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对不起,我他妈给肖战送钱了。

正月初四和初中同学一起吃了个饭,结束之后吃完饭就走确实有点不像话,两个大老爷们上网吧打游戏又过了那个年龄了,最后决定去看个电影。

我的同学从小就是个金庸迷,我们俩随便扫了一眼标题,就说看射雕吧,随便找了一家时间地点最近的影院就过去了。

有的人说老章你肯定是装的,你成天泡在网上,你能不知道这电影是肖战演的吗?

我说还真的不知道,大家也知道我不是一个职业做影评的博主,真的只是偶尔看了电影给大家谈谈感受。这么多年写过的影评,可能也就是四五篇。

所以我一点没关注今年春节档的电影情况。基本上就是一个路人观众的状态。今年本来真的没打算看电影,确实是出于同学聚会临时起意,在双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买了这个票。这也比较符合国内电影观众的特点,那就是春节期间的路人观众特别多。

当我坐在电影厅里面看到有不少女性观众的时候,我心里边有点不对劲,我当时没有说年轻女性不能给禁用。但从整体上说,读金庸的女性观众肯定比男性观众要少一些,而且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流行文化,而是八九十年代比较流行,用户的受众群体怎么看怎么应该是30-40岁中年男性为主,中年女性为辅。

当影片开场这个肖战的大脸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他妈想跑已经来不及了,既然这坨屎结结实实的已经吃到嘴里了,这个票房已经分账了,那我们就不妨尝一尝,作期视频向观众朋友们谢罪吧。

结果吃完这坨屎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头电影之所以敢请肖战这种口碑陷阱来,恐怕是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拉了一坨大的,必须拉一坨更明显的来吸引自己的火力,掩盖自己拉了坨大的事实。气得花了一天的时间重新看了一遍射雕英雄传,我现在非常怀疑金庸他老人家的骨灰在盒子里面已经开始疯狂旋转。

借用网上一句很流行的评语,很难想象有肖战参演的电影,他居然还不是最短的那块短板。

影片的前10分钟,快速交代了郭靖和黄蓉在一起,师承。江南七怪以及洪七公的故事。后面的剧情是在原文之内添加了大量想象力的二创作品。

改编实在正常,影视上完全重新讲故事的改编作品也数不胜数,远的不说近的就有流浪地球。故事在原著当中都只是很小的一个细枝末节,只有几十一百个字的篇幅,主创人员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世界观搭建构建起了一个可敢可信的世界观。远的有《银翼杀手》雷德利·斯科特仅保留了“仿生人追猎”的核心设定,将故事升级为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拷问。电影原创了大量内容,以及视上建立了赛博朋克美学的奠基,完全脱离了原著的叙事框架。类似的还有《闪灵》、《雪国列车》、《大话西游》都是大篇幅重写,这些影史经典作品,大家哪怕没看过,至少知道个名字。

之前有人批评黑神话胡编乱改西游故事,我予以了坚决反对支持黑神话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改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改编作品。尊重援助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并不是说不能够重构故事。改编不是开脑洞的遮羞布,而是检验创作诚意的试金石。诺兰能把蝙蝠侠拍成哲学寓言,是因为他对哥谭市的爱大于对票房的贪;而徐克把金庸IP当粉圈提款机,自然只能熬出这锅四不像的怪味武侠粥。实在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地丢人

而徐克版《射雕英雄传》狗屁不通的程度怎么形容呢,这么说吧,斯嘉丽约翰逊版的《攻壳机动队》都看不见它的尾灯。目前豆瓣仍然拒绝评分。

第一是比例失调,但是全篇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演蒙古大营,在演郭靖的蒙古生活。这个比例确实不正常,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主打江湖侠义的小说,蒙古身份只是一层背景板,现在整部影片居然有一半在说蒙语。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国际化,扩展蒙古市场。但以我在中蒙边境看沙子的经验来看,蒙古国的沙子比羊多,羊比人还多,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市场决策。

第二是战力崩坏,郭靖毛头小子初出江湖,战斗力水平赶上欧阳锋已经是全篇结尾的事情了。而影片的故事剧情一开始就是欧阳锋被郭靖打落城头,影片的结局更是两人对播,打出了超级赛亚人的效果,这已经超出了金庸武侠世界的武力范畴。

其三,是叙事根本没有逻辑,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杀入蒙古大营的目的居然只是为了击杀成吉思汗证明自己天下第一。我在影院下面看的一脸懵逼,我知道欧阳锋疯了,但是剧组显然比欧阳锋还要疯。

明明上门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只需要修改几句台词,修改成欧阳锋走火入魔,不得已闯入蒙古大营,逼蒙古军队把黄蓉交出,问清真经,故事逻辑一下就讲通了。我用了两分钟就能想清楚的东西,我不知道创作团队是怎么想的。

郭靖回蒙古大营?有没有这回事,有。郭靖母亲自杀,结拜兄弟私放郭靖回中原,也没有这回事?有欧阳锋,为了九阴真经,追杀黄蓉有没有这回事?有。黄蓉混进蒙古大营,有没有这回事?有。欧阳锋最后历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有没有这回事?有。

这就很奇怪,改编团队是如何在基本继承了原著大量剧情的情况下,揉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射雕英雄传故事的?

一只鸭子长得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但这不是鸭子,这是具有徐克武侠特色的鸡。

这个问题萦绕在我脑海当中,久久不能平静。直到我重新读完了射雕英雄传,我才知道意识到,射雕英雄传是一部有着自身独特色彩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侠义二字,但徐克这一般没有任何的侠义要素。

故事的开始就是由于丘处机间接害死了郭杨二人,和江南七怪立下各自收徒比武的约定。因为一句承诺,出生入死十几年如一日。这是金庸武侠的精神内核,是“一诺轻生死”的古典浪漫。

欧阳锋这个大反派,虽然是人人忌惮的西毒,但是至少遵守底线的江湖规矩,对于自己发下的誓言,多数情况下不愿意违约。

通读整部射雕英雄传,其实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并非完美。比如故事剧情太过于依赖巧合,往往前文书在某地遇见的角色,后文书突然随着主角飘过千里之遥,出现在另一地方偶遇,这完全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甚至于整部书的下半节都是由于主要角色好面子,不肯好好说话,被挑拨离间,生出各种误会。但金庸的武侠世界之所以迷人,并不在于像侦探小说一样丝丝入扣,逻辑完满,而在于快意恩仇,一诺千金的任侠世界。

主创团队当然可以像隔壁哪吒一样,在原著当中截取一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搞原创剧情,甚至可以像黑神话一样对原著进行颠覆性创新。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一个能立得住的精神内核,但整部片子摘掉了金庸原著的武侠精神之后,我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后的虚无。

全篇唯一还称得上主线的无非就是写在标题上的侠之大者,搞家国情怀,搞主旋律电影,我不反对,甚至于很多主旋律电影我都是去院线花钱看的。只要拍的好,我都是支持的 。

结果影片大篇幅在讲郭靖的蒙古生活,删去了铁木真放纵蒙古兵屠城,以及谋害郭靖的剧情,至于贯穿原文的抗金主线,压根儿只字没提,不是,大哥你的主旋律是蒙古国的主旋律吗?原书当中蒙古帝国是什么样的角色?你徐克不清楚吗?

我不是说有境外势力,蒙古也没钱买通徐克这么大的导演在这么大的商业片里面掺泛蒙古主义的私货啊,与其说是蒙古国买通徐克,不如警惕这帮电影人正在用异域文化奇观,砍向自己文化的根。

徐克眼中的金庸作品可能和我们眼中的金庸不太一样,也和金庸老爷子自己眼中的金融不一样,92年拍完笑傲江湖之后,金庸老爷子是公开表示过不许许可再拍自己作品的。2018年,金庸去世7年之后,徐克果然端上一盆大的,这不就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吗?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就一个想法,要不你还是把黄蓉换成王一博,接着炒他们俩男同cp吧,至少不会有我这样的观众被骗进电影院里。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Après moi, le déluge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