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力 编辑/周远方
2月10日,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一纸限高令,将沉寂许久的“核酸大王”张核子再次推至舆论中心。
具体来看,张核子其名下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因未履行20.5万元劳动争议案款,成为被执行人,张核子本人也被禁止高消费。
从疫情中狂揽7亿人次核酸检测的“商业神话”,到如今连20万元都无力支付的窘境,张核子的跌宕轨迹折射出资本狂飙后的泡沫与代价。
张核子是资本时代“野蛮生长”的缩影。核酸检测的暴利催生了短视的扩张,而失信于公众后,任何转型都难逃“原罪”反噬。当商业失去社会责任感的根基,即便手握流量与资本,也终将一地鸡毛。
而有意思的是,2月12日,张核子在抖音平台上传自己乘坐商务坐短视频力证并未受影响。
核酸造富,从“医学精英”到争议漩涡
2 月 10 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发出的限制消费令,因未履行劳动争议案,张核子及其公司被禁止高消费,包括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等高消费行为。
据企查查公开资料,张核子是核子基因的创始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持有核子基因64.7351%的股份。同时,他还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此次,张核子被限制高消费,原因是核子基因未履行杨雅淇提起的劳动争议案件的生效判决,涉及金额达20.5468万元。
有意思的是,2月12日正好是农历正月十五,张核子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发布了一段乘坐高铁商务座的视频,用以表明他并未受到限制高消费的约束。在视频中,旁边的工作人员问张核子是否需要澄清一些事情,张核子回答说“帖子最好永远留在那,让时间去证明”。
截图来自抖音平台
在此之前,农历大年初九,张核子的抖音账号发布了一段核子基因新年开工给员工发红包的视频,并且@了核子基因旗下的多个直播带货账号,包括核子基因进口优选和核子优选。
回顾张核子的创业历程,充满了戏剧性与争议性。1990 年,张核子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凭借在 DNA 鉴定技术方面的专长,被深圳公安局作为人才引进,捧起了体制内的 “铁饭碗”。但他不甘于平淡的体制内生活,毅然投身商海,开启了逐梦之旅。
早期,张核子也曾涉足别墅装饰行业,到后来凭借对商业风口的敏锐洞察力,张核子开始进军基因检测领域。2012 年,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逐步在基因检测市场崭露头角。而真正让他的商业版图急剧扩张的,是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核酸检测业务。短短时间内,核子基因在全国布局了 39 家医学检验公司,累计检测量超过 7 亿人次。
据估算,在 2020 - 2022 年核酸检测业务高峰期,核子基因的营收可能高达数亿元,利润十分可观。仅在 2021 年,核子基因旗下部分实验室的月检测量就突破了千万人次,按照当时的检测价格计算,月营收可达数千万元。
然而,在高速扩张的背后,隐患重重。2021 年,济南华曦实验室在未完成检测的情况下,就上报全部阴性结果,引发轩然大波;2022 年,深圳、长沙、兰州等地的实验室也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伪造医学文书、错误录入检测结果等问题,多次遭到相关部门的处罚。这些违规操作不仅让核子基因面临法律风险,更引发了公众对其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强烈质疑。全民 “寻找张姗姗” 的舆论风暴,使得核子基因的信任根基崩塌。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核酸检测业务迅速萎缩,张核子的商业帝国面临严峻考验,转型迫在眉睫。
2023 年,张核子成立武汉核子农业,试图在预制菜与农业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并注册了 “九谷益圣” 商标。但由于 “核子” 品牌在核酸检测风波中的不良影响,公众对其产品充满疑虑,最终公司不得不辟谣称专注功能性大米种子。
突破来自网络
同年 6 月,核子基因新增 “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业务,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具体业务进展和收益情况至今成谜,尚未见到明显的突破。
资本退潮:21家公司注销与限高背后的财务危机
多次转型后,2024 年张核子将目光投向直播带货,高调入驻抖音,打造 “创业导师” 人设,旗下 “核子优选”“核子基因进口洗护” 等账号全年直播近 150 场。但第三方数据显示,这些账号的销售额竟为 0 元。截至发稿前,张核子的个人抖音账号粉丝量为5.1万。
分析人士指出,张核子的转型策略始终未能摆脱 “赚快钱” 的思维定式。在直播带货领域,缺乏独特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口碑,仅仅依靠人设和流量,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立足。同样,在大健康产品代理等业务上,也因前期品牌声誉受损,消费者并不买账,导致其核心竞争力缺失,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当前来看,在核子基因对外投资的 66 家公司里,已有 21 家注销,其中 8 家还是 2022 年后新设立却迅速走向失败。不仅如此,公司深陷与百度的名誉权纠纷、劳务合同纠纷等多起法律案件,而因 20 万元案款被限制高消费,更是将其现金流紧张的财务困境暴露无遗。
21 家公司的注销,对于核子基因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新设立公司的快速 “夭折”,表明其在业务拓展和运营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这些注销的公司涉及的业务领域,曾经或许承载着核子基因扩张的野心,但如今却成为了失败投资的注脚,公司在这些项目上投入的资金恐怕已打了水漂,这不仅影响了资产负债表,也使得公司的资金回笼计划化为泡影。
卷入多起法律纠纷,更是让核子基因雪上加霜。与百度的名誉权纠纷,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而劳务合同纠纷,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
此次因 20 万元案款被限高,看似是一个小金额引发的大问题,实则暴露出公司资金链的脆弱。在正常运营情况下,20 万元对于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并非难以偿还的巨款。但核子基因却因此被限高,虽未公开披露公司财务状况,但不能猜测公司的现金流可能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除了公司层面的困境,核子基因创始人张核子的个人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曾经,张核子试图通过短视频来重塑个人形象,回乡祭祖、捐款母校、分享创业故事,甚至直面核酸检测造假争议。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评论区一条高赞留言 “你的创业故事已家喻户晓,无需劳心了”,充满了嘲讽与不信任,曾经的 “创业偶像” 如今贴上了失信的标签。
张核子的跌落,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为所有追逐风口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市场中,追逐风口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支撑,即便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只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其瞬间崩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