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率先威胁后,中方还没发起反制,美商务部就私下紧急修改了文件,不再全球封杀华为芯片。那么,为何美方态度会突然软化?中方又有哪些应对措施?

事件起源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5月13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告将全球范围内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行为定义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并警告企业若使用此类芯片训练中国人工智能模型将面临后果。

美限制使用华为芯片后为何修改措辞

随后,5月16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直接点名美国,批评其滥用出口管制工具,打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特别是针对华为“昇腾”芯片的限制措施。林剑明确表态: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随后强调,中国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发展权利和企业正当权益。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称,美方举动严重干扰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稳定,破坏国际经贸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否则中国将采取坚决反制。

然而,中方的反制措施还没开始,美国商务部就突然“悄悄”修改了先前发布的文件——原本明确写着“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都属于违法”,现在改成了“提醒各国注意使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的风险”,两者虽然都表达了不满,但语气和立场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全球禁令”降格成了“风险提示”。

那么,美国态度为何突然变软?结合前几天发生的中美贸易动态来看,答案其实不难理解。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高层经贸会谈,并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在未来90天内互降关税,美国将加征关税从145%降到30%,中国也相应将对美商品关税从125%降到10%。

美限制使用华为芯片后为何修改措辞

从4月2日到5月12日,不到50天时间,美国已经亲身领教了中方“对等反制”带来的影响,这也让其不敢再将中方的“反制”视为口头警告。更何况,如今的美国还等着中方在稀土出口问题上进行放松,如果再搞这种“一边谈合作,一边继续压制中国科技”的行为,其恐怕要在后续谈判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对于已经打了一次自己脸的美国来说,倒不如开头就放低姿态。于是,就有了那份文件的“悄悄”修改——不再说“违法”,而是提醒“风险”,这已经不是语义层面的问题,而是策略的撤退。其实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打压华为,也不是第一次“撤退”。

从2019年开始,美国就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各种制裁接连出台。几年下来,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措施已经超过200项。但结果是,中国芯片企业在压力中反而加速发展,华为昇腾芯片的成功应用,以及盘古大模型的推广,已经在国内外获得市场认可。而美国的高压政策,不仅没能封锁中国科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下决心推进“国产替代”。

这次美国商务部的“退让”也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光靠封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担心中国的反制会真刀真枪落地,特别是资源牌。镓、锗、稀土这些材料,中国掌握着绝大多数产能,是全球不可替代的供应国。如果中国一旦限制出口,哪怕只是把审批流程变慢一点,全球相关产业的生产节奏都会被打乱。而这些关键材料,正是芯片、光电、军工等高端制造业的基础。

美限制使用华为芯片后为何修改措辞

另外,在刚刚结束的贸易谈判中,美国好不容易争取到中方“降低关税”的承诺,也不能因为一项封锁措施而把氛围彻底搞砸,所以他们选择悄悄改口,不再全球封杀,而是变成提醒风险。虽然本质上还是打压中国,但方式已经变得更谨慎,更小心。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就此罢手。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还在考虑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的子公司,以及长鑫存储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如果这一决定落地,中国半导体企业将再次面临更严厉的外部打压。也就是说,技术战不会停,只是手段可能会调整,从直接封锁到间接施压,从法律威胁到舆论操控,美国的政策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但不变的是,中国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除了芯片技术研发继续推进外,产业链本地化、资源出口管控、政策工具储备也在同步跟进。2024年10月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2025年1月开始的数据监控,还有各类地方产业基金的设立,都是为了应对长期博弈。中国的策略很清晰: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示弱。你要打科技战,我就布好资源牌;你要搞长臂管辖,我就加速自主研发;你要用规则压我,那我就自己定规则。

毫无疑问,如果美方继续逼迫,中方必然会动手,而且不会只是喊口号,而是会落到实处。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次封锁和反制,背后都是产业、政策、外交的博弈。这一次,美国选择悄悄退让,是形势所迫,也是一种试探,而中国是否出手,出到什么程度,将影响下一阶段的博弈走向。

美限制使用华为芯片后为何修改措辞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格局,正在被重新塑造。中国企业能不能顶住压力、突破封锁,不只是经济层面的事,更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而美国是否还敢继续玩“科技霸权”,也要看中方下一步会不会把反制变成现实。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