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资本市场的反应,比什么行业峰会都实在。英伟达概念股跌得很惨,另一边,昇腾系的股票却集体涨停了。这波操作,大家用钱做出了选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有些车企的高管,据说开始悄悄删除朋友圈里和英伟达的合影,这反应也是快。求生这回事,有时候就是这样,风向一变,动作得跟上。大家都在看,看谁反应快,看谁能先撇清关系,商场如战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央媒怒评,美国在中国芯片上埋雷,数万辆新能源汽车面临失控风险

蔚来汽车干了一件大事儿,他们把自动驾驶测试车里面的英伟达Orin芯片给拆了,直接换上了华为的昇腾芯片。这一换不要紧,结果发现,原来的算法系统,大部分居然不用修改就能直接跑起来,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了。

换芯后,百分之九十的算法不用修改,直接就能运行。

这个发现说明了什么?说明很多车企可能早就留了一手,心里头跟明镜似的,商业竞争激烈,有些事情不好摆在台面上说。大家都在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准备,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也这么彻底。

这是咋回事儿


事情的引爆点,是国家网信办在7月底约谈了英伟达,然后H20芯片的后门问题就被曝光了。这个消息一出来,直接把几百万新能源车主的命门,暴露在了别人的视线里。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

这个后门能干什么?它能让别人在很远的地方,直接锁死你车子的油门和刹车。你的车子去了哪里,走了什么路线,这些信息会实时地上传到境外的服务器上。这哪里是什么高科技芯片啊?这分明就是一颗安装在中国智能汽车上的“定时炸弹”!

央媒怒评,美国在中国芯片上埋雷,数万辆新能源汽车面临失控风险

这就像你买了一个高科技的智能门锁,以为安全了。结果有一天你发现,卖你锁的那个锁匠手里,还偷偷留了一把能开所有锁的总控钥匙。你家的大门随时可能被别人打开,这种感觉,谁能接受?谁心里能踏实?

英伟达这事儿干得挺绝的。当初大家都说他们的CUDA生态好用、方便,很多车企为了搞自动驾驶,都砸了很多钱,就认准了他们家的芯片。《芯片安全法案》里面,白纸黑字地要求他们必须装后门。

他们甚至把PUF这种物理不可克隆技术,拿来当作追踪器使用。更过分的是,他们在和我们车企签合同的时候,把这些关键信息都藏着掖着,一句话都不提。要不是华为的工程师把H20芯片拆开,谁也发现不了。

大家早就醒了


其实国产芯片的突围,早就开始了,只是动静不大。比亚迪去年就把车载娱乐系统里的地平线芯片,悄悄地全部换成了自己研发的芯片。还有吉利和华为合作搞的那个7nm座舱芯片,流片成功了,他们也没敢大张旗鼓地宣传。

现在回头看看美国当年对日本东芝的制裁,套路简直一模一样。那时候是强行要求日本出口的高精尖机床,必须安装美国的监控系统。现在呢?不过是把当年的机床,换成了今天我们车里的一块小小的芯片;把监控的对象,从国外的工厂,换成了我们老百姓自己开的私家车。

再看看德国人的做法,大众汽车之前被曝光使用高通芯片的时候,态度就很硬气。他们直接和高通签了协议,协议里明确要求,所有核心的代码数据,都必须储存在德国国内的服务器上。我们把新能源车卖到海外,人家担心安全问题,装个后门什么的,或许还能找个理由。可是在咱们自己地盘上跑的车,被别人装上追踪器,这算怎么回事?

现在,国家出手了,直接掀了桌子,也算是倒逼出了一个车规芯片的大联盟吧。这个节奏,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北斗系统替代GPS的那个过程。历史总是在重演,只是换了不同的演员和剧本。

央媒怒评,美国在中国芯片上埋雷,数万辆新能源汽车面临失控风险

现在开新能源车的车主们,最害怕的是什么?已经不是续航里程够不够用的问题了,也不是充电桩好不好找的问题。而是有一天,你开着车在路上,方向盘突然不听使唤了,被一双看不见的手给捏住了。

这件事也让大家想明白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有些车企,之前死活就是不肯用华为的芯片呢?真的是技术不行吗?现在看来,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某些人的心里,可能本来就有鬼,或者说,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如今真相大白,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