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600分降到570分!这所财经强校为啥不香了?关键在3点
629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东北财经大学,这所学校搁以前可是财经圈的“顶流”之一,录取分数线常年稳定在600分以上,比不少211高校都高。但这两年明显感觉它淡出大家视线了,好几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都跌到570分以下,跟巅峰时候比差了30多分。要知道,它可是财经领域排名第六的高校,以前财政部直属,毕业生能进中央部委的那种,现在咋就慢慢“不香”了呢?
为啥会走到这一步?得先说说大环境。这几年整个财经类高校都有点“降温”。你想啊,前几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多火,大家报志愿都往理工类专业挤,觉得学技术好找工作、薪资高。财经类专业呢,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就业市场不像以前那么“热”了,分数线自然跟着往下走。不光东北财大,好多财经院校都这样,只是它更明显些。
再往深了说,它错过好几回关键机会。上世纪90年代评211的时候,辽宁有两个名额,一个给了大连海事大学,另一个就在辽宁大学和东北财大之间选。结果辽宁大学上了,东北财大没评上211。后来评“双一流”,它本来挺有信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拿了好几个A类学科,商科实力摆在那儿,还有部委的校友资源。结果两次冲击都失败了。没有“211”“双一流”这些头衔,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就少了,慢慢就被中央财经、西南财经这些有头衔的拉开了差距。
还有个绕不开的就是地理位置。现在读财经的都知道,学校在哪儿太重要了。上海财经、中央财经为啥能稳住?因为在一线城市,实习机会多,接触的资源也不一样。东北财大在辽宁,这些年东北经济增速放缓,对学生吸引力自然打折扣。有家长就说,“孩子学财经,肯定优先选北京、上海的学校,实习找工作方便,东北那边机会确实少点”,这话虽然直接,但也是现实。
网上讨论这事儿的人不少,观点还挺不一样。有人觉得是专业选错了方向,“现在都讲究学科交叉,财经光靠传统会计、金融不行了,得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才行,东北财大这方面转型好像慢了点”。也有人觉得是头衔太重要,“现在企业招聘、考公,好多都卡‘双一流’,东北财大实力再强,没头衔就吃亏,家长和学生肯定优先选有头衔的学校”。还有人提到地理位置,“东北这几年人才外流,高校也受影响,不光东北财大,其他东北高校分数也有波动,大环境不好顶”。
其实把这些串起来看,就能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核心是“三重压力”叠加:行业趋势变了,财经类从“香饽饽”变成“平常心”;政策机遇错过了,211和双一流没评上,资源跟不上;地理位置又没优势,在区域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吸引力自然下降。这三点凑一块儿,分数线下降、慢慢淡出视线,也就不奇怪了。
但要说东北财大就没机会了?也不是。它底子其实还在,财经领域的学科实力摆在那儿,第四轮学科评估拿A的专业,教学质量、师资力量都没的说。关键是得主动求变。比如现在不是讲究“新文科”吗?可以把金融和人工智能结合,搞智能金融;把统计学和大数据结合,做数据财经。这样既能保住财经老本行的优势,又能跟上现在的技术趋势,说不定能杀出一条新路。还有,校友资源也是笔财富,以前进部委的毕业生,现在不少都是行业中坚,多联动校友搞产学研,也能给学校带来新资源。
高校发展就像逆水行舟,时代变了,就得跟着调整方向。东北财大从600分降到570分,是挑战,但也可能是转型的契机。毕竟它曾经那么辉煌,底子厚,只要找对路子,未必不能重新“火”起来。你觉得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