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几个老姐妹一起喝茶,有人开玩笑说:“都快70的人了,还念叨什么男人?”
有一个65岁的阿姨忽然笑着说:“女人哪怕到了头发花白,也会想着男人。

不是爱情,就是牵挂,不是残缺,就是放不下。”那一瞬间,我发现其实每个女人,真的很难彻底把男人从生命里抹掉。
不管年轻时候飞扬跋扈,还是年老时归于平淡,这份情感始终像春水流波,绵绵不绝。
有人曾问:“女人到底图什么?”其实,女人最初图的是陪伴。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们渴望一双温暖的手,搀扶着走过风雨。
王安石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是生活啊,总是在柴米油盐、恩怨纠葛之间打磨掉了最初的心动。
从如花美眷到白首偕老,有多少女人其实一直在期待着一个懂她、疼她的男人,哪怕只是一次简单的关心,一个无心的问候,都能让心头泛起涟漪。

很多人以为,岁数上去了,就没有情感的需要了。事实恰恰相反,到了一定年龄,女人对男人的思念变得更深、更柔软。
如果说少女时期是烈火,那中年以后的思念就是余烬。
那些年轻时不敢说、不敢爱的秘密,到了老了反而开始悄悄说给身边人听,并不是矫情,而是人到晚年,对自己真实心情的坦然承认。
有些女人多年婚姻,早已不再为“爱情”本身所困,但不会否认心里永远住着一个男人——可能是丈夫,也许是子女的父亲,甚至是年少时没说出口的喜欢。
人这一生,不曾爱过,不曾被人惦记,是最可惜的事。女人至死不忘男人,有的是想念家的温度,有的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或许这就是李清照笔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深切感受。
有阿姨笑说,年轻的时候,天天跟老伴吵架,总觉得过不下去。
但人到老来,生息与共,渐渐明白,吵架是生活的调味品,而真正离开了他,日子里却空落落的。人都是这样,热闹时嫌人多,孤独时又巴望他的陪伴。
有人说这叫“习惯”,但我觉得,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依赖和惦记。像徐志摩的一句诗:“你在,我在,岁月静好。”
女人并不是软弱,她只是心里柔软。岁月带走了青春,却带不走对爱与温情的企盼。
朋友聚会,经常聊着聊着就说起各家男人的琐事,抱怨也罢,夸赞也好,那都是生活的烟火气。

有的阿姨因为丧偶,每逢夜深人静总是忍不住思念,哪怕平时嘴硬,从不承认,但心里再清楚不过,有一个人,永远无法替代。
还有一些女人,这一生劳碌奔波,为家庭付出极多,其实心里也曾埋怨:凭什么只顾对方,不顾自己?
但到了某一天猛然回头,才发现深爱不是亏欠,而是甘愿。无论天下多少妇人的心,终归绕不开男人这个命题。
时光倒流也好,曲终人散也罢,一段情、一个人,总会在心尖处留下了痕迹。

生活哪有那么多诗和远方?
大多数女人都在琐碎里看岁月,靠一份情感支撑每一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出来容易,做到却不易。
女人到老,其实更懂男人,也更懂自己。那些年少时所谓的浪漫,不过是一场烟花;而最终留在身边的,是陪你吃饭、吵架、看电视的那个人。
也许你会问,女人想男人,到底是为了什么?答不出个所以然。有人是习惯,有人是依恋,有人是回忆,也有人是遗憾。
但归根结底,其实女人的情感,很少能真正做到摒弃和割舍。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早已成为心头不可言说的牵绊。

65岁的阿姨最后说,她不指望男人再怎样改变,亦不苛求另一半多么强大,只希望哪怕老得走不动路时,还有人记得她,唤一声她的名字。
这份简单的心愿,或许正是每个女人的底色。其实想来,所谓终身挂念,不过是人心这点微光。蜕去了年轻的锋芒,练就了老年的宽容,仍然,一颗心里住着那个人。
愿每个经历过风雨的女人,哪怕老去了,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思念。

岁月悠长,心有所托,那些关于男人的想念,终究是我们最真实的温柔和勇敢。
至死都在想男人,这不是软弱,是一种爱的力量,是生命最后的荣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