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有关老北京土著拆迁腾退的种种说法到处都是,好多人觉得北京土著每个人屁股底下都有四五套房,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闲自在。

可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这段时间我们走访了些老街坊,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或许能得到些老北京房子情况。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代都生活在北京的土著,小义,80后。今儿就给大伙讲讲老北京人房产变迁的那些实实在在的事儿,重点就说说老北京拆迁、腾退补偿款的事儿。

一、80 年代的北京住房:艰难与局促

我爷爷 1950 年因为工作调动,带着全家从苏州搬到了北京。上世纪 80 年代,我还小呢,当时爷爷工作的单位是一家挺大的国企,生产预制板。盖房子的时候,先做好预制板,然后跟搭积木似的把房子盖起来。这样的单位按说在住房这块儿应该有优势,我五岁那年,我们家搬到了一栋家属宿舍。这宿舍总共十栋楼,住的全是单位职工,而且都是北京人。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面 80%的住户是合居。合居的日子充满了无奈和尴尬。房子没有客厅,一进门就是过道,中间是厨房和洗手间,左右各有一间房,形状跟哑铃似的。我的小伙伴们基本都是一家三口,可就只有一间房是自己家的。两个家庭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一起做饭、上厕所。刚开始大家还能互相让着点,可不出三个月,就得闹得不可开交。孩子们之间也互相猜疑,一点隐私空间都没有。爷爷单位经济效益挺好,还能自己盖楼,住房情况都这样。我留意了一下,那段时间住楼房的人,居住面积一般在 35 到 60 平米。对一家三口来说,能住这样的房子就算不错了。在北京市里,还有不少筒子楼。筒子楼的厨房或者洗手间不在屋里头,得共用,更麻烦。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另外,更多的北京人住的是平房。有人说,在大规模拆迁以前,城里的老北京人都住在四合院,院子里有枣树、梨树、柿子树,能遮阳,水缸里养着金鱼,古井里冰着西瓜。但实际上,那只是大宅门、王府四合院才有的场景。普通的老北京人大多都挤在大杂院里。现在走进大杂院,除了过道,几乎没地方下脚。有限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私搭乱建,毕竟人多嘛。这些大杂院原本可能也是不错的四合院,可早就换了主人。

以前就一户人家,后来搬进了十几户,几十人住在十几间房子里,上洗手间还得去外面。那时候,能得到住房的唯一办法就是福利分房。北京的福利住房比别的城市多点,但人口也多呀,每个单位都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情况。为了分房,人们争得头破血流、抢房子的例子到处都是。我妈在报社工作,社员分房得按工龄和贡献打分。一张黄榜公布出来,所有人都没心思干活了,没分到房的人急得不行。我还参加过“抢房”,那时候我才 12 岁,半夜从人家二层窗户爬进去,拿着手电,准备撬锁,现在想想全是闹剧。有些单位还真不错,比如我所在的小学,都是京棉三厂子弟。厂里给每户职工都分了 “一套房”,就是那种四五层的红砖房。一家一户就像鸽子笼一样。上到二楼,过道里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经常在里面玩 “躲猫猫”,钻进去别想找到我。那就是老北京人的家。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二、1998 年之后:拆迁与腾退的喜与忧

1998 年,北京取消福利分房。从 2000 年开始,房地产开发商蜂拥而入,老北京大面积拆迁也随之开始。这段时间有喜有忧,尤其是住在北京南城的人,也就是以前的崇文和宣武两区。住这两区平房的,那是真正的老北京。清朝入关那会,下过一道命令,四九城内的原有居民,每户给四两银子,搬家到城外面住,城里留给满人八旗。这就是京城八旗子弟的由来。而离开四九城的人呢,多数搬往了南城。

2001 年,两广路拆迁,这里是典型的老北京人聚集区,几万户居民。那附近有个新开的楼盘,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那当售楼员。我们卖的房子,每套在 100 平米上下,单价接近 6000 块。现在看来相当便宜,但那时两广路的拆迁户,几乎没人买得起。那的老北京,五六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屋檐下的不在少数。能拿到的拆迁款也就十几、二十万,怎么买得起呢?据我所知,没有几个人能搬回原住地。买得起的,都不是拆迁户。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那时候我经常来这片跟拆迁户聊天,老北京人爱闲聊。他们说,这房子虽破,但地段好呀,交通便利,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后只能搬到远处去住,上班得租直升飞机,如果有的话。也有人说,这只是个案,有靠拆迁发家的。没错,从 2000 年到 2010 年这十年大拆迁当中,不同地段、不同时间,政策是不一样的。早期,有的稍差地段每平米拆迁款不到一万。后来呢,有些好地段每平米 3 万多、7 万多,甚至 10 万。听说最近几年,二环内的房子拆迁,每平 30 万,可是老宅子所剩无几。听说有个大叔,谁要拆他那院子,要价一个亿!也算够狠。

最好的要数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朋友。他们的地都在四环开外,过去确实有很多菜地。占他们的地开发房地产,又给钱又给房,因为耕地不是按拆迁算的。农民朋友得房还不止一套,比较合适,许多人后来成了黑车司机。这样算下来,拆迁款拿得多的确实有一部分,但总体占比很小。而且他们也要去买楼房。这些人岁数不小了,没法办贷款,全款最多买两套,钱就用得差不多了。

最要命的是,拆迁款得到越多,盼着分钱的也越多!确实有老北京在拆迁过程中拿到不少。但是,老北京人子女多呀。我的上辈,每家五六个孩子很平常。这点拆迁款,不能都是老家儿的,子女得要吧。

除此之外,老北京还有一个得房方式,就是继承。同样,子女多的打官司,子女少的去法院。我的同学,家里 7 个叔叔、大爷,争一套五道口的房。你说给谁不给谁?打到法院。还有一家 3 个子女,争一套王府井的房,抢来抢去,也打到法院。为了争房,最后几乎六亲不认!我有个律师朋友,她说这几年,北京人因房产对簿公堂的太多了。以前关系很好,相互扶助的兄弟姐妹,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升值的房产 “惹的祸”。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三、老北京房产的真实情况

老北京人有房,相当一部分是这么斗争来的。他们的房产,是拿亲情换来的。你看他们优哉游哉,四处闲逛,他们真的心安理得吗?

总结起来,老北京人,按家庭算,平均每户也就 1.5 到 2 套房。5 套以上的有,有钱的有,会炒房的有。据说,有位老太,2001 年拆迁买了两套房,然后开始捣腾。到 2009 年,捣腾出 9 套房,人称 “九房老太”。但也有只有一套房的老北京。儿女大了要结婚,怎么办?把城里仅有的房让给儿女,自己搬到燕郊租房住。还有的下了岗,把仅有的一套房租出去,自己搬到五环外租房,吃租房差。出去也提笼架鸟、摇头晃脑,自我感觉良好呢。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四、北京房产变迁的启示

写这么多,并不是想证明什么,只是想把相对真实的老北京人住房情况展示给大家,让朋友们有个数。当然,那么多人相信北京人房多,也赖北京人自己。北京人有个毛病,爱吹牛。不情愿把心里的苦水往外倒。说出来的都是我祖上如何如何。久而久之,人家真信了。其实,北京属于所有在这里奋斗打拼的人。这座城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包容。谁的屁股底下也不可能白白升起五套房。北京人也不应耍出那么多优越感,真相经不起扒一扒。最后,我放心大胆地说一句:很多没什么本事的北京人,才会盲目生出优越感,他们正在被时代抛弃,还不自知呢。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后记

这就是一个年轻老北京人家里和看到、听到的房子那些事儿,从中不免看出北京的房产变迁史,其实是一部充满酸甜苦辣的历史。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奋斗、挣扎与无奈,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传说就对北京土著的房产情况妄加猜测,而应该了解真实的历史,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

而如今这几年,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腾退(申请式退租),补偿少了很多,也让老街坊家里矛盾少了些。但其中老街坊与腾退项目部、老街坊家里也有不少的纠结,主要围绕着腾退补偿标准总是来回变,腾退的方式也开始使坏(整院退租就是一损招儿),还有老街坊自个家里兄弟姐妹、两代人的观念、情况的不同等等。

每人都有五套房?听北京土著谈拆迁腾退,我们才知道了这些真相

但总之,那些期待通过拆迁一夜暴富的人来说,老北京的拆迁故事或许能让他们清醒一些。拆迁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致富之路,其中蕴含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且,拆迁、腾退也不仅仅是关于金钱,更是关于家庭、亲情和对过去生活的告别。

由此老北京的根儿,老北京的烟火气,貌似随着金钱的腐蚀,逐渐淡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北京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在这里生活和奋斗的人。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都在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摒弃偏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人群,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北京。

希望我们尽可能多的、尽长时间的保留老北京的魂儿!

关注我,了解更多老北京的故事,如果您有老北京腾退的事情,也可以联系我们。#北京头条##老北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