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交锋,已经成为了海内外互联网上最大的话题,双方之间的摩擦呈现出逐渐升温的态势,鉴于印度目前国内汹涌的民族主义情绪,双方擦枪走火只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果不其然,在5月7日当天,印度与巴基斯爆发了较为激烈的空战,并且当场被巴基斯坦方面击落了5架战斗机,其中囊括了3架法国“阵风”,1架苏30MKI,以及1架幻影2000,基本上是把印度空军现役的主力都给揍了一圈。而按照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这是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来自中国的歼10C与霹雳15空对空导弹组合。
而从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逻辑上看,基于印度仅有36架的“阵风”保有量,这次一次报销3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一次“耻辱性的大败”,更别提还有苏30MKI这样的“国宝”了。但印度媒体的脑回路却与普通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仅将这次失败宣扬为了大捷,甚至还妄图碰瓷中国。
01.印度媒体宣布大捷
印度知名媒体《欧亚时报》,在5月7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作者为印度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防从业者巴尔普利特·辛格。
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声称,在5月6日至7日期间,印度空军进行了一次“重大反恐行动”,针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地点发起了空袭行动,在行动结束过后,相关的资料证明,多处建筑被损毁,巴基斯坦方面“损失惨重”。
在报道中,辛格还完全隐去了印度空军在这次行动当中,遭到巴空军痛打落水狗的现实,闭口不谈其自身遭遇的重大损失,反而在这一场“大捷”的基础上,开始阐述印度空军尽快弄到第五代战斗机的必要性。
报道强调,在2020年发生的拉达克对峙事件当中,解放军的快速部署活动,凸显出了印度空军需求的“紧迫性”,在高海拔的军事基地当中,解放军部署了歼20隐身战机以巩固其自身所能取得的空中优势,同时加强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极有可能在协助研发JF17战机之后,向巴基斯坦方面移交第五代战斗机的“训练套件”。而这对于印度而言,构成了所谓的“双重挑战”,相当于是变相地阐述了防御中国的重要性。
至于说到底“怎么防”,辛格把希望放在了虚无缥缈的印度第五代战斗机项目AMCA上,并且给AMCA还安上了“5.5”代的名头。
可紧接着,这位印度专家就大张旗鼓的开始宣扬印度国防产业私有化的必要性,并且还建议印度空军在2028年先提前购买几个中队,也就是36到40架左右的五代机用作“权宜之计”。
02.可行性到底有多高?
单纯从可行性的角度上来讲,鉴于LCA光辉战斗机的漫长研发周期,对技术要求更高的AMCA五代机只会周期更长。能在2050年完成原型机的制造,都算得上是“进展顺利”,这位印度航空专家或许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便提出了后续的“权宜之计”。
而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目前全世界的五代机项目实际上并不算少,例如韩国有自己的KFX,土耳其有“可汗”,法德和日英也有各自的研发项目。
但如果按照2028年的这一个“节点”来推断,这些由中小型国家所研发的“野鸡”五代机,均难以符合标准。届时国际军购市场上能选的成熟产品,恐怕只有三款战斗机,分别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出品的F35、俄罗斯苏霍伊的苏57,以及中航工业所出品的FC 31。
而从可行性来说,印度购买这些五代机本身就是用来反制中国的,不会买也买不到中国的FC31。而美国的F35不仅需要极高的盟友等级,由于这是一个多国合作项目,其生产排期也轮不到印度来“插队”,所以印度拿到F35的可能性也不高。
因此,印度恐怕唯一的选项,就只有俄罗斯制造的苏57战斗机,但这又衍生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苏57自身产能极其有限,且印度先前已经退出了俄罗斯的T50战斗机计划,能不能重新“入伙”也是个问题。
03.中国应该怎么办?
而站在中国的角度上来说,印度拿到F35,或者苏57,对于周边局势的变化并不会有多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两款第五代战斗机本身都存在重大缺陷,F35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苏57则隐身性能欠佳。
而前者已经是中美东海对抗的“常客”,相关的技战术水平早已被中方摸透,中方也专门开发过针对此类五代战机的反隐身雷达;后者甚至还来过珠海航展,以中俄之间的关系而言,双方协同训练是迟早的事。
更何况,在第五代战斗机领域上,印度看似有着充足的“货架”选项。但由于印度自身并没有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光是第五代发动机就是其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导致印度本身很难与其他国家进行讨价还价。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无论印度方面购买什么样的武器装备,都难以改变印度空军在交战态势当中全面落后于解放军的整体态势。
就如同阵风这款所谓的4.5代战斗机一样,技战术水平或许较为先进,但在面对同等级拥有体系的对手之时,不仅讨不到任何好处,还极其容易被“痛打落水狗”,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真金白银买不来国防工业的自主化,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出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