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你去巴基斯坦有哪些暖心经历
1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回国后我才敢说,真正的巴基斯坦,和网上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出发前我刷到的视频里,全是“中巴友谊万岁”的标语,是当地人看见中国人就热情招手,是商店老板硬要给中国游客免单。可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那些被镜头放大的热情背后,藏着更深沉、更真实的情谊。 下了飞机我先去换钱,路边小店老板看我护照,笑了笑说“China?”我点头,他没像视频里那样拍着胸脯说“免单”,就是按当天汇率算清楚,数钱的时候手指沾着口水一张张过,完了把钱递过来,又从抽屉里摸出颗水果糖,塞我手里:“给孩子的。”我没孩子,他可能看我年轻,我剥开糖放嘴里,甜的。 第二天去老城区逛,导航在小巷里失灵,转了半小时出不去。路边蹲坐着个穿长袍的大叔,我拿手机地图给他看,他皱着眉看半天,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跟我走。”他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土,领我七拐八绕,走到主路停下,指着前面的清真寺:“你要去的地方,直走三百米。”我掏钱包想给他点钱,他手一挡,指着我胸口挂的相机:“拍照片?这里好看。”然后摆摆手走了,背影佝偻着,步子却挺稳。 住的民宿在居民楼三层,房东是对老夫妻,每天早上七点,楼下会传来诵经声,我跟着起床,总能看见阿姨在厨房忙活。她做的煎蛋边上焦焦的,奶茶里放了姜,喝着辣乎乎的。有天我感冒,早上起来嗓子哑,她端来碗热汤,里面是土豆和鸡肉,说:“喝,出汗就好了。”我问多少钱,她儿子翻译:“妈妈说,朋友生病,不用钱。” 去市场买围巾,小贩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看我挑来挑去,拿起一条灰色的比划:“这个耐脏,你骑车戴正好。”我说想要红色,他摇头:“红色招虫子,这边树多。”最后买了灰色那条,付钱时他多送了个布袋子,上面绣着朵小花:“装东西,不勒手。” 待了半个月,没遇到一次视频里那种“强行免单”,也没见多少人对着镜头喊口号。但换钱时多的那两颗硬币,领路大叔指的方向,阿姨碗里的热汤,小贩送的布袋子——这些比标语和免单实在多了。 临走那天,房东阿姨塞给我一包茶叶,说:“家里种的,你泡着喝。”她儿子送我去机场,路上说:“网上的视频,是我们想让你们看见的友好。但平时我们怎么对邻居,就怎么对你。” 我突然明白,真正的情谊哪用得着镜头放大。就像老城区巷子里的阳光,不刺眼,却暖得很,照在身上,踏踏实实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