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别被电视骗了,六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比你想的要好,过来人都怀念
2435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我问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不是像现在电视里演的那样。老人们的回忆就像决堤的洪水,止不住的想念。他们讲述的真实情况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好处。
1、互相帮助,有人情味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人们精神饱满有信仰,一派朝气蓬勃的样子。不用为房贷发愁。那时没有生活压力,每天心情很好,人和人之间都是互相帮助,没有那么多算计。
谁家的牲畜不见了,邻居都帮着找。人们互帮互助,谁家有事都是义务帮忙,比干自己家的事还出力,就像一家人一样。小孩子扎堆一起玩,非常安全,大人可以安心出工。小孩放学不需要接送,不像现在得有人跟着。
2、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队里的五保户吃平均口粮,跟社员一样分粮分东西,生产队长会安排人送去。五保户的生老病死都由生产队全部负责,老人过世会置办寿衣、棺材,不会走的凄凉。小学生都以帮助五保户为荣,放学了兴高采烈地帮老人挑水、扫地。
条件好的生产队都有育红班,把学龄儿童集中在一起看护,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育红班就设在群众家里,让有精力的老人或者有点文化的妇女带娃,记工分。大人去干活就把小孩送到育红班,收工了就领回家。
3、公社有高中,生产队有小学
那时县城下面是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公社下面是大队,一个大队有几个到十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小学,人口多的大队还有初中,每个公社基本都有高中,不用跑到县城去上高中。
学生就是交点书本费,家庭困难会减免书本费。公社高中有些老师是解放前大学毕业的,条件虽然简陋但能学到知识。每个大队都有合作医疗点,农村人在家门口花几分钱就能看病。
4、农民有自留地,可以养鸡养猪
每家都分了一小块自留地种菜自己吃,允许养鸡养鸭养猪。当时规定是卖一留一,就是你卖一头猪给公家,自己可以留一头猪。你只养了一头猪,公家收购一半,自己留一半吃。大队还开办了一些养殖场和加工厂,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5、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
干部经常下乡,穿着布鞋,背个书包,没有前呼后拥。干部在社员家里吃派饭,同吃同住同劳动,要给饭钱和粮票。干部都是干农活的里手,种田挑土样样在行,和农民打成一片,没架子接地气。
那个时候有麦假,收麦子的时候干部和学生都放假,下乡帮助农民夏收、夏种。供销社的人送货上门,挑着人们需要的货品,送到各个生产队,很受群众欢迎。
6、民兵都配枪,治安很好
每个大队有一个武装民兵班,配有枪支和子弹。平时就放在自已家,训练时全副武装出发,站岗放哨时子弹上膛。社会治安很好,出门不怕人身安全。大家的思想觉悟都很高,做坏事都怕丢脸。
7、生活祥和,常看电影
虽然没有电视手机看,但是生活并不枯燥,生产队在农闲季节组织社员排节目、扭秧歌。公社放映队到每个大队轮流放电影,后来每个大队自己有了放映机,农民能经常看电影。现在看电影只能去县城,村里人反而很少电影了。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往事彷佛就发生在昨天,特别熟悉和亲切,致敬那个大公无私、奋发向上的伟大时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