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江西省鹰潭中院副院长刘赛连。图/微信公众号“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

文 | 夏研

“我摊牌了,不装了,我是来求职的”“请和我结婚吧”“杨女士,纪念下凡又一年”……近来,市民发现,广州地铁里的电子屏或灯箱上除了常规的商业广告,各类个性化广告内容轮番登场。从生日祝福到相亲信息,再到求职简历,不仅给大家的日常出行带来新鲜感,还给不少“E人”(性格比较外向的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6月11日,广州地铁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广告均来自他们在今年1月开放的个人广告业务。“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初衷就是想在地铁媒体和受众之间有一个互动的平台。”据报道,这项业务价格不算太高,在380元至1488元之间。

从网上的评价看,个人广告的效果颇受好评。相比于人们早已习惯的商业广告,个人广告反倒更有创造力。广告的照片都是精修的,但普通人的照片却是各式各样的,再辅之以奇思妙想的文案,想不吸引人的注意力也难。

就像在社交平台被广泛转发的一则广告——“被指到的人,请立即下班。不用怕,今天生日我最大”。看到这样的广告,相信谁都会忍俊不禁,也都会被一种快乐感染。

而这也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商业广告是统一的、标准的,但一位位“王同学”“张女士”却是一座城市最普通的市民,生日、求职、求婚也是最鲜活的日常。

让这些也有机会出现在广告里,其实是让一座城市有了生活的温度。地铁也不仅是个通勤的场所,也变成市民的舞台,普通人都有机会在人来人往中获得瞩目,城市文化也因此变得更具多样性和活力。

从经济角度考量,此举也是地铁业务市场化的新举措。从趋势看,如今不少媒体都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吸引普通人。此前就有报道称,如今结婚登报这一复古的传统又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不少年轻人选择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这既给年轻人的喜事增添了仪式感,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多的经营收入。

地铁登个人广告也与之类似。据报道,不只是广州,北京、合肥、郑州、成都等多地也都陆续允许个人在地铁内投放广告。就此去看,人们不妨对这样的业务创新抱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乐见公共空间向普通人敞开。

当然,地铁广告毕竟是个新业务,肯定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难题。比如据广州地铁的员工介绍,肖像权保护就是他们非常在意的内容,要求非常严格,广告必须取得明确的授权方可投放。这或许会让部分给亲朋的祝福丧失惊喜,但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这种审慎其实也是必要的。

此外,广告内容把关恐怕也得格外注意。地铁的个人广告业务,主要包括生日祝福、婚庆、个人展示、家庭亲子、交友活动、宠物、明星应援等。但有些内容是否适合在公共空间展示,有些网络梗是否会给其他人带来冒犯,其间的尺度也颇为微妙。

从以往的案例看,广告因为一些表态不合适而“翻车”的案例不少。由个人打出的广告,风格上恐怕会更加天马行空,也可能会疏于考虑,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仔细拿捏。

无论如何,社会还是应当支持这项举措,让普通人成为公共空间的主角,其实也是尊重人的价值。相关单位也应当更加细致地考量和把握,让这些来自民间的创造力,以更加自然、妥帖的方式融入城市文化。

撰稿 / 夏研(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