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峰会,是俄乌战争的转机还是乌克兰的噩梦呢?
8月9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对镜头,说出了一番刺痛人心的警告。他说:“普京的策略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他想用战争、杀戮中的暂停,来换取对我们领土占领的合法化——想再次获得领土战利品。”
就在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8月15日将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面对面会谈。这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两国领导人首次直接会晤。
泽连斯基的愤怒与焦虑溢于言表:“普京现在希望被原谅,他夺取了我们赫尔松南部、扎波罗热全境、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地区和克里米亚。我们不会让俄罗斯第二次分裂乌克兰。”
一、精心设计的“让步”,普京的谈判障眼法
表面看,普京对特朗普做出了两大“让步”。第一个让步,在地点选择:他同意踏上美国领土阿拉斯加。要知道,国际刑事法院对他的逮捕令仍未撤销,踏入许多国家都意味着风险。
但普京团队精于算计——阿拉斯加虽是美国领土,却非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巧妙规避了法律风险。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轻描淡写地说:“俄罗斯和美国是近邻,在阿拉斯加会晤非常符合逻辑。”
第二个让步,在谈判条件。俄方不再坚持乌军必须撤出乌东四州全部地区,只要求从顿巴斯地区撤军。克里姆林宫还表示“愿意探讨乌克兰长期和平方案”,甚至提议成立三个在线工作组推进技术性谈判。
这些姿态看似柔软,实则暗藏玄机。工作组模式可将实质性讨论推向官僚层级,为俄军在战场争取更多主动权。普京的“让步”不过是精心设计的障眼法。
二、特朗普的盘算,国内政治与国际交易的棋局
特朗普迫切需要一场外交胜利。他此前夸口“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的承诺已然落空,中期选举压力迫近。通过主导大国斡旋,他试图将自己塑造成能“搞定战争”的调停者。
阿拉斯加会晤成了他的政治救生筏。
特朗普毫不掩饰其交易式外交的本质。他公开宣称“普京不必先见泽连斯基”,暗示美国有权单方面决定乌克兰命运。这种边缘化乌克兰的姿态,暴露了他将盟友利益视为谈判筹码的真实心态。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释放的实质信号。他向记者暗示协议“可能涉及一些领土交换”,并强调“双方会互相交换一些内容”。此言一出,基辅方面强烈反弹,泽连斯基连夜喊话:“勿在细节上欺骗我们!”
三、泽连斯基的绝地反击,欧洲的震惊与分裂
面对美俄两强的私下交易,泽连斯基打出了一张悲情牌。“人们允许他夺走克里米亚,这导致了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被占领。当他在我们边境集结兵力时,没有受到预防性惩罚。这导致了全面战争和乌克兰更多地区被占领。”
他看穿了普京的底牌:“了解俄罗斯就会知道——有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
欧洲盟友的反应是“集体惊呆”。特朗普宣布会晤计划后,英德领导人措手不及。波兰议员发出尖锐警告:“今天出卖乌克兰,明天枪口就会转向波兰。”
欧洲内部在领土问题上分裂明显:波兰强烈抗议“寸土不让”,而德国则暗示“暂时冻结争议也可行”。在法德等国的紧急斡旋下,马克龙表示“全力支持停火”,但这些口号在美俄密谈前显得苍白无力。
四、战场与谈判桌,谁在掌握真正的筹码?
战场态势为普京提供了底气。目前俄军控制卢甘斯克全境及顿涅茨克等三州超70%土地,军事优势持续扩大。普京判断乌军防线可能在未来数月面临崩溃风险。
普京显然意图以战场胜利为杠杆,将停火转化为固化战果的工具。
泽连斯基的处境日益艰难。特朗普公开降低他的谈判地位,乌国内局势同样堪忧。军方因无人机采购贪腐案士气低迷,扎波罗热补给线遭俄军切断,前线弹药储备濒临枯竭。更致命的是,泽连斯基的总统支持率已跌破50%,是战争开始以来的最低。
普京的核心诉求从未动摇: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主权归属俄罗斯,并保证永不加入北约。而美方虽推动停火,但英法等北约国家一直在坚持组成“欧洲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这直接触碰俄罗斯战略红线。
阿拉斯加会晤最可能达成的成果是临时停火协议,而非全面和平。对特朗普而言,这能防止战事失控危及美欧关系;对普京而言,则能争取经济喘息空间。一次会谈解决不了深层矛盾。
泽连斯基看得透彻:“需要的不是暂停杀戮,而是真正、持久的和平。不是在未来某个时候——几个月后——而是立即停火。” 当美俄在阿拉斯加的极光下举杯时,乌克兰的土地仍在流血。
有第二次瓜分,就会有第三次——历史教训面前,暂时的停火不过是普京等待下一轮进攻的休止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