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近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公然以“乡巴佬”蔑称中国民众,这一充满殖民主义色彩和种族优越感的言论,不仅暴露了美国部分政客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更折射出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困境——当经济胁迫、科技封锁、外交围堵等手段相继失效后,某些政客已沦落到只能靠污名化中国民众来掩饰自身的焦虑与无能。
詹姆斯·戴维·万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80后副总统,他曾经出版过一本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农村对他而言是一直想要逃离的痛苦的地方,成为“贵族”是他的终极梦想。这次选举万斯搂上了特朗普这棵大树,把他看做是改变自身命运的“至尊魔戒”,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终于如愿以偿。在外交政策上,万斯和特朗普保持了少见的同步,是极端孤立主义者和门罗主义者的化身,奉行“美国优先”。我们观察到,特朗普说什么,万斯都会“锦上添花”,特朗普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礼貌,万斯就更上一层楼,谴责起泽连斯基“火上浇油”;特朗普对中国抗击美国的关税政策气急败坏,万斯就开始咒骂中国民众为“乡巴佬”了。
万斯的言论绝非偶然的“口误”,而是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逐渐“污名化”的缩影。从炮制“病毒溯源”阴谋论,到炒作“新疆人权”谎言,从污称中国剽窃美国先进技术,再到将中国民众贴上“落后”标签,美国政客试图通过舆论抹黑削弱中国的国际形象,掩盖其对华遏制战略的全面溃败。这种伎俩的本质,是以意识形态偏见替代理性对话,以情绪煽动取代事实分析,既违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暴露出美国政治精英面对中国崛起的集体失态。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美国制裁中国的“工具箱”见底了,黔驴技穷了,只剩下情绪化的谩骂解气了。过去几年间,美国对华发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包括组建“芯片联盟”实施科技绞杀,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甚至滥用长臂管辖打压中国企业。然而,美国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量子计算等战略产业领跑全球,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RCEP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加速,让美国恼羞成怒。当“制裁大棒”砸向中国却反噬自身时,某些政客只能通过语言暴力转移国内矛盾,这种“无能狂怒”恰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虽然如此,但中国人民的尊严是不容践踏的,万斯身为美国副总统,将14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污蔑为“乡巴佬”,既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亵渎,也是对历史规律的漠视。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群体、最多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从“东方红”卫星到“天宫”空间站,从“复兴号”高铁到C919大飞机,中国人民用实干证明:真正的进步不是靠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靠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当今世界哪个国家不羡慕“中国速度”?美国的无奈与恼怒,恰恰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成功。

美国政客的谩骂战术正在引发国际社会反感。东盟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东多国在石油交易中启用人民币结算,金砖国家扩员至10国,这些事实表明,世界早已厌倦美国“教师爷”式的霸权做派,开始拥抱中国。当美国沉迷于语言暴力的虚幻快感时,中国正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和中国两种姿态的对比,恰似寓言中“骂街者”与“修路者”的差距:前者只能制造噪音,后者却在创造未来。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今天的“乡巴佬论”,美国对华认知的扭曲化轨迹,恰是其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注脚。中国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的实践,书写着属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叙事。那些沉溺于语言暴力的政客应当明白:泼脏水洗不白失败,秀优越挡不住衰落。与其费心编造侮辱性标签,不如早日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毕竟21世纪不需要“精神殖民者”,而需要平等互鉴的文明对话者。让衰退的美帝国主义瑟瑟发抖吧,鲁迅早已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