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Y
他连续多年蝉联马来西亚首富,早年竟秘密为中国办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不仅为中国雪中送炭,还让中国狠狠赚上了一笔。
作为商人的他未有丝毫损失,但也未赚一分钱。
这样一个传奇人物,101岁了还在商界打拼。
不退休的原因竟然是找不到继承人?
他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精彩的故事,他当年又为中国解决了什么呢?
父母教育
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华商家庭中,他是家里六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
父亲是经营粮油生意的,母亲是知名大学的高材生。
从小他就锦衣玉食,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养成了不错的优良品德。
他祖籍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虽出生在马来西亚,但父亲深爱中华文化。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很深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十分喜欢中华文化。
小时候父亲在外打拼生意,还会经常回到家乡为福建发展添砖加瓦。
父亲和叔叔伯伯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教育也越来越好。
还额外请家教,母亲询问他想学习什么,他坚持要学习中文。
因此,他从小就能流利的掌握中英语两门语言。
虽母亲对她严厉,但父亲对他完全是放养状态。
24岁的郭鹤年,一个人他带着自己悄悄攒下的10万马币来到新加坡。
创立了他生平第一家公司,力务克公司,主要经营商务、船务经济等业务。
首次创业的他,到底新加坡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创立了该公司。
并且很快该公司就开始营收,且营收数据也十分可观。
在新加坡刚站稳脚跟不久,他却等来了个噩耗。
事业转折
1948年,父亲去世,他返回马来西亚最终在母亲的建议下。
他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是郭家兄弟联合创办的,主要经营还是大米、面粉等业务等。
郭鹤年的才能得到了重用,被众董事推举成为董事主席。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到时代的影响,他的公司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动。
整个公司都苦难重重,他甚至一眼看到了公司未来。
于是他开始寻求突破,主动到应该深造。
这次深造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作用。
他意外看到了当时进出口工业的发展前途,于是开始计划转型。
首先他顺利带领公司走向经济独立,并创办了当时当地第一家炼糖厂。
专研糖业的制作和运作之后,顺利带领公司完成多次突破。
而他所创办的糖厂,正处贸易交易的重要港口,因此他的进出口业务也十分顺利。
国际上的业务往来顺利变多,他的糖可以发往多个国家。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几乎垄断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糖王”。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再次凭借自己敏锐的判断力登上了“亚洲糖王”的宝座。
此外,也不断开辟新领域,实现了多领域的全面发展。
糖业取得成功之后,他接连创办了面粉厂、木材厂等多个领域。
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和酒店业务,创立了知名酒店品牌。
他不仅是“糖王”,还有了个“酒店大王”的称号。
也在这时,他接到了新中国的求助。
为中国雪中送炭
1973年,当时新中国面临着重重苦难。
当时政府也想到这个“亚洲糖王”,说出了想要30万吨糖的需求。
其实一口气30万吨糖,其实对他来说也十分困难。
得知消息之后,郭鹤年思索过后,便很快付出行动。
其实作为商人,他完全可以利益为先,提供这30万吨糖。
但他为了不走漏风声,避免这30万糖进入中国之后,糖价上涨严重。
此外,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是负8100万美元。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万全之策。
他先和负责人在伦敦完成了砂糖的购买,平均每吨在82英镑。
恰逢日内瓦正展开国籍糖业大会,他以“亚洲糖王”的身份前去参加。
并且成功吸引到了整个糖业的关注,此时让负责人即刻去巴西买糖。
就这样他一边在大会上觥筹交错,一边部署和跟进巴西的行动。
四天的时间,他完美的完成了这次交易,他的计策成功为中国购入了30万吨糖。
还通过这批期货,为中国赚了500万美金。
很多人认为,他借此机会肯定也不少赚,其实他更看重“忠”和“义”。
他并没有因此从中获利一分钱,他在之后的一次采访中曾谈起过。
在会议上有一个英国的商人看出了端倪,还对他询问了几番。
在凭借在商场打拼多年的经验,成功应付过了他的质问。
装作云淡风轻的表示“如果你还有新行情,一定要及时交流”。
有惊无险的,度过这场悄无声息的“地下战”。
但很多人不信,他作为一个商人在这件事上丝毫不赚钱。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他吐露了他的想法。
101岁在职
“专门替国家做事情,不能谋私,这是对中国不忠”。
这是他在采访中的回答,也是回应了自己为何一分钱不赚。
正因为他的气魄,或许他才能连续26年稳居马来西亚首富的位置。
而他还说过一句话。
“我的心有两瓣,一瓣在生长我的马来西亚,一瓣在中国”。
作为马来西亚华裔富商,他始终惦记着祖国的发展。
就连他的企业文化核心都是儒家传统,他始终认为做生意讲究待人以诚。
此外他还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2005年,他向“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
此后,一年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女子每学年提供600-900元的助学金。
还为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捐赠了约2亿元,为建设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大楼。
还曾向北京大学捐赠1.1亿元,支持北京大学餐饮中心建设。
可如今已经101岁的郭鹤年,却迟迟为退休,有人询问他却表示。
“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我哪能当甩手掌柜啊”。
虽然如今他都已经上百岁的年纪了,一旦聊起工作她还是孜孜不倦。
结语:
在新中国危难时期,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雪中送炭的那个人。
他也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
或许正因为他的高尚和智慧,才更难找到一个真正能接他班的人。
大家对此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信息来源:金龙鱼老板郭鹤年绝密商战,瞒天过海为困难时期的中国赚大笔外汇 新浪财经2020-10-20 16:38
凤凰网:郭鹤年详细资料
百度百科:郭鹤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