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到山东一带打猎,打完猎后驻骅济南。乾隆皇帝兴致所至,遂登上了济南的城楼,观赏济南城周边的美丽景色。当他来到济南城的东北部,向东北方向眺望的时候,他觉得眼前的景色似曾相识,怎么看都觉得非常熟悉,但就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可他是第一次到济南,肯定不是以前在济南见过的,就有些纳闷。心里顿觉奇怪,怎么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乾隆边观看景色,边在心里想着,突然他明白了,这不是《鹊华秋色图》中的景色吗?《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的“鹊华”就是乾隆皇帝眼前的鹊山和华不注山。想到这里,别提这乾隆有多高兴了,自己竟然发现了历史上著名大画家所画的自然景观的原型。可他看着看着却觉得有点不对劲,便立即命人快马赶回北京,要把这《鹊华秋色图》给他拿来,他要对照观赏。到底哪儿不对呢?

皇上发话了谁敢怠慢?侍从们立即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直奔京城,取来了这幅稀世罕见的《鹊华秋色图》。乾隆拿到《鹊华秋色图》之后,再次登上了济南的城楼,将实景与图画对照观看。这一比对不要紧,他发现这赵孟竟然将鹊山和华不注山的位置完全画反了,立时勃然大怒,这怎么行呢?作为一代名画家怎么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呢?如果打仗的话这不误事吗?便命令将此画送回京城封存,以后谁也不许再看。赵孟(fu)真的是画反了吗?

在现实地理中,鹊山在黄河的北岸,华不注山在黄河的南岸,赵孟是把两座山画在了一个画面上。而且,本来这鹊山是在华不注山的西边,可赵孟(fu)却在题跋中说是在华不注山的东面。看来还真是给画反了,你说这乾隆能不大怒?赵孟作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他怎么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这就得在此交待一下赵孟这个人的底细了。 说起这赵孟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浙江吴兴人,是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德芳的第十世孙,时人称之为“赵王孙”,为“吴兴八骏”之一。宋灭亡之后,元地方政府曾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均被他拒绝。由于元朝在建立以后取消了科考制度,当时南宋的许多有名的文人闲来无事,便在读书的同,游山玩水,学习绘画,赵孟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会了画画,并成为一代大师。

赵孟是在元代的书画坛上,开创了一代风气的人物,他开启了中国文人画的先河,及至今日,“书画同源”之说便是由他首先倡导的,对中国后来书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文人画”是相对于“工匠”画而言的。工匠画追求的是技巧,追求的是画像对象;而文人画则是读书人进入了绘画领域,把其知识及审美情趣引入到了绘画当中,总体上是以写意为主,而不追求物象的真实性。赵孟(fu)的《鹊华秋色图》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有点明白吧。不是赵孟(fu)错了,而是乾隆皇帝错了,乾隆皇帝错哪儿了呢?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喜欢艺术作品,而且也非常喜欢收藏,但他真的是不懂艺术,尤其是不懂元代以后文人的写意画,他或是与以前的工匠画相比,或是当作地图来看了。而文人画画多注重意境的构思,他追求的是大的写意,而不是画境的真实性,当然也是要以实景为创作基础的,所以在画面的布局上往往为了美观,而有一定的随意性,并非常是象画地图一样,或是如今的摄影了。

至于这两座山的位置,想来赵孟是知道的,若是画地图,他肯定也是不会画错的。赵孟(fu)当年不愿做官,后在元朝局势逐渐稳定后,在元世祖下诏后又出来做官了。当时一进入京城便为元世祖忽必烈火所器重。后由于受元蒙贵族的打压,多次受元世祖庇护。但后来他看到元世祖快不行了,为避祸多次要求外出任职,被派往济南,任济南路总管府知事。所以,对于两座山的位置,无论如何他都是不会搞错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