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经纬网

台湾的大众运输规定设置“博爱座”,近几年来不断发生争位纠纷。(图源:台湾《联合报》)

台湾“博爱座”争议再起,近期频传有年长者在捷运、公交上以言语羞辱、动手打人等方式逼人让出“博爱座”,甚至有网友讽刺“博爱座”变成“搏击座”,让“博爱座”存废议题再次引发讨论。台当局拟修正“身心障碍者权益法”,除了身心障碍者及老弱妇孺,增列“有其他实际需要者”可优先乘坐“博爱座”,但台媒质疑,“其他实际需要”太抽象,台当局“修法”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更多问题?

台湾“博爱座”竟变成“搏击座”

近日台湾多地捷运、公交不断发生因“博爱座”而起的冲突,引发热议。本月11日,台北市捷运淡水线有位女性上班族遭老人要求让出“博爱座”,女子以连续上班12小时很累而拒绝后,被另位老人破口大骂,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在捷运人员协调后,老人仍要求女子道歉否则将提告,女子被迫道歉后情绪崩溃,以头冲撞一旁柱子溅血送医。

18日,台北市捷运新店线有老人指责“博爱座”上的年轻男子“生龙活虎还坐博爱座,真的很糟糕!”其他乘客抱不平劝阻,但老人见男子未让座,竟冲上前扇巴掌怒喊“你还敢好端端坐着!”其他乘客都吓到,有人上前拉开老人,有人则请捷运人员报警。

基隆市18日也发生“逼学生让座”风波,一位老人多次指责坐在一般座位的女高中生“看见长辈该让座”,有女乘客见状劝阻“人家要让会自动起来”“不要这样赶年轻人”,双方爆发争吵。有乘客将此事发布上网,引起网友为女乘客叫好,当事女学生则留言回应,当时客满没有空间起身让座,而且她坐的也不是“博爱座”。

根据台北捷运警察队分析统计,今年1月至5月份,受理捷运系统内因细故酿成纠纷案件多达427件,其中座位纠纷计有22件,占纠纷案件5.1%。警方指出,因上下班尖峰时间人潮众多,最常见发生纠纷模式有碰撞踩踏、让座、妨碍通行、未戴口罩及进出顺序等,因而引发彼此不满演变成拳脚相向、互相提告伤害或恐吓等各类型案例。

图为台北捷运车厢。(图源:台湾“中央社”)

“博爱座”争议引发存废讨论

因为纷争不断,“博爱座”是否有保留的必要引起岛内网友的激烈争论。有不少网友都认为,应该直接废除、取消“博爱座”,避免类似的纠纷再发生。也有网友认为,“博爱座”本来就应该是让给有需要的人,而不一定是年长者,强迫让座也是一种情绪勒索,不应该倚老卖老要求年轻人一定要让座给老人等。

去年9月,台卫生福利部门曾提出“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修正案,将“博爱座”的优先乘坐对象由现行的“老弱妇孺”改为“有其他实际需要者”。由于适逢新旧民代交接,基于台立法机构届期不续审原则,未通过的提案必须重新来过。

不过,台卫生福利部门“社会家庭署”负责人简慧娟表示,“废除博爱座”不在讨论之列,身心障碍者的权益还是要关照,至今共识都是认为要保留。台交通部门19日表示,若确定要“修法”,届时该部门主管的大众运输工具无障碍设施设置办法也将配合“修法”。

台北市长蒋万安19日表示,“博爱座”是展示城市的温度与人情味,不希望少数个案掩盖或影响多数人的善意,且善意礼让的文化要发自内心,而非成为道德绑架。他还说,台北捷运会发函主管机关,讨论相关规定及争议,台北市很愿意沟通、讨论,也把第一线实际情形与主管机关交换意见。

新北市长侯友宜也表态,还是希望“博爱座”要礼让老弱妇孺。新北市交通局长钟鸣时说,“博爱座”的相关规定没有强制与处罚性,但不能说撤掉就撤掉,会检讨公交与捷运“博爱座”没有强制性但可能引发的争议。

台湾“博爱座”让不让座议题备受关注与讨论。(图源:台湾“中央社”)

“博爱座”不应沦为道德绑架

2016年9月,有民众曾在台当局“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提案“废除各项公共运输工具博爱座”,获得超过8000人连署响应,正反意见争论不休。最近“博爱座”争议再起,民众6月13日再度在平台提案“废除博爱座,免得常常上新闻”,不到1周超过200则留言,讨论热烈,可见“博爱座”问题确实引发许多人共鸣。

台湾现行“身心障碍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未提供对号座的大众运输工具,应设置供身心障碍者及老弱妇孺优先乘坐的“博爱座”,总座位数至少占15%,可视需要标示或播放提醒礼让座位的警语。“大众运输工具无障碍设施设置办法”也规定,车厢应设置供行动不便者优先乘坐“博爱座”。

从相关规定可知,“博爱座”本就是为了身体较为柔弱者或是行动不便者而设,从没规定是“专属老人”的优先座,也从未禁止年轻人、特别是身体不适或疲累不堪的年轻人乘坐、并非“专属指定席”。只是不少人错误地将不道德的帽子,强扣于他们认为的占位者上,甚而流于只凭外观去判断谁可坐、谁不可坐的形式主义。

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博爱座”对立愈来愈严重,许多老年人要求让座不成,常口出恶言或诅咒对方,最近更频传大打出手的乱象,原本“博爱座”的美意已荡然无存。因为于“法”有据,长辈自觉理直气壮,忘记礼让其实是一种自律的美德,而不是道德绑架。

台卫生福利部门提出“修法”未必是完美解方,即使纳入“有其他实际需要者”可优先搭乘,但认定标准不明确,长辈如果觉得“博爱座”只能优先给老人家坐,有实际需要的年轻人仍会瞻前顾后。“礼让文化”是一种社会氛围,应出自于自愿、自律,若用“法律”或他律对他人形成强迫性要求,“博爱座”恐变相成助长世代对立的导火线。 【来源: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