俊浩的学业有帮助。"
当晚,陈建国得知情况后马上赶到医院,二话不说付清了医药费。
看着父亲的脸色逐渐恢复,玉熙心中的决心更加坚定。
玉熙对陈建国说:"陈先生,我答应嫁给你,但我有个条件。"
"你说。"
"我要能定期给家里寄钱,帮助我父亲治病,供我弟弟上学。"
陈建国点头:"这是应该的,我理解。"
就这样,玉熙在办理了一系列手续,终于嫁到了中国。
离别当天,全家人都来送行。
母亲抹着眼泪不停叮嘱,父亲握着陈建国的手,神情复杂。
弟弟站在一旁,倔强地忍着泪水。
母亲抱着女儿:"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
玉熙点点头,转身跟着陈建国走向未知的未来。
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生活,但她坚信,为了家人,她愿意付出一切。
02
2011年初的江苏常熟,乍暖还寒,玉熙跟随陈建国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
面对全新的环境、语言和习俗,她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和孤独。
陈建国的家在常熟市郊,一栋两层的小楼,一楼住着公婆,二楼是他们的新房。
刚到家的那天,婆婆张月英摆出一桌菜招待新儿媳。
但从始至终目光里带着审视,对玉熙说话时语气冷淡。
"这个是腌菜,这个是红烧肉,你们那边有这些菜吗?"
婆婆问道,语气中带着些许优越感。
玉熙微笑着点头:"有些相似的,不过做法可能不太一样。"
"哦,那你会做中国菜吗?建国喜欢吃家常菜,不喜欢那些奇怪的外国菜。"
陈建国连忙解围:"妈,玉熙刚来,这些可以慢慢学。"
第一周,玉熙几乎足不出户。
除了每天陪陈建国出去走走,熟悉周围环境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
语言是第一道难关。虽然她在朝鲜学过一些中文,但面对江苏方言,常常一头雾水。
陈建国每天早出晚归,忙着他的建筑公司事务。
公婆虽然没有明显为难她,但也没有多少热情。
有次玉熙做了一道朝鲜泡菜给家人尝,公公陈大海吃了一口,皱起眉头。
"这什么味道?怎么这么怪?"
玉熙尴尬地站在一旁:"这是朝鲜的泡菜,可能口味和这边不太一样。"
婆婆张月英补了一句:"建国啊,你以后让玉熙少做这些外国菜,咱们中国的菜多好吃啊。"
晚上,玉熙躺在床上,背对着陈建国,无声地流泪。
"怎么了?"陈建国轻声问,伸手搭在她肩膀上。
"没什么,就是有点想家。"玉熙擦干眼泪,转过身,勉强笑了笑。
陈建国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不容易,刚来人生地不熟的。”
"我妈那人就是嘴上不饶人,心里其实不坏。给她点时间吧。"
玉熙点点头:"我没事,我会努力适应的。"
转眼一个月过去,玉熙开始主动向邻居学习中文和做菜。
她发现小区里有一个同样是外嫁到这里的朝鲜女孩。
通过和她交流,她获得了不少生活小窍门。
一天,陈建国回家时神色凝重,他揉着太阳穴:
"公司最近接的一个项目出了点问题,资金周转有困难,可能要坚持一段时间了。"
玉熙沉思片刻:"我想去找份工作。"
陈建国抬头看她:"你?可你中文还不是很好,能找什么工作?"
"我可以先在你公司帮忙,做些简单的文职工作。”
"我在朝鲜读过高中,基本的文书整理应该没问题。"
陈建国犹豫了:"可是……"
玉熙抓住他的手:"求你了,我不能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我想帮忙。"
最终,陈建国同意了。
玉熙开始在他的建筑公司做些简单的文职工作,负责整理文件。
刚开始很辛苦,她常常需要查字典,有时一整天都在为一份文件奋战。
但她没有抱怨,反而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工作了半年,玉熙拿到了第一笔工资。
虽然只有3000元,但这是她在中国靠自己能力挣到的第一桶金。
她留下200元给自己买了些生活用品,其余的2800元加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凑了5000元。
"我想寄钱回家。"一天晚上,玉熙对陈建国说。
陈建国点点头:"行,明天我带你去银行办理国际汇款。"
第二天下班后,两人去了银行。
当玉熙填写汇款单,写下5000元这个数字时,陈建国惊讶地看着她:"这么多?"
"爸爸的病需要钱,弟弟的学费也要交了了。"玉熙解释道。
陈建国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好吧,你自己挣的钱,你做主。"
这笔钱寄回去一周后,玉熙接到了母亲的信。
母亲说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还能下床走动了。
弟弟的学费也交上了,他还考了全班第三。
听到这些消息,玉熙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她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次成功的汇款,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在中国努力工作、帮助家人的决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玉熙的中文越来越好,工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她开始熟悉建筑项目管理流程,学习财务和行政管理知识。
陈建国看到她的才能和努力,逐渐让她负责公司的行政和部分客户沟通工作。
有一次,公司接待了一群客户,玉熙成功地帮助丈夫签下了一个不小的合同。
这次成功让陈建国刮目相看,也让公婆对这个外国儿媳有了新的认识。
"没想到玉熙还挺能干的。"晚饭时,公公陈大海难得称赞道。
婆婆张月英虽然没说什么,但给玉熙碗里夹了块肉,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玉熙和陈建国的关系也渐入佳境。
虽然这段婚姻开始于现实的考量,但两人在朝夕相处中培养出了真挚的情感。
陈建国体贴顾家,玉熙勤劳能干,他们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
平淡的日子里,玉熙依然坚持每隔几个月就往家里寄钱。
虽然数额不大,但她从不间断。
每次听到家里人感激的话语,她都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2013年,玉熙收到家里的来信,父亲病情突然恶化,需要做一个大手术,需要三万块。
玉熙坐在椅子上,深深叹了口气,三万元对现在的她来说不是笔小数目。
她和陈建国虽然工作都不错,但还在还房贷,手上的存款不多。
当晚,她把情况告诉了陈建国。
陈建国皱起眉头:"三万?现在公司资金也紧张,我们手上的存款都用来付下个月的材料款了。"
玉熙咬着嘴唇,眼中含泪:"我知道很难,但这是我爸爸的救命钱。"
陈建国看着妻子痛苦的表情,心软了:"这样吧,我明天去问问朋友能不能借点钱。"
最终,他们东拼西凑,加上向朋友借了一部分,凑齐了三万元。
玉熙立即汇了回去,并嘱咐母亲一定要及时给父亲做手术。
半个月后,传来好消息,手术很成功,父亲脱离了危险。
那一刻,玉熙终于松了口气,同时她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工作。
不仅为了家人,也为了不辜负丈夫的支持。
03
2015年春天,一个重要的变化发生在玉熙的生活中——她怀孕了。
当看到验孕棒上两道清晰的红线时,她既兴奋又忐忑。
陈建国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当晚就告诉了公婆。
老两口听到要有孙子了,脸上笑开了花。
"要多补补,多吃点好的。"婆婆张月英难得地关心起玉熙,甚至开始张罗着准备各种补品。
怀孕期间,玉熙减少了工作量,但也会处理一些公司事务。
公婆的态度明显软化,特别是婆婆,经常给她煲汤,嘘寒问暖,俨然一副慈祥长辈的样子。
同年冬天,玉熙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取名陈小杰。
孩子的到来让整个家庭充满欢乐,也成为连接玉熙与这个中国家庭的重要纽带。
有了孩子后,玉熙的生活重心一度转向家庭。
但当小杰满六个月时,她决定重返工作岗位。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刚来中国、对一切都感到陌生的朝鲜女孩。
而是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主见的职业女性。
在工作中,玉熙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
由于她会朝鲜语和中文,常有朝鲜和韩国商人来找她帮忙翻译文件或提供商务咨询。
起初她只是顺手帮忙,后来发现这里面有不小的市场。
于是,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提供翻译和商务咨询服务,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资源。
这些额外的收入,除了贴补家用,也让她能够继续定期汇款回朝鲜,支持家人的生活。
然而,玉熙并不满足于此。
她敏锐地察觉到,专业的跨境商务咨询服务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创办自己的公司。
2016年初的一天,玉熙坐在书桌前。
面前摊开着一本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这些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市场分析。
窗外,冬日的阳光洒进来,映照在她认真的脸庞上。
"在想什么呢?这么投入。"陈建国端着两杯茶走进来,放了一杯在她面前。
玉熙抬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我想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专注于商务咨询和翻译服务。"
陈建国的表情凝固了:"自己的公司?你确定吗?"
玉熙翻开笔记本,向丈夫展示她的计划:"嗯,我已经想了很久了。"
"这几年我累积了不少客户资源,很多人都说我的服务专业可靠。”
"如果正式成立公司,我相信能做得更好。"
陈建国皱起眉头:"可是,创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你要考虑资金、场地、人员,还有各种风险。”
"最重要的是,小杰才一岁多,需要人照顾。"
"我已经想好了,可以先小规模开始,租个小办公室,慢慢发展。”
"至于小杰,现在有你父母帮忙照看,我也可以调整工作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回来陪他。"
陈建国摇摇头:"我不同意。你现在在我公司工作挺好的,何必去冒这个险?”
"再说了,你应该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毕竟你是个妈妈了。"
玉熙脸上的光彩黯淡了下来:"我知道你担心,但我真的很想尝试。”
"这不仅是为了挣钱,也是我个人成长的需要。"
陈建国语气坚决:"不行,太冒险了。"
"你还是安心在我公司工作吧,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公司内部实施。"
这次谈话以不欢而散告终。
接下来的日子里,玉熙多次尝试说服丈夫,但陈建国始终持反对态度。
他认为玉熙应该专注于家庭和帮助他的建筑公司,而不是去冒险创业。
一天晚上,两人再次因为这个话题争吵起来。
"为什么你就不能支持我一次?"玉熙情绪激动地问。
"我是为你好!创业哪有那么容易?万一失败了怎么办?"陈建国提高了声音。
"那就失败呗!至少我试过了!难道你希望我一辈子都活在你的羽翼下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明明可以在我公司好好工作,为什么非要单飞?"
"因为那是我的梦想!就像你当初创办建筑公司一样,我也有自己的追求!"
争吵声惊动了楼下的公婆。婆婆张月英上楼来敲门,责备玉熙:
"大晚上的吵什么吵?孩子都被你们吵醒了!”
"玉熙,你就不能体谅建国吗?他工作那么辛苦!"
玉熙咬着嘴唇,眼眶发红,但没有流泪。
她看了看婆婆,又看了看丈夫,最后转身回到卧室,重重地关上门。
接下来几天,家里气氛紧张,夫妻二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很少交流。
但玉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她开始私下考察办公场地,联系潜在客户,准备单独创业所需的各种材料。
一周后,她正式向陈建国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我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已经找好了场地,下周就签约。"玉熙语气平静但坚定。
陈建国惊讶地看着她:"你来真的?我不是说了不同意吗?"
"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会用我自己的积蓄。不需要你投资,也不会影响我照顾家庭。"
陈建国怒气冲冲:"你到底明不明白创业意味着什么?"
"那么多日夜操劳,那么多风险!你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创业,有多少困难你知道吗?"
"我在中国生活五年了,对这里的规则和市场已经有了足够了解。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你太自以为是了!"陈建国气得拍桌而起。
"既然你这么有主见,那就去吧!但别指望我会帮你!"
玉熙站在原地,深吸一口气。
她知道这决定会伤害丈夫的自尊心,但她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
次日,她用自己这些年的积蓄,租下了一间小办公室,开始了创业之路。
公司正式创立的那天,玉熙独自一人站在新办公室里,感慨万千。
办公室不大,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简单装修了一下,放了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然而,创业初期困难重重。
玉熙面临资金短缺、客户不稳定等问题。
虽然有一些老客户跟随她来到新公司,但收入远不如预期。
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有业务,她只能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晚上,她还要赶回家照顾孩子。
虽然公婆帮忙看管小杰,但自从她决定单独创业后,公婆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常常在她面前说些"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之类的话。
陈建国对她的事业基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每当玉熙试图分享公司的进展,他只是敷衍地应几声,然后转移话题。
这让玉熙感到孤独和失落,但她没有向任何人诉苦,而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04
创业第三个月,一个意外的机会来临。
玉熙接下了一个大订单,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完成的十分漂亮。
这次成功为玉熙赢得了口碑。
客户不仅给了丰厚的报酬,还向同行推荐了她的服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的客户逐渐增多,业务量开始稳定增长。
半年后,公司初具规模,玉熙开始考虑招聘员工。
她雇佣了一名助理,帮忙处理日常事务。
随着公司步入正轨,玉熙的收入也稳定下来,甚至超过了她在陈建国公司工作时的薪水。
她依然坚持定期往家里寄钱,支持父亲的医疗和弟弟的学业。
2017年初,一个重大项目找上门来。
一家企业计划在中国设厂,需要全程商务咨询服务。
如果成功签下这个项目,将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
谈判前夕,玉熙紧张得几乎整夜未眠。
第二天早晨,她精心打扮,准备迎接这个重要客户。
就在她准备出门时,小杰突然发起高烧。
"妈妈,头疼。"小杰虚弱地说,小脸通红。
玉熙摸了摸儿子的额头,滚烫。她立刻给医院打电话,同时联系公婆来帮忙。
但公公外出未归,婆婆恰好今天约了老姐妹聚会,明确表示脱不开身。
"你自己想办法吧,我今天真的走不开。"婆婆在电话那头说,语气不太友好。
玉熙咬着嘴唇,拿起电话拨打陈建国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陈建国才接听。
"建国,小杰发烧了,我今天有个重要会议,你能回来照顾他吗?"玉熙请求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我今天有个工程要检查,走不开。这么大的事,你自己做决定吧。"
玉熙听出丈夫语气中的冷淡和一丝讽刺,心头一阵刺痛。
她深吸一口气:"知道了,我会处理的。"
挂掉电话,玉熙看着病床上的儿子,内心挣扎。
这个项目对公司至关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最终,她拨通了客户的电话,请求改期。
"非常抱歉,我儿子生病了,需要我照顾,能否将会议推迟到明天?"玉熙忐忑地问。
出乎她意料的是,客户非常理解:
"家人当然最重要,祝你儿子早日康复,明天见。"
玉熙松了口气,带着小杰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医生开了药,嘱咐好好休息。
晚上陈建国回到家,看到妻子和儿子都已经睡了,小杰的额头上还贴着退烧贴。
他站在床边,看着他们母子,表情复杂。
第二天早上,玉熙早早起床准备会议材料。
临出门前,她查看了小杰的体温,已经退烧了。
公婆主动提出照看孙子,让她安心去工作。
婆婆难得地和蔼了一些:"去吧,别让客户等久了。"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企业对玉熙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当场签下了合作协议。
这意味着公司未来一年都有稳定的大项目支撑,是一个重大突破。
晚上回家后,玉熙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丈夫这个好消息。
陈建国正坐在客厅看电视,看到她回来,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建国,我今天签下了一个大项目!"玉熙兴奋地说。
陈建国抬头看了她一眼:"哦,恭喜。"语气平淡,丝毫没有为她高兴的意思。
玉熙的笑容僵在脸上,她本希望能和丈夫分享成功的喜悦,却只换来这样冷淡的回应。
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涌上心头。
"小杰今天怎么样?"她岔开话题。
"退烧了,现在在睡觉。"陈建国简短地回答,继续看他的电视。
玉熙默默地上楼去看儿子,小杰安静地睡着,小脸不再通红。
她轻轻抚摸儿子的脸颊,心中五味杂陈。
她为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而高兴,但同时也为家庭关系的疏远而忧心。
她不明白,为什么追求事业和照顾家庭就不能兼得?
为什么丈夫不能理解并支持她的梦想?
这一刻,玉熙感到一丝动摇,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当想到朝鲜的家人,想到父亲的病情和弟弟的学业,她又坚定了信念。
她必须成功,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所有依靠她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玉熙的公司步入快速发展期。
那个韩国项目果然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和声誉,更多的客户慕名而来。
她不得不再招聘几名员工来应对增长的业务量。
尽管工作繁忙,玉熙依然尽力平衡家庭和事业。
她调整了工作时间,确保每天能准时回家陪伴儿子,周末尽量不加班,全身心陪伴家人。
她还学习了更多中国菜肴,想要通过美食来改善与公婆的关系。
然而,家庭关系的冰川并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完全融化。
陈建国虽然不再公开反对她的事业,但也很少表现出支持。
公婆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常常在她不在场时向陈建国抱怨"现在的媳妇都不顾家"。
唯一让玉熙感到安慰的是,小杰非常爱她。
每天晚上,小杰都会兴奋地跑到门口迎接妈妈下班,扑进她的怀里撒娇。
这温暖的拥抱,成为玉熙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
2018年春节前,玉熙清点了公司一年来的收益,心中充满成就感。
在扣除各种成本后,她个人获得了近二十万元的收入,这是她来中国后最好的一年。
她决定给朝鲜的家人一个惊喜,一次性汇了十万元回去。
想象着父母亲开心激动的脸,玉熙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弟弟朴俊浩写来信件,说他大学快毕业了,想创业,问姐姐能否支持一些启动资金。
玉熙二话不说,又额外汇了五万元给弟弟,鼓励他追求梦想。
05
当晚,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陈建国,希望丈夫能为她高兴。
"你一次汇了十五万回去?"陈建国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嗯,我这一年挣得不少,想让家里人也过得好一点。"玉熙解释道。
"可是我们自己还有房贷要还,小杰以后上学也需要钱,你就这么轻易把钱都寄回去了?"
"不是全部,我留了一部分在我们的账户里。"
"那也太多了!你知道我的公司最近遇到了困难,资金周转有问题。”
"如果你能把这些钱投入公司,我们可能早就度过难关了!"
玉熙愣住了:"你从来没跟我说过你需要资金。"
"我以为这是夫妻之间应该互相理解的事!你只想着你朝鲜的家人,有考虑过我们这个家吗?"
这场争吵最终不欢而散,从那以后,每当玉熙要往朝鲜寄钱,都会引发家庭矛盾。
陈建国认为她太偏心自己的娘家,公婆也常常在一旁煽风点火,说她"赚中国的钱,养朝鲜的家"。
尽管如此,玉熙依然坚持定期汇款回朝鲜。
在她看来,帮助父母和弟弟是自己无法推卸的责任。
她挣的钱,应该有权决定如何使用。
2019年,玉熙的公司业务量有所下降,收入也随之减少。
家庭经济压力骤增,玉熙不得不动用之前的积蓄来维持公司运营。
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定期往家里寄钱,只是数额有所减少。
一天晚上,玉熙正在卧室里核对账目,陈建国推门进来,脸色凝重。
"玉熙,我们需要谈谈。"他坐到床边,语气严肃。
玉熙合上笔记本:"怎么了?"
"我的公司情况不好,我们家的收入会减少很多。"
"我知道,这段时间大环境不好。"
"既然这样,你是不是可以暂停往朝鲜寄钱?至少等情况好转再说。"
玉熙沉默了,她刚刚收到消息,父亲的病情又有反复,需要更多的医疗费。
母亲因为操劳过度,也开始出现健康问题。
她最终说道:"我不能停,我家里人现在很需要钱。"
陈建国猛地站起来:"你就是这么不顾家!我们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想着往外送钱!"
"这不是往外送!那是我的父母,我的弟弟!"
"那我呢?我是你丈夫!小杰是你儿子!我们就不重要吗?"
"你们当然重要,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陷入困境!"
"你已经嫁给我了,这里才是你的家!"
两人的争吵声越来越大,惊动了楼下的公婆。
不一会儿,他们上楼来敲门,加入了这场争论,婆婆张月英埋怨道:
"玉熙啊,你是不是太偏心你朝鲜的家人了?建国这么疼你,你怎么能这样对他?"
公公陈大海也摇头叹气:"当初要不是建国娶了你,给了你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你能有今天吗?你应该感恩才对!"
面对三人的指责,玉熙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无助。
她忍住泪水,冷静地说:"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请也尊重我的决定。”
"我会减少寄钱的金额,但不会完全停止,这是我对家人的承诺。"
说完,她转身走出房间,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的夜空。
此时的她,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九年来,她一直努力平衡两个家庭的需求——朝鲜的父母弟弟,和中国的丈夫儿子。
但随着矛盾的加剧,她开始怀疑这种平衡是否真的可能实现。
她到底是朝鲜人,还是已经成为中国人?她的根在哪里?她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黑夜中,玉熙的心情降到了谷底。
她不禁问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她累计寄回朝鲜的一百五十万人民币,真的改善了家人的生活吗?还是只是被辜负了?
一个决定在她心中慢慢成形,她要回朝鲜看看,亲眼确认这些年的付出是否有了回报。
只有这样,她才能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2020年初,在寄出第九年的钱款,累计金额达到一百五十万后。
玉熙决定回朝鲜探亲,亲眼看看家里的情况。
2020年初的一天,玉熙站在朝鲜老家的门前,内心忐忑不安。
九年了,这是她第一次回到故乡。
由于家庭矛盾,她没有带儿子同行,只身一人踏上了这段归乡之旅。
出发前,她和陈建国又一次争吵。
"你要回去就回去吧,但别指望能带着小杰。"陈建国语气冰冷。
"他还小,我不允许他长途跋涉去朝鲜。"
玉熙本想据理力争,但看到儿子无辜的小脸,她选择了妥协。
毕竟,这次回乡更多是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而不是一次简单的家庭团聚。
站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玉熙看着周围的景象,忍不住的眼眶发红。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一声呼唤:
"玉熙,是你吗?你终于回来了。”
玉熙抬头一看,愣住了,眼前的这个憔悴的女人是母亲吗?
九年时光,在母亲脸上刻下了太多沧桑。
"妈?"她轻唤一声。
两人拥抱在一起,母亲的身体瘦得让玉熙心疼。
母亲紧紧牵着玉熙的手,忍不住泪流满面。
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朴素的打扮,玉熙心里却疑惑了起来。
为什么寄回了一百五十五,母亲却好像过得并不好。
两人往家的方向走,玉熙试探性的问到:
"妈,我们家应该换了大房子了吧,家里应该装修的很漂亮吧?”
母亲低着头,支支吾吾的,半晌才说道:
"等到家了你就知道了,事情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当母亲带着她来到一个破旧的公寓面前,玉熙的心里忍不住一沉。
她伸手推开门,眼前的一切让她震惊的几乎说不出话来:
"这……怎么会这样……”
这是一套普通的公寓,家具陈旧,墙壁斑驳,没有任何豪华装修的痕迹。
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放杂乱,客厅的沙发已经磨损变形。
这完全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
九年来,她累计寄回了一百五十万人民币。
足以在买下一套不错的房子,添置体面的家具。
可眼前的一切,与她离开时的家几乎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加破败。
"玉熙回来啦?"父亲朴志勋从卧室里走出来,依然是那副病弱的样子,甚至比九年前更加消瘦。
"爸。"玉熙上前拥抱父亲,感受到对方骨瘦如柴的身体,心中一阵酸楚。
一家人坐在简陋的客厅里,母亲忙着泡茶,父亲不停地咳嗽。
玉熙的目光在屋内扫视,找寻着她这些年寄钱回来后应该购置的物品。
新电视,新冰箱,新家具——可什么也没有。
"爸,妈,这几年我寄回来的钱,你们都用在哪了?"玉熙终于忍不住问道。
父母对视一眼,神情有些尴尬。
父亲小声说:"医药费花了不少,我这病一直没好利索,隔三差五要去医院。"
玉熙追问:"但也不至于花掉一百五十万吧?"
"我寄钱回来,就是希望你们能改善生活条件,买套好点的房子,添置些新家具。”
"可我看这里,几乎没什么变化。"
母亲放下茶杯,叹了口气:"家里确实有些困难。"
"什么困难能困难到花掉一百五十万还住在这种地方?"
玉熙的声音开始颤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06
就在这时,门锁转动的声音传来,一个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玉熙转头一看,竟一时认不出那是谁。
身材高大,穿着时尚,手腕上戴着明显价格不菲的手表。
"姐?"男子看到玉熙,惊讶地喊了一声。
玉熙这才认出这是弟弟朴俊浩,当年那个瘦弱的少年如今已经长成了大人的样子。
但她的注意力很快被弟弟身上的奢侈品吸引。
除了那块手表,他还穿着名牌运动鞋,手里提着高档手机。
这些物品加起来,价值至少几万元。
玉熙皱起眉头:"俊浩?你怎么打扮成这样?"
弟弟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就普通穿着而已。"
房间里一阵沉默,父母低着头,弟弟站在原地,不敢看姐姐的眼睛。
"告诉我实话,我寄回来的钱到底去哪了?"玉熙的语气不容置疑。
又是一阵沉默,最终,是母亲先开了口:
"玉熙啊,你别生气。俊浩他…他确实创业了,但没多久就关门了。”
"他后来…后来跟一些朋友做投资,赔了不少钱。"
"投资?什么投资能赔掉一百多万?"
弟弟朴俊浩终于抬起头,眼中充满愧疚:"姐,对不起,我…我输了很多钱。"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玉熙只觉得天旋地转,她扶住桌子才没有跌倒。
她难以置信地重复道:"赌博?你用我寄回来的钱去赌博?"
母亲叹息道:"不光是赌博,他还借钱给朋友做生意,结果那些人卷款跑路了。"
父亲补充道,声音中带着无奈和自责。
玉熙看向弟弟:"俊浩,这些都是真的吗?"
弟弟点点头,眼中含泪:"姐,我真的很抱歉。”
"一开始只是小赌,后来输了想翻本,就越陷越深。”
玉熙的呼吸变得急促,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般难受。
九年来,她在异国他乡拼命打拼,节衣缩食,忍受家庭矛盾,就是为了让朝鲜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现实却是,她的血汗钱被弟弟用来赌博和不靠谱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爸,妈,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她质问道,声音因压抑的怒火而颤抖。
父亲叹了口气:"我们不忍心让你担心,你在中国那么辛苦,我们不想给你增添负担。"
"俊浩也一再保证会改,会把钱赢回来。"母亲解释道。
"我们就心软了,以为他真的能悔改。"
弟弟跪在地上,眼泪滚落:"姐,我知道错了,真的。"
"这段时间我已经戒赌了,找了份稳定的工作,想慢慢还你钱。"
玉熙看着眼前这一家人,突然感到无比陌生。
这些年,他们在电话里向她描述的美好生活,全是谎言。
他们总是说需要钱治病、搬家、创业,结果钱都流入了赌场和骗子的口袋。
而她,竟然傻到相信了这一切,甚至为此差点失去自己在中国的家庭。
玉熙冷冷地说:"你们骗我,这九年来,你们一直在骗我。"
母亲哭着解释:"玉熙啊,我们不是有意的,我们只是不想让你担心。"
玉熙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担心?我现在不光是担心,我是心碎了!"
"你们知道我为了这些钱付出了什么吗?”
"我和丈夫争吵不断,婆家人嫌我顾着娘家不顾他们,我的婚姻险些破裂!”
"而这一切,就换来你们的欺骗?"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啜泣声。玉熙擦干眼泪,努力平复呼吸,她需要冷静思考。
玉熙感到一阵眩晕,这一刻,她才真正明白父母为什么一直住在这种地方。
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改善生活,所有钱都用来填补弟弟制造的窟窿。
"爸,您的病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治疗吗?还是这也是借口?"玉熙继续追问。
父亲神色黯然:"病是真的,但没有严重到那种地步。大部分钱确实是给了俊浩。"
这个答案让玉熙的心彻底凉了。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陌生又熟悉的故乡风景。
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内心充满了被背叛的痛苦。
她拿起行李:"我需要时间好好想想,我去附近酒店住几天。"
母亲哭着拉住她的手:"玉熙,别这样,你刚回来,就要走吗?"
玉熙甩开母亲的手,声音冷淡:"我现在不想看到任何人,等我冷静下来再说。"
弟弟朴俊浩跪在地上,抱住她的腿:
"姐,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知道错了,给我一次机会好吗?"
玉熙看着弟弟,这个她曾经无比疼爱、寄予厚望的弟弟,如今却成了令她心碎的人。
"俊浩,我这些年拼命工作,就是希望你能有出息。"她声音疲惫。
"结果你用我的血汗钱去赌博,还骗我说要创业,你知道我有多失望吗?"
父亲朴志勋走上前,神情愧疚:
"玉熙,这事不能全怪俊浩,我们做父母的也有责任。是我们太溺爱他,没有及时制止。"
玉熙摇摇头,不想再多说什么。她拖着行李箱,走出了这个令她心碎的家。
走在清津熟悉的街道上,玉熙泪流满面。
入住酒店后,玉熙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眼前的现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向陈建国解释这一切。
第二天下午,弟弟朴俊浩找到了她的酒店,坚持要见她。
玉熙本不想见他,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姐弟二人面对面坐着。
弟弟穿着普通,没有戴那块价格不菲的手表,看上去像是刻意为之。
弟弟开口,声音低沉:"姐,我真的很抱歉。"
"我知道我辜负了你的期望,浪费了你的心血。"
玉熙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弟弟声音哽咽:
"姐,我知道我错了,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吧,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证明什么?证明你能管住自己不去赌博吗?这本来就是基本的自律,需要什么证明?"
弟弟无言以对,只能低头认错。
第二天,她去医院看望父亲。
虽然父亲瞒着她帮助弟弟赌博,但毕竟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她不能完全不管不顾。
医院的病房简陋而拥挤,父亲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原来,前一天因为与玉熙的争吵,他的病情又有反复,不得不住院治疗。
"爸。"玉熙站在床边,心中五味杂陈。
父亲勉强笑了笑:"玉熙,你来了。别担心,我没事,就是老毛病又犯了。"
玉熙拉过一张椅子坐下:"医生怎么说?"
"没什么大事,休息几天就能出院。"父亲说着,咳嗽了几声。
房间里一时沉默,玉熙看着父亲,一个曾经在她心中高大坚强的形象,如今却如此虚弱。
尽管父亲做错了事,但看到他这样,玉熙心中的怒气也消了大半。
父亲握住女儿的手:"玉熙,爸爸知道错了。这些年一直瞒着你,是我们不对。”
"只是看到你在异国他乡那么辛苦,我们不忍心再让你操心家里的事。"
玉熙声音哽咽:"可你们这样,让我白白付出了那么多。"
"我和丈夫因为这些钱争吵不断,差点影响到婚姻。”
"如果早知道这些钱都被浪费掉了,我也不会那么执着地寄钱回来。"
父亲眼中含泪:"对不起,女儿。"
"爸爸真的很后悔没有及时阻止俊浩,也后悔没有如实告诉你,你能原谅我们吗?"
玉熙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心软了几分。
她知道父母并非有意欺骗她,只是太过溺爱儿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
她最终说道:"我需要时间,这件事给我的打击太大了。"
07
临走前,她留下了一万元给父母,嘱咐他们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
尽管心中还有怨气,但她毕竟是个孝顺的女儿,不能看着父母生活困难而不管。
回到酒店,玉熙给陈建国打了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
电话那头,陈建国沉默了很久,他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
"所以,这些年你寄回去的钱,都被你弟弟赌博输掉了?"
"是的。"玉熙简短地回答。
又是一阵沉默,玉熙能想象丈夫此刻的心情。
震惊、愤怒、甚至有一丝"早就说过"的满足感。
陈建国叹息一声,最后只是说道:“你早点回来吧。”
挂掉电话,玉熙长舒一口气。这次回乡之旅,让她看清了很多事情。
她意识到,自己这九年来一直生活在一个幻想中。
她以为通过不断地寄钱回家,就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弟弟有出息。
但现实是残酷的,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可能带来更多麻烦。
同时,她也反省自己对中国家庭的态度。
为了朝鲜的家人,她忽视了丈夫的感受,忽视了婆家人的想法,甚至忽视了自己在中国组建的小家。
这种偏心,让她的婚姻岌岌可危。
在朝鲜停留一周后,玉熙回到江苏常熟的家,玉熙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
这次回朝鲜探亲的经历,让她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她不再是那个一心想要改变朝鲜家庭命运的年轻女孩。
而是一个成熟的女人,懂得平衡事业与家庭,懂得爱与责任的真正含义。
推开门,公婆带着小杰出去了,只有陈建国一个人坐在客厅,看着电视。
听到开门声,他转过头,与妻子四目相对。
"我回来了。"玉熙轻声说。
陈建国微微颔首,没有多说什么,气氛有些尴尬。
客厅里只有玉熙和陈建国两人,玉熙问:"小杰呢?"
"我爸妈带他去公园了,他知道你今天回来,一早就闹着要给你准备惊喜。"
陈建国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玉熙心中一暖,无论发生什么,儿子的爱始终是纯粹的。
她在丈夫对面坐下,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建国,对不起。"
陈建国抬起头,有些惊讶,玉熙继续说道,声音真诚而忧伤:
"这些年,我一直太执着于帮助朝鲜的家人,忽略了你的感受,也忽略了我们这个小家。"
"我以为只要不断地寄钱回去,就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得更好。”
"但现在我明白了,金钱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陈建国看着妻子,表情渐渐柔和下来。
玉熙的眼眶发热,但她没有流泪:
"这次回去,看到那些钱都被浪费了,我很难过。"
"但更让我难过的是,我为这些钱与你争吵不断,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却没想过你的感受。"
"玉熙..."陈建国欲言又止。
玉熙抬手示意:"让我说完。"
"这九年来,你一直支持我、包容我,而我却从未真正理解你的心意。”
"我只看到了原生家庭的需求,却忽略了你对我的好。对不起,建国,我真的很抱歉。"
说完,她低下头,等待丈夫的反应。
出乎她意料的是,陈建国并没有责备她,而是缓缓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
"我知道你一直很孝顺,很关心你的家人,这是你的优点。"
他轻声说:"我只是希望你能平衡好两边的关系,不要太过疲惫自己。"
玉熙抬起头,看到丈夫眼中的理解和包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陈建国继续说:"我之前可能也有些过激,我嫉妒你的事业成功,嫉妒你能干、有主见。”
"有时候我觉得你不够依赖我,这让我很没有成就感。"
"我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玉熙惊讶地说。
"男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能在家里扮演主导角色。"陈建国苦笑一下。
"看到你这么能干,不需要我的帮助就能成功,我心里其实很复杂。”
“一方面为你骄傲,一方面又担心你越来越独立,最终不再需要我。"
玉熙紧握住丈夫的手:"怎么会呢?我的成功有你的支持和理解。”
"如果没有你当初给我在公司工作的机会,我怎么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两人相视一笑,多日来的隔阂似乎一下子消融了。
就在这时,门开了,公婆带着小杰回来了。
看到妈妈,小杰欢呼一声,扑进玉熙怀里。
"妈妈,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啊!"
玉熙紧紧抱住儿子,亲吻他的脸颊:"妈妈也想你,宝贝。"
当晚,公婆得知玉熙家里的事情以后,脸色不太好看。特别是婆婆张月英,一脸不屑。
"赌博?这样的人品行太差了。"她小声对陈建国说,但声音大到玉熙能听见。
陈建国劝道:"妈,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玉熙说他已经改了。"
玉熙惊讶地看着丈夫,没想到他会为弟弟说话,这个举动让她心中充满感激。
这次以后,玉熙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她不再整天泡在公司,而是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天能准时回家陪伴丈夫和儿子。
她还主动学习更多中国菜肴,常常亲手为一家人做可口的晚餐。
一天晚上,她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邀请公婆一起吃饭。
饭桌上,她亲自为公婆夹菜,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感谢。
"爸,妈,这些年来,谢谢你们照顾小杰,支持我和建国。"玉熙诚恳地说。
"我知道自己以前太任性,不够体谅大家的感受。”
"以后我会更加注重家庭,希望能向你们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公婆对视一眼,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他们没想到一向倔强独立的儿媳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能这么想,我们很高兴。"公公陈大海点点头。
"家和万事兴,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和睦。"
婆婆张月英眼中闪过一丝感动:"玉熙啊,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欣慰。”
"其实我们从来不是故意为难你,只是希望你能多关心这个家。"
"我明白,以后请您多指导我。"玉熙真诚地说。
这顿饭吃得格外温馨,公婆的态度明显软化了。
餐后,婆婆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孙子,让玉熙和陈建国能有更多时间处理工作。
"你们年轻人事业正忙,孩子我来带没问题。"婆婆说。
这番话让玉熙十分感动,她明白,只有真诚相待,才能融化心与心之间的坚冰。
工作方面,玉熙也做出了重大调整。
她决定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完全公开给丈夫,两人共同管理家庭财务。
她不再偷偷寄大笔钱回朝鲜,而是与丈夫商量后适度帮助父母,同时承诺优先考虑在中国的小家庭。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实行严格的防控措施。
玉熙和陈建国的公司暂时停工,全家人被迫长时间居家隔离。
这本应是一段艰难的时期,却意外成为他们关系升华的契机。
长时间的朝夕相处,让一家人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玉熙和婆婆一起研究各种家常菜,陈建国和小杰在院子里玩耍。
即使在困难时期,这个家也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一个宁静的傍晚,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月。
玉熙和陈建国坐在阳台上,手牵着手,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小杰。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温暖而平和的氛围。
"建国,谢谢你。"玉熙轻声说。
"谢我什么?"陈建国疑惑地问。
"谢谢你没有放弃我,原谅我这么晚才明白,你和小杰才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陈建国握紧妻子的手,眼中满是柔情:"我们是一家人,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在一起。"
玉熙靠在丈夫肩头,心中充满了感恩和幸福。
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家人之间的理解、包容和相互支持。
无论是朝鲜的父母,还是中国的丈夫儿子,都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异国他乡的九年时光,带给她的不仅是事业的成功,更是情感的成长和心灵的成熟。
那位当年为了改变家庭命运而远嫁他乡的朝鲜女孩。
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懂得平衡亲情与爱情、事业与家庭的成熟女性。
回首过去的经历,玉熙不再有遗憾。
那一百五十万人民币,虽然没有换来预期的结果,但却给了她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
真正的幸福,不在遥远的彼岸,而在身边的每一个拥抱和微笑中。
院子里,小杰的笑声清脆悦耳,公婆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温馨和谐。
玉熙望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就是她真正的家,她愿意用余生去珍惜和守护的幸福港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