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9日,俄罗斯将在红场举行胜利日80周年阅兵式。在正式阅兵活动进入倒计时阶段,大量彩排照片也在流出,其中包括大量升级后的老式型号与新型号装备。而阔别许久的坦克装备再次回归阅兵方队之中,预示着在经历3年的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坦克工业在经历一系列阵痛后逐渐复苏。
■图注:4月29日,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首次彩排中的T-90M方队。
一、俄乌冲突前夕的“去军事化”的俄坦克工业
长期以来,世人对俄罗斯坦克装甲车辆规模的认知,都可以用“家大业大”概括。截止俄乌冲突前夕,仅俄军现役坦克即超过3000辆,通过维护翻新即可重新投入使用的战备坦克有2572辆。因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年,尽管俄坦克部队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4约俄军损失约1900辆),但远未到达油尽灯枯的地步。
■图注:被遗弃的俄军坦克。
然而,作为一种后勤保障与维护复杂的装备,大量库存的坦克装甲车辆原非加满油弹即可立刻投入使用,需在装甲维修厂内进行大修;而在俄乌冲突前,有相当一部分坦克的维护工作也极为依赖各装甲维修厂来完成。
■图注:俄罗斯赤塔“坦克坟场”的封存坦克。
而颇为棘手的是,由于此前俄军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翻新大量旧型号坦克的计划,因此在2013-2022年,先后至少有12个俄罗斯国防部下属装甲维修厂破产重组或被出售。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包括热像仪、通讯器材在内的成品与零备件的出口管制,对现有坦克现代化改装造成极大影响,一度使俄乌冲突初期前线坦克维护、后方储备坦克重新启用工作面临极大困难。
一、俄乌冲突爆发后艰难复苏的俄坦克工业
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发展,俄罗斯坦克工业也按下重启键:从之前以较慢速度进行新装备生产用以换装,逐渐转向对现有坦克的修复和现代化改造。
为此,俄国防部于2022年10月对第9装甲修理厂(萨拉托夫)和第114装甲修理厂(沃罗涅日)暂停了破产清算,让其着手进行恢复生产。同时,在拉缅斯科耶和卡缅斯克——沙赫廷斯基新筹建了两个装甲修理厂。
■梅德韦杰夫视察第81装甲维修厂。
除了生产企业逐渐复苏,俄罗斯一方面仍通过第三国逐渐扩大对相关器材的国产化替代工作,另一方面俄军工业也加大了对翻新坦克所需的关键性生产资料的补充:包括俄坦克工业在内的整个制造业也在2023年后大幅扩充包括数控机床在内一系列特种设备;通过第三国进口电渣重溶等成套设备更使之前限制产能的关键——坦克炮管加工能力,从2021年的不足500根/年提升到最大约2000根/年的水平。
■图注:正在操作数控机床的俄军工企业工人。
不仅如此,俄国防部也努力通过提升前线维护单位对坦克装甲车辆在内的装备抢修与维护能力,来为后方的坦克工业减负。根据俄国防部2024年初统计:在受损装备中,仅有7%通过后送至专门企业进行维修,而其它大部分则由前线军事维修单位完成修复。
■图注:俄罗斯机动作战维修班组在前线维修战场上受损的坦克。
三、后俄乌冲突时代,俄坦克工业走向何方?
随着俄坦克工业的逐渐复苏,以及俄乌冲突强度相较此前3年逐渐走低,俄坦克部队的损耗与后方军工供应之间的缺口也在逐渐减小。然而,透过此次阅兵式出现的坦克及装甲车方队阵容来看,目前的俄武装力量的坦克工业相当程度上仍在依仗冷战遗产:无论是方队中的T-72B3M或是T-80BVM。
■图注:阅兵彩排中的T-80BVM。
因此,此次阅兵式的坦克方队阵容,无疑将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俄坦克工业的缩影:乌拉尔厂因坦克生产与现代化升级均在一个车间内完成,因此需将主要精力放在T-90M的生产、满足部分换装需求以及出口订单交付。鄂木斯克厂以及其它装甲维修厂更侧重对现役T-72B3、T-80BV进行持续现代化升级、以及对部分库存战备车辆进行翻新,以满足因俄乌冲突带来的前线装备缺口。尽管这与战前以T-14、T-90M大量替换现役坦克的计划有相当大的落差,却是俄坦克工业用来解决俄军当前需求最现实的方案。
图注:正从乌拉尔厂下线的T-90M。
结语
尽管如今的俄军工业已难以复现冷战时期的钢铁洪流,但相比于冷战后,欧美各国军工企业、特别是地面装备领域的马放南山,如今俄坦克工业仍称得上家大业大。而“久别重逢”的红场阅兵式中的坦克方队,无疑展现了俄重振坦克工业的动力与能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