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七十古来稀。
在古代,稀奇的是年龄,但是到今天,年龄不稀奇了,我们更期待能够过好日子,子孙满堂。
随着时代的变好,多数的老人都会退休,经济上没有什么太大压力。
闲来无事,请一批亲戚朋友聚会吃饭,或者去参加其他老人的聚会活动,感受到了人情的滋味。
事实上,你静下来观察,就会明白,一群人推杯换盏,不尽是好事,群处不如独处。
01
人多了,饭没吃好,还欠人情。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人与人打交道,从来没有白吃白喝的道理,哪怕你是一个老人。
别人请你吃了喝了,你没有花钱,那么你内心不好意思吧。因而你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回请大家吃饭机会。
你请我,我请你,一来二去,这开销,动不动就是几千元。
就是AA制的聚会多了,你的开销也不少。一次就两三百不等。
对于生日宴、结婚宴席等,你若是认识的人多了,那么你随礼的次数也多了。
我的母亲,原本在乡下居住,和本村的大部分老人有交情;晚年到城里,和小区里的很多大妈,一起跳广场舞,因此增加了熟人;母亲和小学初中的同学,也会聚会。
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大,因此每个月都有各种宴席,让母亲去凑数,也少不了随礼。一年就这一笔开销,就达到了万元以上。
当然,也有很多亲戚认为,我们家有什么喜事,这礼金都可以收回来。似乎有道理,但是推敲一下,是没有道理的。
其一,母亲结交的,多半是老人。很多老人,也就是吃几次饭,后来就再也不见了,随时都会离开人世。这一类人,随礼是肯定收不回的。老人的交情,不等于儿女的交情。
其二,我们家是不喜欢办什么喜宴的,觉得麻烦。连续十年,都是如此。因此,收回礼金,肯定是不能。
其三,很多和母亲交往的,后来就失去了联系。联系方式都没有,你去哪里找人回礼呢?
人多了,你越是讲人情,你越会烦恼。就是不在乎钱,周围都是闹哄哄的,你都吃不好一顿饭,感觉身不由己。
02
人多了,规矩太多,吃也难受。
几个人吃饭,可以随时邀约,也不要什么固定的日子。
这人多了,就肯定要提前约定,并且制定一些规则,否则就会乱套。
谁坐上席,谁来陪客,谁来倒酒,谁来安排水果,如何买单......都是规矩。
有的菜,本来是给更老的长辈吃的,你应该礼让;有的菜,是专门给孩子吃的,你不能争夺,哪怕你也喜欢。
有的时候,别人敬酒,你不得不作陪,难为情,也不能不给面子。
并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群人相聚,来自不同的地方,那么风俗不同,你不留神,就会让对方很不愉快。
比方说,有的人,按照习俗是不吃牛肉的,你要是把牛肉端给他,这就引起误会。
你看电视剧里,有千叟宴,一大群老人,庆祝太平盛世,真好。
但是回到清朝,你看千叟宴,会发现过多的规矩,让很难受。并且总有人破坏规矩,在喜事上增加痛苦。
嘉庆元年,八十多岁的乾隆,以太上皇的名义,在宁寿宫举行大型聚会,来宴席的人,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宴席开始前,奏音乐,嘉庆皇帝主持,让3056名银须白发老人一起呼“万岁,万万岁”,并且要跪拜。
乾隆是心满意足,自以为是“十全老人”。但是老人们都开心吗?
一把老骨头,还要跪拜,还要听统一指挥,才能都能筷子。稍有不慎,就会被责罚,甚至丢命。吃饭也是战战兢兢。
众口难调,一桌子菜,不是每一个都喜欢,导致浪费也很大。
03
少合群,学会小聚,简单富足。
看过了一大群人聚会、吃饭的害处,再想一想,三五知己相聚,那是多好的事情。
中年人要成事情,就得学会私交;老人要过开心,要学会小聚。
唐朝时,年迈的刘禹锡,去拜访白居易,说:“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两个人都有被贬的经历,也一把年纪了,文学素养很高,因此彼此有更多的共情力。
白居易对于刘禹锡的人生,表示理解,说:“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
这一来二去,两位老人就惺惺相惜,也携手度过了很长的日子。
人老了,不能一直孤独,因此要学会适度的合群。
除了和家人相聚,老夫妻相伴,还去找几个距离很近的亲友,以茶代酒,也乐悠悠;若是不吃喝,就在公园里坐一坐,聊一聊,吹一吹晚风,都是开心的。
都一把年纪了,不仅生活要低配,关系也要低配,平淡的,简单的,最舒服。
04
七十岁,是变老的年纪,也是积极改变社交和生活方式的年纪。
你的钱再多,哪怕是花不完,也不要和一大群人相聚,可以把钱给子孙,也可以去帮助真正困难的人。
就算你一个朋友都没有,亲戚也走散了,也没有关系,你有老伴,有子女。
对于年轻人,人多力量大;对于老人,人多是非多,别一概而论。
认识再多的人,都是一路遇见一路再见,别执迷不悟。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