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郑敏之受周家桥街道邀请,来到一所建在弄堂里的学校,这真是螺蛳壳里筑道场,只见地下室里辟出了一大间乒乓房,学生正手执乒乓球拍,切磋球技。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打动了郑敏之。她觉得,乒乓球应该深入社区、深入千家万户,便提出跟周家桥街道一起举办社区乒乓球赛,传播乒乓文化。转眼,来到了第16届,“我希望社区乒乓文化能惠及更多老百姓。”郑敏之说。

昨今两天,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敏之杯”第十六届社区乒乓球比赛在上海市延安中学开打,扎根社区、服务群众,乒乓球世界冠军郑敏之信守着自己退役后的诺言:要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热心做公益


   说起郑敏之,一起做公益的朋友们都非常认同她组织过的公益活动,充满了正能量。当著名音乐指挥家曹鹏的女儿找到她,希望她去帮助自闭症患者开展乒乓球锻炼时,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与其中。并且倡议身边的朋友都加入进来,做义工。于是,“乒爱心”义工队成立了,他们每周去周家桥街道教自闭症孩童打乒乓。每个人都写下一句自己的座右铭,郑敏之给自己写的是“爱与善”,“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她告诉记者。

去年的“敏之杯”社区乒乓球赛与上海市曹鹏公益基金会合作,在开幕式上,由自闭症儿童组成的“天使知音沙龙”演员带来了精彩的音乐表演。以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会长王励勤为首的世界冠军们也来到现场,为自闭症儿童、社区困难儿童带来了乒乓球公益教学。

“很多人会问,自闭症儿童怎么打球?但你只要看到他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你就能感受到这件事多么有意义。”郑敏之感慨道,当看到孩子们敢于拥抱,敢于表达爱、露出愉快的笑脸,这种感动是油然而生的,“这是我们大家的收获。”

难忘的乒乓外交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此期间,小小乒乓球带动了乒乓外交,郑敏之是乒乓外交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当年的五一劳动节,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从世乒赛归来的国乒队员们,并邀请他们当晚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焰火。“在天安门城楼上,陪着毛主席向前走的周总理突然叫我名字,叫了好几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总理在叫我。”这是郑敏之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后来,邓颖超也搂住郑敏之,她说:“你们真了不起,小球震动了地球啊!”

周总理对郑敏之的嘱咐,她铭记在心。“他希望我们运动员退役后,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郑敏之回忆。

回沪后,郑敏之创办了敏之体育文化教育中心,每一场活动,她都牢记使命。她曾带着上海青少年赴日本、台湾、澳门等地进行乒乓、书法和绘画等交流,为推动体育文化的民间交流做贡献。她也举办了“敏之杯”青少年、老年人等赛事,将乒乓的种子播撒到各类人群中去。尽管是主办方,但在她看来,舞台是留给参赛者的,自己则是配角。郑敏之说:“我们乒乓人,没有忘记老一辈的谆谆教导。”

传播乒乓文化


   如今在周家桥街道,“敏之杯”代表着社区乒乓文化。79岁的郑敏之告诉记者:“我已经退休了,但公益赛事,我要继续坚持下去。”比赛前一天,她还亲自到现场踩点、安排,忙碌到深夜。今年的比赛共有45支球队、225名运动员参赛,并得到了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郑敏之表示,希望能传承“乒乓外交”的精神,今年的比赛除了中老年参与比赛外,还邀请了在上海的国际友人,因为上海是国际化都市,是海纳百川的城市,而乒乓球促和平、促友谊,通过乒乓球可以和外国友人交流、切磋。

来自尼泊尔的阿曼拥有46年的“球龄”,在来到中国前就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这次能深入上海社区,与沪上乒乓球爱好者切磋交流,还能见到包括郑敏之在内的世界冠军,让他非常兴奋:“因为乒乓球,让我感觉与上海这座城市的联系更紧密了。”

现场,《“乒”然心动》摄影作品展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这是众多摄影爱好者在过去15届比赛现场摄下的精彩瞬间。赛场的周围,布置了精致的茶歇区,摆放了桌椅。在紧张的比赛之余,让参赛者、观赛者都能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这是郑敏之和周家桥街道共同的理念——以乒乓赛事为契机,传播乒乓文化、海派文化。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展,赛事级别不断提升,“敏之杯”乒乓球赛从一项社区基层体育赛事逐步发展到了市级业余联赛项目,历届参赛球队达770余支、参赛人数达5800余人,不仅让社区体育成为“人人能参与,人人乐参与”的快乐运动,更为广大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搭建了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为郑敏之等4位“敏之杯”赛事元老颁发荣誉纪念证。

从小弄堂到街道、再到大上海,郑敏之希望自己播种并培育的这项乒乓赛事,年年有创新,弘扬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相关链接:

郑敏之生于1945年,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乒乓球。因为步伐灵活轻盈,防守稳健,郑敏之被称为“小燕子”。15岁入选国家队,次年就在全国比赛中击败中国首位女子世界冠军邱钟惠,一战成名。1963年,年仅18岁的郑敏之参加第27届世乒赛,搭档张燮林击败了当时的世界混双冠军——日本组合荻村一智郎和松崎君代。但那届世乒赛,女团仅获得第三名,教练组考虑到郑敏之年龄尚小,没有给她报名参加女团和女单。

第28届世乒赛前,领导决定重组女队,郑敏之给领导写了一封请战书,主动要求出战。郑敏之说:“当时我就一个理念——我行!”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的训练,决赛中,郑敏之第一个出场,以2:1战胜了日本选手关正子,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第三场郑敏之/林慧卿配合双打,以2比0战胜对手。最终中国女队首以3比0战胜日本女队,第一次捧起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奖杯——“考比伦杯”,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女双比赛中,郑敏之又与林慧卿搭档,拿下女双冠军,这又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突破,中国队在世乒赛上实现了女双金牌零的突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