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山谷的枪声划破夜空,印巴冲突发生后,双方的关系直接跌入冰点。印巴双方都采取不同的手段限制对方,而在同时,双方的援军也相继到场,目前南亚局势,就像两个火药桶,随时会爆发战争。

记者:莫迪连出三招后巴方迅速反击

4月22日帕哈尔加姆镇的枪声,打破了克什米尔的宁静。莫迪政府第一时间对巴基斯坦打出三手制裁,第一断水,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掐断巴基斯坦45%农业用水。第二封关,关闭唯一陆路口岸,年4.5亿美元贸易瞬间冻结。第三清场,48小时驱逐巴方公民,外交机构裁撤近半。

这种打法看似凶狠,实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印度水利专家拉吉夫·梅赫塔算过账:断水虽能让巴基斯坦小麦减产12%,但印度自身也要损失3.5亿美元水电收入,更会背上"国际条约破坏者"的骂名。莫迪政府显然在赌,用短期经济损失换取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为即将到来的大选造势。

记者:莫迪连出三招后巴方迅速反击

巴基斯坦的反击也来得更加强硬,立即切断印度航空生命线,连第三国经停航班都不放过,并且暂停23亿美元年度贸易,棉纱、药品等战略物资断供,最后将核电站调至二级战备,沙欣-3导弹进入发射程序。最绝的是向国际法院起诉印度违约,这招直击新德里软肋。1960年条约由世界银行担保,印度单方面废止等于打脸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三天后4月25日凌晨的交火,把危机推向新高度。双方对此各持己见。印度认为巴方迫击炮"越界挑衅",印军被迫还击。而巴方控诉印军侦察小组潜入被擒,所谓交火是"贼喊捉贼"

记者:莫迪连出三招后巴方迅速反击

更耐人寻味的是,双方交火不久后美军C-17运输机与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同日抵达印度,不过印度有美以援助,巴基斯坦这边也并非孤立无援,美以援军抵达的同一天,埃及空军的运输机也飞抵巴基斯坦。中埃盟友给巴基斯坦吃定心丸,对冲美以对印度支持。

面对此次危机,大国纷纷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美国嘴上喊"克制",手上递刀子。批准MQ-9无人机军售,却对印度断水装聋作哑。俄罗斯罕见批评印度违约,却给巴5亿美元水利贷款,明显是想两边下注。而中国双重策略显智慧。既谴责恐袭维护国际反恐共识,又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输送百套水质监测设备,帮巴方构建水安全网。联合国的处境最尴尬,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停火呼吁,但在印巴导弹阵列前苍白无力。

记者:莫迪连出三招后巴方迅速反击

回看以往的四次印巴战争,会发现惊人规律,四次冲突的导火索全是克什米尔,而爆发时机多在印度大选年,并且全部都由美苏中先后扮演调停者。但这次有两点不同,双方的武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核弹头合计超300枚,射程覆盖全境,并且战场也从陆地争夺转向"水权战争",打击维度立体化。

面对巴铁的困境,中国展现出独特的外交艺术,第一时间谴责恐袭,坚守国际反恐道义,通过水利监测设备帮助巴方构建水资源防御网,随后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确保巴战略物资陆路畅通,最后推动上合组织介入调停,提供中立对话平台。

这种"既治病又防疫"的策略,与某些大国"递刀子+喊和平"的虚伪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巴参议院外委会主席穆沙希德所言:"中国方案不是短期止疼药,而是根治南亚顽疾的手术刀。"

记者:莫迪连出三招后巴方迅速反击

在国际局势本就动荡不安的当下,巴印两方应该明白,如果战争爆发,俄乌冲突就是战争的下场,作为拥核国家,一旦开打不仅会对了两国人民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更是对世界的和平造成严重威胁,核战没有赢家,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双方通过和谈的方式最终握手言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