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危机折射美国的内忧与外患

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大楼。视觉中国/图

关税战震荡了一个月,钱的走向说明了市场的态度。

4月初,美国政府推出“对等关税”后,出现了史上罕有的美国股市、美元指数、美国国债价格齐跌。其中,美国国债最难被直观理解,影响可能也最为深远。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微笑’,但并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那种微笑。”2025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演讲时形容。

“微笑曲线”,代表着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也是国家间信任流失的象征。她说,“我们应将这种变化视为一种警告,如果金融环境恶化,人人都会遭殃。”

长期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被认为是“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其变化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连锁反应。但关税风暴中,美债收益率迅速攀升。

4月7日-1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达到4.5%,创24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95%,单周涨幅也处于历史高位。

国债的逻辑是:市场抛售,增加供给,价格下跌,收益率被推高;反之,市场抢购,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收益率下行。

一般来说,美股下跌时,因美债具备“避险”属性,市场资金便会涌进,对冲股市风险。

然而近期,美国三大股指震荡下跌,美债的资金却也在离场,使得收益率飙升,美元指数也跌破了100,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跌。

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工行东南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4月7日-16日,瑞郎、欧元、日元分别升值7.9%、5.6%、5.2%,涨幅均超过美元的贬值幅度(4.8%)。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政府实施“对等关税”后,美元指数与美债价格同时下跌,说明市场不仅担忧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避险需求也转向了非美元资产。

目前,美债收益率仍在高位。5月6日,10年期为4.34%,30年期为4.83%。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南方周末记者预测,考虑到美国政府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财政压力,以及潜在的通胀风险,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在4%以上持续运行一段时间。

美国国债收益率,就像一面镜子,既折射出其沉重的政府债务负担,又显现着国际市场对美元资产态度的摇摆。看清它,就看清了美国政府当下的内忧与外患。

债务规模远超GDP

美国国债,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

2015年至2024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从24.07万亿美元攀升至35.46万亿美元,增幅47%。

美国财政部官网披露,过去几十年里,引起联邦债务飙升的事件包括: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2008年经济危机、新冠疫情等。例如,2019-2021财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增长约50%。

政府支出不断攀升,但财政收入无法覆盖,就需要扩大举债规模,这为美国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与单纯的债务规模相比,美债与GDP的比值更能揭示当前的财政状况。2013年,美债占GDP 的比重超过了100%;2024年,达到123%。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并仍在快速增加。

半个多月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场论坛上谈道:“美国的联邦债务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但尚未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而且,没有人真正知道我们还能走多远。”

债务攀升后,如果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利息支出就能保持相对稳定。但若利率上升,维持国债的成本就会增加。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美债平均收益率2.35%,2024年上升至3.32%。相应地,利息支出在增加。例如,2020财年美债利息支出5270亿美元,2024财年攀升至1.13万亿美元。

目前美债收益率站上4%,利息成本就会进一步扩大。

受到债务上限影响,美国政府几乎没有增发国债的空间。为了应付庞大的政府开支以及美债利息,关税成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4月初,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预计,在特朗普的新政下,美国政府每年将增加约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

美债危机折射美国的内忧与外患

美债的持有者,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内。美联储是美债最大的单一持有者。

根据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数据,2024年底,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8.5万亿美元,大约是美债总额的1/4。

谁在抛售美债?

“关税战”中,美债收益率激增,背后是大量资金的离场。那么,是谁在抛售美债?

市场首先怀疑的是海外主权国家。美债的海外持有者中,排名前五的是日本、中国、英国、开曼群岛、卢森堡。

4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前三大海外持有者,日本、中国、英国均增持了美债,增持规模分别为466亿美元、235亿美元、101亿美元。近期是否有主权国家抛售美债,暂无公开数据。

作为最大持有国,截至2025年2月,日本持有美债1.12万亿美元。

如果日本大量抛售美债,可能会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而4月9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表示,不会将日本持有的美债作为关税反制工具。

不过,其态度在反复。5月2日,加藤胜信在电视节目上表示,日本持有的美债可能是两国贸易谈判的一个筹码,但是否使用是另一回事。

再看中国。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13年中国持有美债达到1.32万亿美元,2025年2月已降至7843亿美元(不含港澳台)。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没有证据表明主权国家是(美债价格)下跌的推手。”4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财政部拥有丰富的工具箱,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增加回购(美债)规模。”

美债危机折射美国的内忧与外患

美债海外持有者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是英国的海外属地,其持有的美债规模高达4178亿美元。长期以来,开曼群岛是离岸金融中心,也被认为是“避税天堂”,多家对冲基金注册于此。这一轮美债收益率飙升,有市场分析认为,对冲基金就是重要推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杨盼盼近日撰文介绍,过去十年,美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个人投资者和共同基金的占比迅速上升,分别达到10.3%和19.3%,均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

高频交易者和对冲基金等“影子交易商”成为美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冲基金的基差交易,被认为是导致美债收益率极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基差交易是一种复杂的套利策略。通俗来说,对冲基金买入现货国债的同时,卖出相应的国债期货合约,从中赚取价差。这种交易通常采用高杠杆模式,放大了收益,也加剧了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市场波动加剧时,这些高杠杆头寸面临追加保证金的压力,迫使交易者平仓,导致抛售现货国债并买回期货合约。当这种行为集中发生,形成连锁反应后,产生了“踩踏效应”,从而推高美债收益率。

4月10日,日本对冲基金Tolou Capital创始人斯宾塞·哈基米安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有日本对冲基金在10年期美债上投入了60倍的杠杆后,最终爆仓。

“显而易见的是,对冲基金在杠杆交易中,正进行一些去杠杆化的操作。”4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但现在就确切地说发生了什么,仍为时过早。“债券市场出现重大波动后,人们会形成一种说法,两个月后回头看,会发现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美联储两难

根据过往经验,当美债剧烈变动时,美联储会参与救市。

2020年3月,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债收益率也曾快速上行。当月,美联储购入了1.6万亿美元的美债,并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100BP,把利率区间降至0%-0.25%。还启动了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宣布量化宽松规模“无上限”。美联储大量购入美债后,稳住了美债价格,收益率得以逐步回落。

但是此轮美债危机,至今美联储仍未出手。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后,4日就在其社交媒体上表示,现在是美联储降息的绝佳时机。

但鲍威尔不为所动。他当日就表示,美国关税可能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失业风险上升。在关税问题上,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

接着,特朗普数次在社交媒体发文指责鲍威尔,称美联储降息太慢,鲍威尔是“Mr. Too Late”(太晚先生)“TOO LATE AND WRONG”(太晚又错)。

央视新闻报道,5月4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再次批评了鲍威尔不降低利率的行为。

美联储正陷入两难处境。维持现有利率,能够应对通胀,但可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

4月中旬,鲍威尔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将持续分析最新经济数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以及风险平衡,“我们深知,高失业率或高通胀,对社区、家庭与企业造成的严重伤害。”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通胀有所缓和。“对等关税”后,美国通胀水平是否会快速上升,还有待数据验证。

近期,曾多年担任美联储理事的莱尔·布雷纳德公开表示,“七年来,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惯有的做法是,等到对数据非常确定之后,再非常迅速地采取行动。我可以预见,如果劳动力市场明显恶化,那时美联储将准备好采取行动。”

5月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就业数据:4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7万,略高于过去12个月的月均增值。失业率则环比持平,仍为4.2%。

美债危机折射美国的内忧与外患

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后,黄金正成为全球市场追捧的对象。视觉中国/图

弃美元而选黄金?

4月16日,摩根大通发布的一份报告写道,最近的资金流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国内投资者在股票下跌时持续买入,但外国投资者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美国股票。此外,国际投资者,尤其是欧洲投资者,出现了对所有美元资产的无差别抛售。

“尽管如此,我们不认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在短期内会受到威胁。”报告中说,但这种持续的资产配置调整,可能会将美元的周期性下跌,转变为结构性走弱。

也就是说,美元资产的“避险”属性正在弱化,美国财政部对此也表达了忧虑。

4月29日,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向财长贝森特提交的报告中介绍,“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同时出现极不寻常的下跌,促使部分投资者质疑美债的‘避风港’地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质疑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角色。”

根据IMF数据,截至2024年9月,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下降至57.4%,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持有的美债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也在下降。201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11万亿美元,其中美债占34%,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在3.2万亿美元以上,美债占比降至24%。

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后,黄金正成为全球市场追捧的对象。

4月7日-21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从2983美元/盎司攀升至3424美元/盎司。

4月30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一季度数据: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206吨,为2016年以来最高的一季度水平。其中,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量为551.9吨,同比增加170%。

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宏观经济形势难以预测,未来数月内,“来自机构、个人及官方部门的黄金避险需求或进一步攀升。”

中国也在增持黄金。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规模从6264万盎司上升至7329万盎司,增长17%。

接下来,中国持有美债的规模会如何变化?

罗志恒分析,从宏观政策协调的角度来看,中国持有适量美债有助于管理人民币汇率,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过快减持美债,可能引发汇率波动和资本市场动荡,不符合中国金融稳定的整体目标。

综合判断,中国对美债的持有策略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会根据市场状况和自身需求,对持仓结构进行微调和优化,同时稳步推进多元化。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的前提下,提高储备资产的整体收益。

与4月初相比,美股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但美元指数仍在震荡。截至5月6日,美元指数仍在100以下徘徊。

美债危机折射美国的内忧与外患

国际收支危机预警

美债规模可以无限扩大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政府有债务上限的规定。

债务上限,指美国政府根据国会授权,为了履行现有法定义务而能够举借的债务总额。但是,2023年6月,国会将债务上限暂停生效,直至2025年1月1日。

1月2日,债务上限恢复,调整为36.1万亿美元,这是前一天未偿还的债务金额。此后,美国财政部采取“非常规措施”以补充现金余额并维持政府运转。

新华社报道,3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表示,如果债务上限保持不变,政府通过既定的“非常规措施”借款能力,可能会在今年8月或9月耗尽。

2024年12月,特朗普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后,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国会必须废除荒谬的债务上限,或将它(债务上限暂停)延长至2029年。”至2029年,特朗普也将结束第二个总统任期。

“债务上限问题若未能解决,可能危及美债市场的基础。”2025年4月29日,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向贝森特提交的报告中写道。

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测算,2025年美国国债到期规模10.8万亿美元,与2024年到期额10.6万亿美元接近,但远高于2023年以前的水平。

10.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4年GDP的37%。高额国债到期,一方面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另一方面,若再发行新债,收益率仍会参照目前,意味着高成本,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高收益率恐怕也难以吸引市场资金涌入。

近期的美债拍卖,就透露出市场需求的疲软。

4月底,美国财政部拍卖了440亿美元的7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4.123%,比预发行利率高出0.2BP,说明认购需求弱。

在余永定看来,过去一段时期,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也不容忽视。一直以来,由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海外投资者对美元储备资产需求巨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贸易逆差对美元的贬值压力。

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6%,净外债1.8万亿美元,占GDP的13%。当时,市场十分担心美国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以及美元会大幅度贬值。

但此后,美国净外债规模仍快速攀升。2023年底,净外债20万亿美元,占GDP超过70%。

余永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据推算,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受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等因素影响,美国净外债占GDP的比重还将进一步上升。一个普通国家,其外债占GDP的比重超过30%,就可能就引发国际收支危机。

余永定表示,为避免投资者担心美债违约,或以通胀恶化的方式实际违约,导致他们不再增持美元资产,美国必须遏制其净外债占GDP比重的进一步上升,或提供更高的风险贴水给投资者,吸引他们继续持有美债。否则,外国资金就可能“突然停止”流入,美国有可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和美元危机。

4月30日,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这是2022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受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美国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美债收益率可能仍处高位。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