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0℃的高温像个“大火炉”,把大半个中国都罩在里面。东北的黑龙江、吉林都热到“破防”,冬天靠保温层抗冻的楼,现在成了密不透风的桑拿房;南方更别提,走在路上像被扔进蒸笼,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就在这烤得人发懵的天气里,社会上冒出几个“反常”现象,看着有点怪,细想却藏着普通人的无奈和纠结。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超市成“避暑山庄”:蹭凉者躺满过道,商家敢怒不敢言

高温一到,空调成了“续命神器”,但不是所有人都舍得24小时开。于是,一批“蹭凉大军”盯上了公共场所。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超市里,货架间的过道不再是挑菜的地方,成了“纳凉专区”。有人买瓶矿泉水当“门票”,往购物车旁一蹲就是俩小时;大爷大妈带着小马扎,往角落一坐,唠嗑、打盹,把超市当自家客厅;更有人干脆脱了鞋、光膀子,直接躺在货架旁的空地上,旁若无人地扇扇子,旁边挑水果的顾客皱着眉绕路走,店员看着满场“不消费的客人”,想劝又怕挨骂,只能假装没看见。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公交车和地铁也成了“移动空调房”。有大爷从早高峰坐到午间,绕着市区转圈圈,不为通勤,就为蹭免费冷气;年轻人更机灵,算好空调车的间隔,上车找个后排座刷手机,坐够一小时再下车,换辆继续“续命”。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有人说这是“会过日子”,但商家的苦没人懂。超市老板吐槽:“蹭凉的人占满过道,真正想买东西的顾客挤不进来,一天营业额少了三成。”更头疼的是不文明行为:小孩在货架旁撒尿、有人把零食袋扔地上,保洁员扫都扫不赢。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这哪是蹭凉?分明是把公共空间当成了自家“免费避暑地”,舒服了自己,添堵了别人。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老人宁扛中暑,也不碰空调:“省电费”比命金贵?

高温天里,年轻人喊着“空调不能停”,但不少老人却把空调遥控器藏得死死的。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张阿姨家的空调是儿子去年装的,今年夏天愣是没开过。38℃的晚上,她摇着蒲扇说:“忍忍就过去了,以前没空调不也活过来了?开一晚好几度电,够买两斤鸡蛋了。”结果某天早上,她在菜市场晕了过去,医生说是中暑,输液、检查花了小一千,够她开一整个夏天的空调了。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这样的例子不少。小区里的王大爷,被家人发现时体温飙到39℃,嘴里还念叨:“别开空调,费电。”子女气得直哭:“省下的电费,不够住院费零头!”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老一辈的“节约”,藏着苦日子留下的烙印。他们总觉得“热是小事,花钱是大事”,却没算清这笔账:现在的40℃不是当年的30℃,湿度大、紫外线强,老人身体扛不住;再说,一台空调开26℃,一晚也就几度电,几十块钱换平安,怎么看都值。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可劝不动啊。你偷偷开了空调,老人第二天准会把插头拔了;你说“电费我掏”,他们会说“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哪是省电费?分明是把旧观念看得比健康还重。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旅游业凉透了:年轻人宁愿宅家,也不“出门变烤肉”往年暑假,三亚的海滩、厦门的鼓浪屿挤得像下饺子,今年却冷清得让人心疼。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厦门某旅行社老板说:“6月订单直接砍半,以前天天接咨询电话,现在一天没几个。”游客的理由很实在:“40℃的天,出门就是‘烤肉’,景点排队两小时,汗流得睁不开眼,拍照全是花妆的狼狈样,还不如在家吹空调刷剧。”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更关键的是“性价比”。机票酒店涨了三成,玩三天花五千,回来皮肤晒脱皮,还得花几百块买修复霜,这笔账一算,年轻人悟了:“旅游是为了放松,不是为了遭罪。”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于是“暑假宅家”成了新潮流。以前喊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是“天气那么热,哪儿也不想去”。朋友约旅游?摆摆手:“不去,怕出门变成‘行走的五花肉’。”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旅游业遇冷,与其说怪天气,不如说暴露了“高温经济”的短板:景区没遮阳棚、户外项目没降温措施、商家只会涨价不会变通。游客不傻,花钱买罪受的事,谁愿意干?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高温里的镜子:我们该怎么应对“烤”验?

这三个“反常”现象,说到底是高温给社会出的考题。

蹭凉者要懂:公共空间的冷气不是“免费午餐”,别让“占便宜”变成没素质;商家和管理方也该想想,能不能划个“避暑区”,既方便大家,又不影响正常秩序?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老人的观念得慢慢转:省钱没错,但健康更重要。子女多算算账“开空调花50,中暑住院花5000”,或许比硬劝更有用;社区也能做点事,比如发点“高温健康手册”,讲讲科学避暑。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旅游业更得变:开发夜游项目、室内景点,给户外排队区装喷雾降温,别再靠“旺季涨价”赚钱,得让游客觉得“花得值、玩得爽”。

高温席卷全国后,社会出现三大“怪现象”,老人节约的方式太离谱

高温总会过去,但这些现象里藏的问题,值得我们多想想:怎么在特殊天气里,既顾着自己舒服,也别给别人添堵?怎么让“老习惯”跟上“新变化”?怎么让消费既顺心又划算?

你身边有这样的“高温怪象”吗?你是怎么应对这波热浪的?评论区聊聊,给彼此支支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