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家两个女儿都是低嫁,为何一个做宰相夫人,一个和离?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家两位低嫁女儿——淑兰与如兰的婚姻结局截然不同,一个以和离收场,另一个却成为宰相夫人。

丈夫品性:凤凰男的两极分化

1. 孙秀才(淑兰丈夫)的堕落

孙秀才虽年少中秀才,却因“小人乍富”心态而堕落。他挥霍淑兰的嫁妆,沉迷酒色,甚至家暴并纳妓为妾,彻底丧失读书人的责任感。

淑兰的隐忍与盛家的不断妥协(如送铺子、钱财)反而助长了他的贪婪与傲慢。

2. 文炎敬(如兰丈夫)的清醒

文炎敬虽出身寒门,但懂得感恩与权衡。

他主动维护如兰,面对母亲刁难时直言:既住着如兰的房,便不该欺她。他深知自己的仕途需依赖盛家,因此始终以如兰为重心,甚至借王大娘子的强势压制婆婆。

女性性格:隐忍与反击的生存策略

1. 淑兰的“贤妻困境”

淑兰性格温顺,面对孙家的虐待选择隐忍,甚至主动为丈夫纳妾,试图以“贤德”维系婚姻。但这种退让反而让孙家得寸进尺,最终连生育问题也被归咎于她。

2. 如兰的“泼辣智慧”

如兰虽天真率直,但婚后迅速成长。

她懂得用情感笼络丈夫,遇婆媳矛盾时联合母亲王大娘子施压,甚至以盛家权势为后盾,展现出“外柔内刚”的生存智慧。

家族背景:商人vs官宦的阶级差异

1. 淑兰的宥阳盛家:商户的弱势

淑兰所属的宥阳盛家虽是富商,但在“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下地位卑微。

孙家以秀才功名自居,天然压制商户出身的淑兰,盛家初期甚至因自卑而过度妥协。

2. 如兰的京城盛家:官宦的底气

如兰所在的京城盛家已是官宦世家,父亲盛紘为朝廷要员,长兄盛长柏官至宰相,家族联姻网络涵盖侯爵、伯爵。

这种背景让文炎敬母子忌惮,如兰在婆家拥有绝对话语权。

家族策略:被动救火vs主动布局

1. 淑兰的和离:亡羊补牢的代价

盛家大房在淑兰婚姻初期盲目“投资”孙秀才,缺乏制约手段。

直到孙家触及底线(纳妓为妾),才被迫以舍弃一半嫁妆为代价和离,且需借助盛老太太的官场人脉施压。

2. 如兰的婚姻:未雨绸缪的保障

如兰低嫁前,盛老太太已做好“和离”预案,强调“盛家有过和离的女儿”,并借王大娘子置办房产等行为敲打文家。

这种威慑力让文炎敬母子始终不敢逾矩。

时代隐喻:婚姻中的“资源博弈”

淑兰的悲剧折射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性:商人家庭试图通过联姻提升阶级,却因缺乏政治资本反被吸血。

如兰的成功则展现了“门当户对”的新解:不仅是财力匹配,更是价值观与权力的制衡。盛家以官场资源为筹码,将文炎敬的仕途与婚姻忠诚绑定,形成双赢。

由此可见,低嫁的本质是风险投资

淑兰与如兰的结局差异,本质是家族实力、个人性格与时代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淑兰的婚姻是“单向输血”,而如兰的婚姻则是“利益共生”。

《知否》揭示了婚姻不仅是情感选择,更是资源与权力的博弈。唯有自身强大(如家族支持、性格韧性)与精准识人(如文炎敬的清醒),方能将低嫁的“风险”转化为“机遇”。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