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国家科技安全:谍战剧的升级与创新

——评电视剧《绝密较量》

期待已久的国安大剧《绝密较量》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和爱奇艺双屏播出,不仅收视成绩喜人,更是以其独特的题材、硬核的类型、成熟的叙事、精致的视听表达,受到了广泛关注。观众在热情细致地讨论该剧的情节细节、剧中人物性格走向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国家科技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该剧导演刘江创作过《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老酒馆》《光荣与梦想》等众多题材、风格、类型多样的优秀电视剧,但谍战悬疑类型剧集一直是他最擅长的创作天地。他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刑侦剧《铁血青春》(2003),而谍战剧《黎明之前》《誓言今生》更是成为这一赛道的标志性作品。此次执导现实国安题材剧集《绝密较量》,创作难度更大、当下性更强、规定性更严。导演不仅要“超越”已有的同类剧集创作,更重要的是也要“超越”自己,完成对当代谍战剧的创新升级。

《绝密较量》以虚构的某城市燕平市为背景,以该市国家安全局三处副处长杨光(张鲁一饰)和身份神秘、变化莫测的赵亚苧(高圆圆饰)为男女主要角色,围绕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讲述了惊心动魄、生死搏斗的间谍和反间谍故事。该剧首先在题材上有重大突破,它在全球背景下描述了发生在当下的“国家安全”故事,反映了当前全球反间谍斗争的新变化、新挑战。国家安全,不仅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成为当前国家安全领域的最前线。与当前一些国家对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科技发明的种种严格限制和干预相联系,可以说《绝密较量》是一部生动的当代“科技安全”教科书。该剧涉及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高科技企业、商业会议、商业谈判、国际组织方方面面,用鲜活的故事表达出:一方面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开放合作,另一方面要对各种别有用心的外来势力提高警惕。这对于保持一个国家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竞争优势、地缘影响都具有战略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剧是生动及时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课。

作为一部题材独特的谍战剧,这部剧也从过去的“枪战”“商战”升级到“科技战”,在类型上有了新突破。剧集中,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多方势力卷入“窃密”大战。与这种“科技战”的属性相匹配,剧集中也呈现了众多高科技谍战手段,例如远程数据复制、网络攻击、合成毒素等。虽然这部剧集中没有更多的刀光剑影、枪林弹雨,但是正是这些高科技的对抗,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新颖的看点,也为剧集的戏剧性带来了波谲云诡、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国安人员对现代科技的专业化掌握,提升了剧集的科技含金量。

当然,作为一部谍战剧,这部剧集要尽可能“真实”再现国安战线的现状,不能脱离实际地追求戏剧强度。例如国安人员的“地下工作”状态,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刑警那样荷枪实弹、大张旗鼓,甚至也决定了他们的行动方式不能常常警钟长鸣、警车开道,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暗处,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观察、分析敌情,完成保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所以第一集中,化身出现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协会谢会长中毒,当地国安一名处长重伤,这些场面的出现都与他们特殊的身份相关。剧中出现的一些对峙场面中,观众可能会觉得缺乏刀枪对抗的激烈和刺激,但其中更多的是体现出智斗和勇斗,也表现了国安工作的特殊性。在这方面,应该说该剧体现了创作上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当然,《绝密较量》也有意识地提升了谍战剧的悬疑惊险程度,使之具有更强的戏剧张力。例如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有多重身份,就像换脸一样,真假难辨、扑朔迷离。作家可能是杀手、嫌犯可能是卧底、商人可能是间谍、对手可能是同志,这种身份的转换甚至不到最后一集都不能完全解开谜团。身份之谜,可以说是这部“国安剧”最大的特点,它也同时象征了国安工作在现实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现象,大大增加了剧集的悬念感和解密感。创作者在这方面可以说下了很多功夫,使其谜底的揭开更为精彩动人。与悬疑谍战的类型相一致,剧中也涉及了一些剑拔弩张、你追我赶的动作情节和场面,如乔装打扮现场抓获间谍、在会议大楼中对“罪犯”王小泉的追踪等。导演充分发挥了其谍战剧创作的优势,在场面调度、镜头组织、剪辑节奏、视听氛围等方面,都体现了一贯的创作水准,保证了其流畅、紧张、紧凑、强烈的效果,强化了谍战剧之“战”的特性。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张鲁一和高圆圆的表演,准确地呈现了角色的身份和特点。张鲁一饰演的杨光,坚毅、睿智、自信,无论是在紧急状态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保持了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高圆圆饰演的赵亚苧,神秘、冷峻、不动声色,在冷若冰霜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将人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体现得入木三分。其他人物,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也都或充分承载了戏剧功能、或体现了特殊的身份职业,共同构成了剧集的人物谱系。即便是在剧中短暂出现的王小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也通过他跳楼的瞬间得到了充分体现。《绝密较量》的人物塑造,为剧集的感染力提供了基础。

谍战剧一直是剧集创作的“热土”,但越是当代题材、现实故事、真实背景,创作难度就越大。《绝密较量》应该说是一个突破。国家安全意识、题材专业性、艺术规律、创作态度等,都决定了该剧所达到的高度,也完成了剧集中歌曲所表达的主题:“人们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远航;风暴止于坚定、信仰长风破浪,终将云开雾散,露出璀璨星光。”

(作者系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封面 | 微博@电视剧绝密较量

编辑 | 钟达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