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成本300万,拍摄17天,上线后三天播放量突破10亿,截至目前全网话题量超过50亿。短剧《家里家外》爆了。

而在此之前,该剧出品方已经陆续推出了《黑莲花上位手册》《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闪婚老伴是豪门》等多部爆款。这在当下日趋拥挤的短剧市场实属凤毛麟角。
但了解到这些短剧的出品方——听花岛,正是咪蒙(本名马凌)的“十月初五影视公司”旗下的短剧厂牌。其能持续出爆款,就变得一点也不奇怪了。

咪蒙,这位曾经的自媒体顶流,在她的图文时代,就展现出了她操控情绪、攫取流量的极强能力。《致贱人》《致Low逼》《职场不相信眼泪》,一篇篇文章引爆舆论,短时间内就吸引超千万粉丝,单篇文章刊例价80万,助手都月入5万。
在折戟自媒体之后,咪蒙进入2.0时代,开始进军短剧市场。比较而言,短剧拥有着更大范围的网民基础,更大的赚钱空间,更凶猛的营销推广玩法,这无疑是一个比公众号更大的、也更适合她施展的舞台。最关键的是,这一次她又成功了。
01
「爽感工业化」
《家里家外》的爆火是精心设计的。该短剧通过高频冲突、全员恶人、集集反转、反传统人物设定等众多维度,精准狙击观众的“爽感”。
女主蔡晓艳是位泼辣果敢的“歪婆娘”(川话,意指凶悍),敢勇斗恶婆婆,脚踹家暴男。男主陈海清表面是“霸道厂长”,回家秒变“宠妻狂魔”,为维护妻子不惜与母亲决裂,为给继子治病辞去副厂长职务下海经商,被网民称为“耙耳朵”的满分丈夫。虽然是年代剧,但其人物设定打破传统,暗合现代价值观。
为了刺激观众的多巴胺分泌,《家里家外》既有重组家庭的内部矛盾,还因为“全员恶人”设计了密集的外部矛盾。哥嫂将她和孩子赶出家门,恶婆婆处处刁难,小姑子丈夫家暴+出轨,班主任诬陷孩子偷班费,医生误诊孩子得绝症……
有网民戏称,剧中反派角色的“恶毒指数”较传统年代剧高出42%,每集90秒的容量平均出现3.2次冲突,远超行业均值1.8次。
事实上,这正是咪蒙团队对“爽感工业化”的刻意制造。有媒体披露了该剧详细的“情感KPI”:每集必须包含3个以上冲突点,全剧设置不少于5个泪点,每个情节点的情绪起伏都要符合“冲突—宣泄—反转”的黄金公式。

听花岛此前出品的其他短剧遵循同样的套路。《闪婚老伴是豪门》通过主角从被儿媳驱逐到收获霸总爱情的逆袭剧情提供情绪解压;《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采用“明星代餐+高密度冲突”策略;《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以“父凭子贵”反套路追求女主,结合豪门恩怨与甜宠元素,强化戏剧冲突……
再往前回顾,从公众号文章到短剧,咪蒙团队的核心逻辑始终未变:精准捕捉社会情绪,将爽感转化为铺天流量。咪蒙出品的《致贱人》《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等爆款文章,用“贱人”“low 逼”等极端标签制造道德审判快感,通过“手撕绿茶”“职场反杀”等叙事模板,将读者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怒转化为爽感。有次马东做客咪蒙公司,不禁赞叹:你们居然可以用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生产一个非标品。
从《致贱人》到《家里家外》,唯一的不同在于,短视频的感官冲击天然就比图文更立体、更强劲,三秒抓人、五秒反转、十秒冲突,观众所感受的情绪刺激也因此更极致得多。
02
「流量与吸金游戏的升级」
咪蒙团队通过短剧捕获的流量,与公众号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一篇公众号文章阅读量10万+,已是爆款;百万+是天花板;千万+就已是极致。而听花岛出品爆款短剧的播放量则是亿级起步的。
根据业内统计,《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全网播放量超1.7亿;《引她入室》8.2亿;《闪婚老伴是豪门》超过10亿;《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超过11.3亿;《家里家外》上线3天红果短剧播放量突破10亿,打破了红果短剧站内纪录。
咪蒙系作品能在上千部短剧中杀出重围,除了得益于“爽感工业化”的内容爆款秘笈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营销推广玩法已大幅升级。
短剧制作完成后,往往都要进行大量的投流推广。听花岛有两个长期合作的发行方平台,分别是掌玩网络和点众科技。据了解,平台方投放一般采用“海量素材漫灌法”,前期囤积海量素材,准备好吸睛的文案,按照规划进行投放,过程中再根据实际转化效果不断调整。多样化推广内容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剧集上线首周,掌玩网络便投放了超过7000条各类素材。通过AppGrowing也可以看到,该剧从去年2月12日开始进行投放,在2月14日的投放强度最大,当天新增广告数为5383,在投广告创意数为6050。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按照行业普遍1:1.2的ROI(投资回报率)计算,充值过亿的神话背后,其投流成本往往在6000万—8000万元之间。

通过对网民情绪和平台算法的双重操控,有统计显示,听花岛在2024年推出12部短剧,爆款率高达75%,也因此实现了可观的收益。据垂直媒体娱乐资本论估算,去年春节期间上线的两部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充值已累计过亿。《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一个月的充值总额约为3000万元。
《家里家外》的收入数据尚未可知。它与听花岛之前几部短剧的收入模式不同,采用“免费+广告”模式,通过红果短剧平台的广告分成实现收益。根据红果短剧平台最近发布的2月份分账报告,平台单月分账首次突破了4亿元大关,头部作品单月分账可达数百万,有3部作品在上线30天内便成功分账破千万元。可以预测,大爆款《家里家外》的收益或将再上新台阶。
当然,短剧的收入不可能全由出品方占有,其中80%为投流成本与渠道费用,出品方的分成一般占5%至7%。但即便如此,只要短剧够火爆,ROI就会大幅提升,毕竟制作成本很低。相对“精良”的《家里家外》成本也仅300万元,全剧总计时长与一部电影相当,但成本却低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03
「越崩越细的钢丝」
2019年,咪蒙因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发争议,旗下公众号因“编造故事、贩卖焦虑”被全网封杀,微博、头条等账号同步注销,曾经单条广告报价80万元的自媒体顶流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当所有人以为她会消失在舆论废墟中时,她却带着多部爆款短剧卷土重来。
是的,那个公众号大V化身短剧女王,回来了。但无论内容形式如何变化,其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从未改变。从公众号到短剧,咪蒙的每一次转身都踩在流量的刀尖上。
咪蒙的公众号时代,曾因“每一句台词都要引导情绪带节奏”而饱受争议。2023年,其团队制作的《黑莲花上位手册》因渲染“毒杀父亲”“火烧嫡姐”等极端复仇情节,上线5天即遭全网下架,成为行业内因价值观问题翻车的典型案例。

如今虽然转向现实题材,《家里家外》用方言和年代感包装家长里短,但本质上仍是在用情感共振换取商业价值——这种模式能否持续,取决于她能否在迎合流量与引导价值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当年公众号的崩塌,正是因为过度透支了情绪价值的信用。
短剧这两年异常火热,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在线视频平台上月播放量达到10万次以上的短剧数量已达到1113部。短剧裹挟的流量和消费快速攀升。最近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使用率为59.7%。仅半年时间,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到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DataEye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将超过680亿,2027年将突破1000亿。

当短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必要进行一些冷思考,我们究竟从中获得了什么?
有统计显示,6000部短剧中,“总裁”“战神”等关键词出现超千次。短剧通过投流精准划分人群:女性看“手撕渣男”,男性看“战神归来”,平台构建的信息茧房让观众沉浸于自我正确的幻觉中。
一部120集的网文需耗时数月阅读,而短剧将其压缩为2小时“爽点合集”。观众用几十元即可购买“即时满足”,代价是深度思考能力的退化。某观众坦言,“明知剧情狗血,但就像嗑瓜子一样停不下来。”这是快感经济的胜利。
咪蒙的逆袭,是流量时代的黑色寓言。但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内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