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有糖尿病,早上喝点小米粥应该没事吧?清淡点,总比吃馒头强吧。”这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少人都说过。
确实,很多人觉得小米是粗粮,小米粥养胃、不油腻、还好消化,糖分应该不高,是糖尿病人“安全”的主食。
但真相是,小米粥看起来简单,其实如果吃法不对,血糖照样飙高。不是粥不好,而是喝粥这事,细节太多,一不注意就踩坑。糖尿病人喝它,不能光看热量和口感,而要看吃进身体后,血糖怎么反应。
小米确实比白米饭好点,升糖慢一点,含的纤维也多一点。但一旦煮成粥,它的结构变了,升糖速度会快很多。
很多人血糖控制得不好,不是吃了什么“坏东西”,而是这种以为没事、天天吃的粥,把血糖搞得乱七八糟。
第一点,不要熬太稠。
小米粥一旦熬得太黏太稠,里面的淀粉就会被彻底“糊化”,也就是更容易被肠道吸收,转成血糖的速度变快了。
这时候,喝下一碗,血糖一下子就上来了。有人习惯早上用电饭锅保温整晚,第二天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喝得香,其实对血糖影响最大。
建议煮粥的时候水多一些,别熬成糊糊状,颗粒保留多一些,吸收速度就能慢下来,对血糖波动会小一点。
第二点,不要空腹只喝粥。
早上一碗粥下肚,看似简单,其实升糖快得很。光喝小米粥,等于只吃了碳水,没有蛋白质、没有脂肪,也没膳食纤维,身体吸收特别快。
一吸收快,血糖马上冲上去,两个小时后又降得特别快,人容易犯困、出虚汗,甚至低血糖。早上一定要搭配些东西吃,比如一个鸡蛋、一块豆腐、一点青菜,或者一小勺亚麻籽粉拌进去都行。总之不能光喝粥,要有搭配。

第三点,小米的种类要选对。
不是所有小米都适合糖尿病人。市面上一些颗粒细、颜色亮的小米,是经过加工抛光的,看着好看,口感也细腻,但升糖更快。
糖尿病人最好选颗粒粗一点、颜色自然一些的小米,比如没抛光、没打蜡的原生态小米。
这类小米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升糖速度慢一些,对身体刺激小。别光图好煮好看,小米不是越细越好。

第四点,不能天天一日三餐都喝。
有人听说小米养胃、通便、降糖,就天天喝,早中晚不离粥。尤其是一些老人,牙口不好,就全靠小米粥当主食。
问题是,小米粥还是淀粉,天天喝照样摄入太多碳水,对血糖完全不利。长期主食结构太单一,还会导致营养不均衡。
建议每周喝两三次小米粥就可以,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中午,晚上别喝。晚上活动量少,粥吸收快但用不掉,血糖容易高,早上空腹血糖也会跟着上升。

第五点,别加红糖、红枣、山药、南瓜这些“养生料”。
有些人觉得小米粥加点红枣、山药、南瓜,看起来更养生。其实,这些食材糖分都不低,尤其红枣和南瓜,含糖量高得很。
一碗“加料”小米粥,升糖速度比普通白米饭还猛。有的人还喜欢加红糖、蜂蜜,这更不行。
糖尿病人喝粥,千万别加甜味食材,就算是天然的也不行。真想改善口感,可以放少量绿豆、赤小豆,既增加风味又不会升糖太快。
第六点,要学会饭后测血糖。
很多人以为小米粥是健康的,不测血糖也没事。等到下次复查,才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又高了。其实,喝粥后如果能在饭后一小时、两小时分别测一次血糖,就能知道这碗粥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很多人就是靠着这一步,发现原来粥吃错了,才开始调整。
有些人喝小米粥配蛋白质,血糖控制得不错,有些人空腹喝一碗,血糖一下子飙到十几个。同样是粥,吃法一不同,后果就变了。
很多人以为控制血糖就是不吃糖,其实控制碳水的质量和总量更重要。吃饭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吃多少那么简单,而是吃什么、怎么吃、配什么、什么时候吃,一样都不能忽视。
光听说哪样好,天天吃、拼命吃,结果反而吃出了问题。

真正对糖尿病人友好的饮食,是讲究“稳”。粥可以喝,但不能天天喝;碳水可以吃,但不能吃得快;食物可以简单,但搭配不能马虎。
这些道理听起来简单,真落实到每天的饮食上,很多人其实做不到。不是做不到,是没意识到。
每个人身体不同,有的人喝粥血糖波动不大,有的人喝了立马飙高。所以别光看别人怎么吃,更重要的是自己试、自己看。控制血糖,靠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看清自己身体的反应,做适合自己的选择。
粥不是万能食物,但吃对了,就是稳血糖的一部分。喝小米粥这件事,关键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喝得对”。只要方法对,小米粥也可以留在糖尿病人的餐桌上,吃得香,血糖也稳得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小米粥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