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发动“蛛网”行动,对中国有什么警示?

当外国媒体还在讨论各种袭击细节的时候,中国却已经在乌克兰的袭击发动之前,于5月26日发布了《重要军工设施保护条例》。要是俄罗斯早点看到中国的这个条例,也许乌克兰的袭击就无法得逞吧,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中国预见,不服不行!俄军还没中招,我们就立法了!

这就是中国擅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把老毛子用血泪换来的经验教训当做学费,把我们自己的漏洞给填补上。

俄罗斯为啥国内设施屡屡遭受乌克兰特工袭击?而且乌克兰越来越得心应手,刚搞完“蛛网”,又把克里米亚大桥给炸了,从具体原因上说,是麻痹大意、基层腐败混乱,大的方面上讲,就是国家治理水平太差。

在蛛网行动和炸毁克里米亚大桥之前,乌克兰已经发动了N多次的特工袭击,可是俄罗斯好像记吃不记打,从来不想如何从源头上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每次都是事发之后才知道提高防范,然后发动大规模的报复。

中国预见,不服不行!俄军还没中招,我们就立法了!

可是这有什么用,损失已经造成了,本来就不多的战略轰炸机一下子少了十几架,关键是这些飞机都是祖传的,产线已经没有了,坏一架少一架。

说实话,看到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损失这么大,估计五常里的其它四家都在偷摸乐吧。

话说回来,不管别的国家怎样,反正中国是吸取了老毛子的教训,之前根据俄乌冲突的经验,大力发展了各种无人作战装备,尤其是机器狼、九天无人母舰、虎鲸无人艇等等,极大的丰富了解放军的战法。

刚刚巴印冲突中,巴空军干净利落的6:0战绩,更是证明了中国作战体系的强大。

只是我们并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毕竟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军事博弈,对手的手段越来越多,花样翻新,俄罗斯每吃的一次亏,上的一次当,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

重要军工设施是国防科研生产的核心支撑,其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军事战略能力。保护这些设施的安全,能保障军工科研、生产、试验、存储等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在面对潜在威胁和冲突时具备有效的军事应对能力。

当前国际风云波诡云谲,各类争斗和地缘冲突不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军工设施面临间谍渗透、网络攻击、技术窃密等多种风险。

中国预见,不服不行!俄军还没中招,我们就立法了!

被乌克兰袭击击毁的俄罗斯战略轰炸机

这个《重要军工设施保护条例》的出台,为我们的重要设施建立了一个防护之盾,只有自己的后方稳固了,才可以放心的打击敌人。

这个条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安全屏障,更是制度层面的战略支点。其将法治基因植入国家安全体系,探索出一条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大国安防”新路,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