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早期的楷书代表作,创作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此碑由文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石而成,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高285厘米,宽102厘米,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详细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的原委及修建经过。此碑诞生于唐朝文化繁荣、佛教兴盛的时期,楚金禅师夜诵《法华经》时,仿佛看见多宝佛塔浮现眼前,遂决心建塔,其虔诚与坚持感动了唐玄宗,玄宗亲赐钱帛并题写塔额,为《多宝塔碑》赋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文化底蕴。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多宝塔碑》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笔画形态鲜明,结构严谨规整,用笔丰厚遒劲,章法和谐统一。其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回锋,转折多顿笔,展现出颜真卿精湛的书法技艺。此碑虽为颜真卿早期作品,尚未完全形成其沉雄浑厚的典型风格,但已奠定颜氏书风的基本格调,堪称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北宋以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入门,其存字较多,碑版精良,为后人研究颜体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多宝塔碑》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字帖】白底黑字米字格,如此“多宝”更易学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名臣、书法家。他的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开始学习褚遂良的书法,后拜师张旭,获得了他的运笔技法和书法精髓,创“颜体”楷书。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和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体,具有丰腴雄浑、磅礴大气的特点,运笔上为用笔肥厚、内含筋骨,洒脱雄健、浑厚有力。总统来说,可以圆转、平正、均匀、疏朗四个词来概括:


1、圆转。颜体的起笔,为圆转藏锋,带有典型的蚕头形状,在有的竖画时带有弧形,方中见圆,给人圆润的感觉,具有向心力。

2、平正。颜体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既有筋骨,也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给人四平八稳、不显漂浮的认知。

3、均匀。颜体在处理左右结构的字时,会左右均衡,和谐得当,不会对比明显。

4、疏朗。在书写时,颜体采用外紧内松的方式,多呈包围之势,给人疏朗大度的感觉。


精彩回顾:

【鉴赏】谭延闿临颜真卿《大字麻姑山仙坛记》

【鉴赏】竹山堂连句,颜鲁公不多的楷书墨迹之一

【鉴赏】敦煌九大遗书,绝非馆阁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