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锦衣卫,东西厂等著名的“特务”机构。而近年来,更是因为诸如《锦衣之下》、《绣春刀》等影视作品给锦衣卫一组织涂上了杀伐决断、令人闻风丧胆的色彩。 众所周知,锦衣卫有自带的监狱,有无需走大理寺等机构,直接汇报给皇上的至尊权力,更有让贪官污吏为之害怕的在外名声。 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的渲染下,仿佛今天锦衣卫来了你家门口,明天你家九族就要上断头台了。这些风评都让“锦衣卫”一词,无可厚非地在大家心中留下了印象,也是明朝不可磨灭的标志。 那么,既然锦衣卫这么厉害,为什么大明灭亡后,15万之多的锦衣卫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呢? 更有疑问的是,明末动乱时,竟然没有一点儿风声说锦衣卫保家卫国,那他们在干什么呢?是不是早在战争之前就发生了变故呢?其实,这些锦衣卫大致有三个去向。

投降清廷,最后成为“鸾仪卫” 在明朝末年,连续几位荒唐的皇帝,不顾朝政,只顾自己享乐,终于掏空了大明王朝的丰厚家底,并且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接下江山的时候,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人民吃不饱饭,国库入不敷出,外有满清人东北战争,内又有农民起义,为了推翻权贵阶级的强权。 可以说,此时的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尽管崇祯是个不错的皇帝,但依旧无法阻止闯王李自成揭竿起义一举推翻了明朝。 此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名叫骆养性,因为扳倒了内阁首辅周延儒而深受崇祯的重用。 历年来,锦衣卫指挥使都是正三品的地位,而骆养性已经被封了正二品的左都督,与当时的六部尚书都平起平坐。 而他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对明朝忠心,当农民军打进来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带着自己的手下就投靠了李自成。 并且为了免受皮肉之苦,献上了3万两的白银,而没多久多尔衮就带着清军入主京城,骆养性也随之见风使舵投靠了清廷。

无论是锦衣卫在明朝的地位,还是骆养性的威望,都是他们投降后的保命符。多尔衮把骆养性封为了天津总督,这一举措对稳定天津局势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好景不长,清军自然是不可能真的重用骆养性的,在利用他稳定乱局后果断就找了一个借口将骆养性的职位撤销,更是不断打压骆养性,最后使得他郁郁而终。 而跟着他一起投降的锦衣卫自然也被收编到了清军,撤掉了原有的监察、廷杖、逮捕等职能,只保留下了,掌管天子仪仗,保护天子安全的职能。 其实,这也是锦衣卫原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朱元璋当年创立锦衣卫目的只是为了有以制度为自己所用的人马,相当于现在的私人保镖。 但后来,朱元璋疑心病越来越重,便派他们去监察各大臣的日常工作,偷偷向上汇报。 在朱元璋利用锦衣卫掌握了臣子们的动向后,就开启了他诛杀开国功臣的一出好戏。 在此过程中,锦衣卫的权利越来越大,更是造成了株连4万多人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成为了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把利刃。

当一切尘埃落定,朱元璋立马意识到锦衣卫的危险,他们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权力会一发不可收拾。 朱元璋就以其滥用职权之名,废除了锦衣卫内外邢狱的职责。于是,锦衣卫的主要任务又变回了守卫值宿。 后来,热爱打仗的朱棣登位,恢复了锦衣卫的全部职责,甚至还设立了北镇抚司,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利,一时间,锦衣卫的权利达到了顶峰。 权力越大,管束越少,人心就会变得越贪婪,于是连续好几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都开始和东厂勾结,中饱私囊,结党营私,贪污受贿。 经过几代皇帝的洗牌,锦衣卫早已没有当年那么忠君为国了,闻风丧胆,得罪不起,行事狠厉,逐渐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多少人都忘记了,他们的首要职责其实是护卫京城的安全,保护天子的安全。 到了清朝,反而回归了本职,他们成为了皇上的仪仗队,一年后被改名为“鸾仪卫”。 至此,锦衣卫就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后,清朝逐渐将鸾仪卫都换成了八旗子弟,这批锦衣卫就淹没进了泱泱的人群中。

誓死不降,战死在崇文门、宣武门前 锦衣卫在明朝名声鹊起,当然也是有实力的,有骨气的。在闯王打进京城之时,另一位锦衣卫指挥使王国兴并没有临阵脱逃,而是带着寥寥无几的锦衣卫,血战到了最后一刻。 当时他的身边仅仅只有八九个人,但依旧勇往直前,浴血奋战。后来,他们都死了。死在了那场战争中,死在了宁死不屈的情怀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场战争,死亡的人不计其数,这些被明朝追捧的“锦衣卫”又怎么可能不舍生取义呢? 指挥使王国兴自焚,百户王守林自缢,同知李若琏战死在崇文门前,千户王文采身死宣武门,同知吴孟明在午门被一箭毙命,这桩桩件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锦衣卫的荣光。 严格来说,锦衣卫并不是军队,他们不会行兵打仗,更不像现代带有文学色彩的作品描述的那般武功高强,他们只是像警察一样,保卫着城市的安定。 但是依旧有锦衣卫在国破家亡之际英勇向前,他们的战死是必然的,爱国之士,历朝皆有。

逃往南方,辅佐南明,反清复明 1644年,崇祯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以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作为筹码,与清军对抗,史上称为南明。 南明先后出现了3位皇帝,分别是弘光、隆武和永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锦衣卫里是有文职的,而且还不在少数,几乎是和武将平分秋色。 只是现代大多影视作品都习惯性地将锦衣卫塑造成英勇高大的武将形象而让人忽略了锦衣卫在文职上的才华。 锦衣卫是直属皇帝的机构,所以出使异域是常有的事情,而让许多人都十分惊讶的是,精通多种异域语言及风俗礼仪是锦衣卫基本的职业技能。 也就是说我们当代为之称赞的精通六国语言家,在锦衣卫中几乎比比皆是。而这一部分拿笔杆子的锦衣卫,就算有心跟着都督去御敌也没有这个力气。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跟着明朝的宗室逃往南方,成为南明的锦衣卫,他们的主要职责本就是保护王廷,也算是不辜负初衷。

几乎没有喘息之余,清军迅速南下造成了“扬州十日”的惨状,紧接着俘虏了弘光帝。 明朝不少大臣随之投降,隆武帝看局势恶化,绝食而亡。于是就迎来了南明最后一个皇上永历帝。而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清朝很快收复了南明,自此明统便亡了。 在明朝令百官心惊胆战的锦衣卫,终究是在这场改朝换代中纷纷落落,走向了死亡或者寂寂无名的地步。 战争固然是他们崩塌的因素,但在明朝君主开始令朝堂走下坡路之时,锦衣卫便已经开始内部腐烂,所以走向灭亡也是必然之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