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1947年初,沂蒙山深处的孟良崮,喊杀声震天。

山间百姓瑟缩于村中,不敢上山半步,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场战役如此惨烈?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7年3月,蒋介石决定集中最精锐兵力,发动“重点进攻”。

在他看来,山东地势复杂、根据地盘根错节,却也是解放军兵力聚集最多的地方,只要拿下山东,就能彻底撕裂中共的

北方防线,为国民党下一步“剿共计划”打开缺口。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蒋介石将王牌尽出。

除了整编第5军和第11师,他更是将最倚重的部队——整编第74师推上了前线。

这支部队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师长张灵甫是黄埔系中少有的实战派,装备方面也堪称国军天花板,几乎全员美械,火力强悍,通讯精密,战术体系与美军几乎同步。

与此同时,他还任命顾祝同统领华东战区,将25个师、60个旅,合计约45万人投入山东前线,并下令: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让战事拖泥带水。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张灵甫也不负蒋介石的厚望,他出身贵族世家,行事雷厉风行,在黄埔军校以“剽悍”著称。

他信奉“速战速决、攻其不备”,对华东野战军的游击战术不屑一顾,认为只要抓住一次正面交锋的机会,便能让这支“散兵游勇”土崩瓦解。

因此,在顾祝同尚未全面完成战线协同之前,张灵甫便率先发起了进攻,孤军深入,带着整编74师插入沂蒙山区,企图一举斩首粟裕、陈毅的华野总部。

华东野战军虽然兵力不如敌军,也没有美械装备,但他们在长期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之熟悉沂蒙山区地形,对敌我态势把握极为敏锐。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粟裕和陈毅早已察觉到,国民党的兵力调动虽然声势浩大,但调度杂乱,真正核心的不过是那三支王牌主力。

尤其是张灵甫的74师,急于求胜,脱离了友军25师和83师的保护伞,像是一头离群的猛兽,在深山中嚎叫着寻找猎物,却没想到自己已被猎人盯上。

早在4月初,粟裕就已经预判到国军即将从战线中央突进。

为此,他数次制定“佯动诱敌”的计划,希望引导敌人孤军深入再行合围。

然而敌军也不笨,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使得粟裕的几次部署均未奏效。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就在这时,一封电报从延安发来,毛泽东亲自指示:“要有极大耐心,掌握最大兵力,总有歼敌机会。”

这道指示让陈毅和粟裕更加坚定了决心,他们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静静地等待敌人露出破绽。

终于,张灵甫“迫不及待”地浮出水面,带着他的74师直扑坦埠而来,他不知道,华野十个纵队已经在沂蒙山间悄然布下天罗地网,只等这一刻的到来。

杀敌要趁天晴时

5月12日,一场秘密会议在华野指挥部召开。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粟裕、陈毅,以及谭震林、陈士榘、许世友、王建安、陶勇等所有纵队司令员、政委悉数到场。

粟裕首先开口,“同志们,为了干净彻底地消灭整编74师,这一次我们华野十个纵队必须全部投入,没有预备队,成败在此一举,我们没有第二次机会。”

这种孤注一掷的战法,在以往的作战中几乎未曾出现,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出现纰漏,那就是满盘皆输——不仅歼敌不成,还可能被敌反包围,前功尽弃。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沉默中,陈毅走上前,打破了僵局,他一边点着烟,一边半开玩笑地说道:“本来我们打算明年1月再动张灵甫,好好‘养猪’,养肥了再杀。

谁知他倒自己跑来了,真是坐地等花开,财喜上门来!”话音刚落,帐篷里响起一阵会心的低笑。

粟裕借机展开作战布置,他用力在地图上指着孟良崮周边,道:“一纵、四纵、六纵、八纵、九纵担任正面强攻;二纵、三纵、七纵、十纵负责打援阻敌;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机动部队机警调动,务必堵住所有可能的缺口,我们要的是一网打尽,不能给敌人任何喘息机会!”

随着部署展开,每位纵队主官都迅速领命,开始倒推部队部署,制定突击路径。

但即便计划再完美,也无人敢掉以轻心。

而在千人洞附近的另一个临时指挥点里,粟裕则彻夜未眠。

他一遍遍地检查纵队联络计划,命令通信兵反复试通前线电话。

整编第74师有3万多精锐,火力极强,哪怕是在围困中也足以形成反扑之力。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而华东野战军虽有20万大军,但分散在十个纵队之间,真正压向74师的,也不过数万人。

此战若成,可震撼全国;若败,将是惨重损失。

5月13日凌晨,华野部队开始行动。

月色之下,一支支部队身披迷彩,穿行于崎岖山道,悄无声息地完成战位布置。

猛虎困山终反扑

张灵甫的74师,此时正驻扎在坦埠以北至孟良崮一带,虽为孤军深入,但他仍旧信心满满。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他凭借对美械装备的极度自信,相信即使与敌正面冲突,也能迅速瓦解对方阵脚。

当夜,华野的一纵、四纵、八纵、九纵率先完成对74师的三面包围,宛如铁钳猛合,封住了74师所有可见的退路。

敌我交锋的第一波烈焰,自夜幕之下骤然点燃。

枪声、炮声撕破夜空,火光在山谷间不断跳跃,映出山腰处七零八落的弹坑和倒伏的树影。

战斗开始时,张灵甫确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他一面下令紧急收缩防线,调兵回撤至孟良崮,一面组织工兵加固山地防御,构筑以石墙、战壕为主的封锁带,同时布设大量交叉火力点,希望依托孟良崮的地形死守待援。

张灵甫企图以“守”为“诱”,将华野主力引入阵地,然后依靠制高点火力压制,以逸待劳,等待外围友军形成合围之势,从而来一次“中心开花”的突围反杀。

14日中午时分,战局果然进入了胶着阶段。

华野纵队虽人多势众,却难以一鼓而下,面对74师精心布设的防线,攻势数次受阻。

枪弹在山体间来回呼啸,孟良崮遍地焦土,空气中满是火药味与干涸血腥味混杂的窒息。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汤恩伯、李天霞、黄百韬等部纷纷调动部队支援张灵甫,他们从四面八方向孟良崮靠拢,且行动迅猛。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15日中午,李天霞率部距离张灵甫防区只剩不到五公里,一旦再推进一两个小时,援军与74师便可会合,形势将彻底逆转。

但华野的阻援部队并没有退让半步,面对装备更精良的援军,他们凭借地形与顽强意志,在泥泞山道和丛林中接连发动伏击战、阻击战,哪怕一寸不退。

有的阵地被敌军炮火夷为平地,战士们就在坑道里顶着塌方重新组织反击。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许世友带领九纵死守一线,连续两昼夜未合眼,他在电话中怒吼:“就算只剩我一个人,也要堵住援军的路!”

这一边,孟良崮的主阵地上,张灵甫已感到压力山大。

他看到援军不断被阻,他的防线也在被一寸寸压缩。

他不再从容,而是焦躁,密集的电话催促汤恩伯快攻,他甚至给蒋介石发去了“情况危急、请速支援”的电报。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但等来的,不是救援成功,而是华野第六纵队的又一次穿插——14日下午,王必成带领六纵强行翻越高山,切断了74师南侧的逃生之路。

至此,张灵甫彻底被围成“瓮中之鳖”。

15日,双方已连续鏖战三日三夜,山坡上堆着未掩的尸体,血流顺着山道形成蜿蜒血渠。

战士们的军靴已被血水和泥浆浸透,华野中某纵队的一个连,在当晚最后一波进攻中伤亡过半,却没有一人后退,哪怕是最后一名负伤者也在阵地上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

最终,张灵甫仍未等到援军。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烈火焚山屠王牌

5月16日,电报一声响起,华野一纵、四纵、六纵、九纵29个团,宛如猛虎出笼,分兵多路,扑向孟良崮的每一个制高点。

为了这场总攻,粟裕、陈毅几乎将所有能调用的火力调至前线,上千门山炮、迫击炮、榴弹炮,朝着敌人的阵地倾泻而下。

炸点一簇连一簇地在山坡上跳跃,火光映亮了半个山谷,泥土、碎石、尸体被炸得漫天飞舞,爆炸声中夹杂着断裂的钢铁、哀嚎的惨叫和士兵奔跑的脚步声。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敌人的火力也并未沉默,整编74师的残部拼死抵抗,他们凭借事先修筑的碉堡、石墙和交叉火力点,在每一个山头上构建了顽强的防线。

尽管粮弹告急,但在张灵甫的严令之下,没有一人敢擅自撤退。

山顶600高地,是整个74师最后的核心阵地。

张灵甫此刻便躲藏于一处战壕后的洞口中,手中紧握着那支早已打磨光亮的左轮手枪。

他已接连数次向蒋介石、汤恩伯、黄百韬等各方发出电报,祈求援兵。

但回复来的,除了“尽快赶来”的官样回复,只有一片片推诿。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师”的74师,如今竟如困兽孤岛,被数十万敌军围困在区区一座山头上。

16日上午11点,华野已完全攻占了600高地外围的各个山头,敌军残余仅余数千人龟缩其中,且弹药所剩无几,气势早已从最初的强横,变得怯懦不堪。

尽管还有人试图反扑,但都被如山洪般涌来的解放军挡回。

粟裕判断时机已到,命令全线发起最后一波总攻。

16日下午2点,千门火炮再次轰鸣,炮弹成片地砸落在600高地,将原本密林覆盖的山体夷为平地。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巨大的冲击波将躲藏在岩缝中的敌兵炸飞数十米高,空气中充斥着烧焦的血肉味。

张灵甫他掏出纸笔,给蒋介石发去最后一封电报:“职已杀身成仁,愿主席保重国家。”

是自尽?还是被炸死?战后说法不一

有人称他饮弹自裁,也有人称是华野特务团击毙。

无论哪种,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牌将军,终究命丧山巅,倒在了自己孤注一掷的野心之下。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下午3点左右,华野六纵在搜索中发现张灵甫尸体,其身旁还有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高层军官的遗体。

山巅再无敌人反抗,整编74师,一个号称“有此一师,可保党国”的王牌部队,被华野在70多个小时内,彻底歼灭。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胜利的喜悦还未来得及扩散,整个孟良崮山头却陷入了可怕的寂静。

山上尸横遍野,泥土因血水而发黑,树木因炮火而焦枯,满目疮痍,寸草不生。

解放军的士兵在收整战场时,很多人都沉默无言。他们在一个个碉堡前清理着扭曲的尸体,有些士兵甚至吐了出来。

战后,当地百姓说:“那山,杀气太重了,三年没人敢上去砍柴、放牛,夜里走过山脚,都得念叨几句保命的经。”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这就是孟良崮,烧焦过王牌的孟良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孟良崮一役,到底有多惨烈?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