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方对美船舶对等收费如何打疼美国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中方作出决定,将对美国船只收费,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从关税战,延伸到了海上航道。那么,中方对美国船舶收费,会对全球航运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中方的反制,特朗普政府还能否稳得住?
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企业拥有、运营、或在美国制造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分四个阶段执行,每净吨从400元起步,直至2028年提升至1120元。这可不是象征性收取,而是真金白银的反制。据路透社估算,一艘可载上万个集装箱的美籍船舶,单次靠港可能要缴上百万美元。对于美国航运巨头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更关键的是,这笔成本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美国的进口商、零售商,最终压在美国消费者头上。
要理解中方的这一步,就得从美方的挑衅说起。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以所谓“对中国海事和造船业存在不公平竞争”为由,对中方发起301调查,并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港口服务费。收费标准从每净吨50美元起,三年内递增至180美元。其名义是“纠正竞争失衡”,实则是借行政手段,削弱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和航运体系中的竞争力。
毕竟,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造船第一大国”。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造船订单占全球的61.4%,造船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一半,远超韩国和日本。而美国的商业造船业早已衰落,船厂产能有限,连海军舰艇交付都一再延期。美国的这套收费方案,本质上是“政策干预式的工业复活梦”——希望通过人为提高中方船舶的成本,逼迫国际航运公司回头使用美国船只或第三国船舶,从而重振国内造船产业。
但问题在于,美国造一艘1万TEU集装箱船的成本是中国的五倍,这样的产业结构差距,根本不是收费能弥补的。而中方选择反制,就是要传达一个明确信号,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的一方,而是有规则、有手段、有节奏的博弈者。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反制并非孤立行动。
9月下旬,中国国务院刚修订《国际海运条例》,新增“反制条款”,授权政府可对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实施对等收费与港口限制。换句话说,这次的收费是有法律依据、有程序正义、有国际法支撑的正当回应。中国交通运输部发言人也在记者会上直言,美方做法“罔顾事实,暴露其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本质”,中方的反制“依法有据,合情合理”。
特朗普或许没想到,中国会反应得如此迅速。就在几天前,他还在推特上放话,称希望10月底的APEC峰会能“取得实质成果”,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实现突破”。他原以为中国会在大豆采购上松口,结果中方不但一单未下,反而接连出招,先是对稀土出口进行管控,再到这次对美船舶征收港务费,可谓连环反制,让白宫措手不及。
从全球层面来看,这场“港口收费战”更可能撬动航运格局的变化。中国控制着全球约30%的港口吞吐量,掌握了最完整的造船产业链和港口基础设施。一旦中方持续加码反制,美国船舶或被迫绕航东南亚港口,增加的燃料成本与运输周期,都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更糟的是,由于53%的新造船订单来自中国船厂,美国的“排华”政策,根本无法切断现实依赖。
目前距离生效日只剩下两天。特朗普政府还在密集评估对策,试图通过临时谈判延缓中方执行,但几乎没有太多回旋余地。因为一旦中方让步,不仅会削弱其国际信誉,也会让此前的所有反制功亏一篑。而且中方的这次出手,是更大博弈策略的一环——与暂停大豆采购、管制稀土出口以及中欧、中亚航线布局形成联动。其背后的信号很明确,面对美方不合理的打压,中国必将奉陪到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