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伊朗举行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正式谈判。
据新华社报道,伊朗与美国4月12日结束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的第一轮会谈,双方均表示会谈“有建设性”,并同意在下周进行下一轮会谈。
虽然是会谈,但美伊双方并没有直接针锋相对,而是“隔空”对阵,双方代表坐在不同房间,由东道主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来回穿梭,传递双方的观点和立场。在会谈结束后双方代表在巴德尔面前,进行了几分钟的直接交谈。
特朗普新一任政府执政后,对巴以问题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朗普上一任期中东政策的两大着力点分别是巴以问题和伊朗核协议问题。特朗普再度执政以后,伊朗也依然是他中东政策的重要焦点。
“隔空”谈判
特朗普在今年1月就职后,重启他在首个总统任期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也同时表明希望与伊朗“达成交易”。3月初,特朗普主动通过阿联酋转交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封信,呼吁伊朗就核计划谈判,否则美方可能采取军事行动。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3月30日表示,已通过阿曼向美方递交回信,拒绝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但间接谈判始终开放。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此后多次表示,伊朗不会在美方“极限施压”和军事威胁条件下进行直接谈判。
特朗普7日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后表示,美国与伊朗就伊核问题正展开“直接”谈判。阿拉格齐很快就在8日澄清,伊朗和美国将于12日在阿曼举行间接高层谈判,并否认“首轮谈判为间接谈判,随后将转为直接谈判”的说法。
佩泽希齐扬9日在出席国家核技术日活动时再次表示谈判的形式为间接谈判,对伊朗间接谈判的立场再次做了介绍,他说哈梅内伊表示,伊朗愿与美国谈判,但须以间接、有尊严且提供必要保证的形式,因为伊方不信任美方。
最终两国以间接谈判的方式进行谈判。据新华社报道,阿拉格齐在会谈后接受电视采访时说,双方在“平静和尊重的环境中进行了大约两个半小时的间接会谈,没有使用任何不恰当的语言”。此后,阿拉格齐还在社交平台发文说,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进行了“有建设性和有希望的”间接会谈。
对于“建设性”的说法,美伊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白宫12日发表声明说,会谈“非常积极和有建设性”。威特科夫在会谈中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指示他,尽可能通过对话和外交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
阿曼调停
阿拉格齐证实,下周将与美方进行第二轮间接会谈,“讨论协议框架”。下轮会谈可能不会在马斯喀特举行,但阿曼仍将是调解人。他强调,伊朗无意浪费时间,但“谈判不会容易,需要决心”。
美方也在声明中表示,美伊之间的问题“非常复杂”,威特科夫的“直接沟通是朝着实现互利结果迈出的一步”。双方同意19日再次会晤。
除了在“建设性”上双方有共识外,两国都在声明中感谢了阿曼的努力。巴德尔也在会谈结束后表示,会谈在友好氛围中进行。阿曼将继续为实现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更多努力。
当前,很多海湾国家均积极参与到国际调停事务中,如沙特和阿联酋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扮演调停人的角色,而卡塔尔在巴以冲突和阿富汗问题中也积极斡旋。
此次美伊选择在阿曼举行谈判也并非偶然。阿曼同美国和伊朗均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近年来一直是美伊之间为数不多的“沟通渠道”之一。
2020年初,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遭美国空袭致死,美伊一度濒临军事对抗。据新华社转引阿曼政府知情人士透露,关键时刻,阿曼启动秘密沟通机制,协助局势降温,避免了局势升级。
阿曼此前多次在地区冲突等问题上扮演“调停人”的角色。在调解叙利亚冲突、也门冲突等地区问题时,阿曼为敏感议题提供“幕后会场”,在关键时刻助推谈判。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