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朝鲜驱逐舰出事3天后,朝鲜领导人亲自拍板的最后期限已到,清津造船厂高层被一锅端了。
国外商业卫星公司发布的最新图像显示,此前在下水过程中意外侧翻的朝鲜“崔贤”级二号驱逐舰周边,已出现多个可能是充气式辅助装置的白色浮块,以及大量牵引绳索。
这一迹象表明,朝鲜方面已经开始尝试将这艘象征朝鲜海军现代化雄心的军舰重新扶正。
然而,根据朝鲜领导人之前要求的,“2-3天内完成扶正”的最后期限早已过去,外界尚未确认该舰是否已完成扶正作业。
尽管如此,朝鲜官方仍坚持乐观态度,称“没有发现船只的追加损坏,现场修复推进小组正在按日程计划进行修复作业。”
这一事件已被朝鲜最高领导人定性为“重大事故”、“犯罪行为”和“严重错误”,并引发对相关责任人的严厉查处。
朝鲜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已被传唤
眼下3天最后期限已到,船有没有扶正不清楚,清津造船厂的管理层却是先被一锅端了。
最新消息显示,司法机关已拘留清津造船厂总工程师姜正哲、船体总装车间主任韩京学和行政副厂长金勇鹤三人。另外,厂长也于5月22日被传唤,整个清津船厂面临连锁审查。
【技术修复评估:半个月能修好?真能做到吗?】
在此之前,朝鲜官方表示,舰体平衡修复预计耗时2-3天,而舷侧结构修复则需十来天。若进度顺利,整项工程可在6月下旬前完成。
这一时间表令人惊讶,因为即便是在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国家,修复大型军舰也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朝鲜方面之所以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时间承诺,很可能是因为该舰本质上是一个“空壳子”——即没有安装动力系统、雷达电子设备及完整武器系统的外壳平台。
这种推测并非毫无依据。早在“崔贤”号首舰亮相时,就有观察家注意到,舰桥驾驶室内空无一物,既无操作台也无舱室布置。燃气轮机进气口和烟囱的设计也被质疑是否真正安装了主动力装置。
如果二号舰同样未装配关键作战系统,那么它不过是一种高度简化的展示型平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舰。
【是战舰还是政治道具?“空壳子”的象征意义远超实战价值】
朝鲜东西两面海域均缺乏远洋活动空间,在美日韩严密监视下,此类舰艇难以发挥传统意义上的海上作战效能。
从战略角度而言,朝鲜发展5000吨级驱逐舰本身便充满争议。更何况,一艘没有动力、无法航行的“战舰”,实际军事价值几乎为零。
值得注意的是,“崔贤”级舰艇曾在船厂的海湾内成功发射过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和舰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具备真正的战斗能力。
相反,这些动作更像是为了制造宣传效果,而非实战准备。
这种“大步跃进”式的造舰方式虽然短期内提升了朝鲜的国际形象,但从长远来看,只会暴露军工体系的脆弱性和管理混乱的问题。这次侧翻事故,正是朝鲜急于求成、忽视技术规律的直接后果。
【建设背景揭秘:清津造船厂的沉浮往事】
这次事故发生在东海岸清津造船厂,该厂曾是朝鲜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上世纪60年代后承接过万吨级散货船和客货轮建造任务,包括著名的“万景峰”号客货两用船。
但是自2000年以来,该厂长期处于半荒废状态,直至2024年才开始全面清理船台,并启动“崔贤”级建造项目。
这意味着,该厂的技术团队在过去20多年基本没有接触过大吨位舰船建造工作。工人技能退化、设备老化、管理体系滞后等问题极为突出。
即便舰体本身较为简单,但在缺乏专业经验的情况下,横向下水滑道的操作失误也在所难免。
【结语:朝鲜海军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
朝鲜试图通过快速建造大型军舰来展示军事实力,但是这此次事故无疑敲响了警钟。
无论是造船工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匮乏,还是管理体系松散,都决定了朝鲜当前所谓的“航母梦”或“驱逐舰舰队”更多是政治表演而非现实战斗力。
未来,若朝鲜希望真正提升海军战力,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并寻求外部技术支持。否则,类似的“翻车”事故恐怕还会不断上演,成为外界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场“三天扶正侧翻驱逐舰”的豪言壮语,究竟是技术奇迹,还是空壳遮羞?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