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上个周末,我带孩子去西贝餐厅用餐。点单后不久,所点的莜面就迅速上桌。孩子好奇地问,厨师做饭怎么会这么快。我也注意到,这上菜速度异于寻常,缺少了现炒菜应有的锅气。

这一看似平常的疑问,实则折射出当前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预制菜的广泛使用。近日,企业家罗永浩在西贝用餐后,公开对此提出批评。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他指出,餐厅大量使用预制菜,却仍维持较高定价,并呼吁国家应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公众广泛讨论。

西贝方面随即作出回应,创始人贾国龙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并表示相关言论损害了品牌声誉,将考虑采取法律手段。作为反击,罗永浩提出悬赏10万元,征集能够证明西贝使用预制菜的实质性证据。双方争议使得“预制菜”这一原本较少被公众关注的后厨细节,迅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关于预制菜的讨论虽多,但很多人对其定义并不清楚。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预制菜定义为经预先加工处理的食材或半成品,例如洗净切好的肉片、调好的馅料或预炸的鸡块等,消费者或餐厅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特别指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品不属于预制菜。以西贝为例,这类连锁企业在北上广深等地设立中央厨房,统一完成食材采购、清洗、切割及部分腌制、熬卤等工序,再将半成品配送至各地门店。

门店厨师按标准进行最后烹制和摆盘,因此西贝称自己“不是预制菜”确实符合规定。

然而,消费者往往不在意这类技术区分。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人们选择外出就餐,期待的是现炒菜品的锅气和厨师现场烹饪的体验,尤其在西贝等客单价较高的餐厅,支付溢价的同时自然期望获得相应价值。当发现多数菜品实际来自中央厨房的半成品加工,门店仅完成最后加热组装时,难免产生心理落差,质疑消费的合理性。

其实,我们真正担心的,真不是“预制菜”这三个字本身,而是背后实实在在的三个问题。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一是是咱们的“知情权”。咱们吃的是啥,心里总得有点数吧?要是餐厅明明白白地在菜单上标出来:“这道菜,是中央厨房半成品加工的哦!”那我们愿不愿意点,就全凭自愿了,心里也踏实。最怕的就是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不明不白地吃下去,总觉得被蒙在鼓里。

二是对口感的担忧。现炒菜的那种鲜活劲儿,那种“锅气”,比如青椒炒肉,热油下锅,肉丝滋啦作响,香气瞬间扑鼻,那叫一个有食欲!可预制菜简单加热之后,总感觉少了点那种“刚出锅”的鲜美和风味,味道是有了,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最核心的,对健康的顾虑。虽然国家三令五申,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百分百健康。有些为了延长保质期、稳定风味,可能在油、盐、糖的用量上会比较大。长期食用,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才是我们最深层的担忧。

话又说回来,预制菜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攻城略地,那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对餐馆老板来说,这简直就是“省心神器”:不用高薪聘请那么多大厨,毕竟现在好厨师难找,工资还贵;

全国上百家门店,菜品味道能保持惊人的一致,不会出现这家店咸了,那家店淡了的情况,保证了品牌口碑;最关键的是,出餐速度嗖嗖的快,食客不用等半天,餐厅翻台率也高,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利润啊!

对许多上班族而言,下班后往往已无精力下厨,而外卖的食材和卫生问题又令人顾虑。此时,预制菜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的选择,只需简单加热即可食用,比外卖更为省时。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渐应用于预制菜行业,有望进一步解决其在口感、健康和个性化方面的不足。

在生产环节,AI驱动的设备已能完成切菜等加工任务,不仅规格统一,也更符合卫生标准。部分智能厨具甚至可模拟大厨的烹饪技艺,精准控制火候与调味,使菜品风味趋于稳定和地道。

在研发方面,AI通过分析消费数据,能够迅速识别不同人群的饮食偏好,例如低脂、低盐或软食需求,进而推动开发针对健身人群、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定制化预制菜品,显著提升产品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而在消费端,技术发展也为预制菜带来更高程度的透明度。未来,消费者或可通过扫码获取菜品从原料产地到中央厨房加工的全流程信息,甚至实时查看生产画面,从而增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罗永浩点燃战火,预制菜打破老百姓认知,AI或将颠覆厨房!

此外,智能加热设备也将与预制菜实现更深度融合。例如,智能微波炉可自动识别菜品并匹配最佳加热方案,有效缩小与现做菜品的口感差距。

罗永浩与餐饮企业之间的争议,其输赢本身对公众而言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这场讨论促使社会重新审视“餐饮安全感”这一核心问题。消费者应当拥有充分的知情权,明确了解所购菜品的制作方式,并判断其价格是否合理。

未来餐饮市场将进一步细分。高端餐厅将继续强调现制工艺和厨师技艺,以满足对口感与体验有更高要求的顾客;而大众餐饮则会依托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生产,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菜品信息,并提供与其价值相匹配的价格。

人工智能的加入,并非为了取代传统烹饪,而是助力预制菜在健康、透明和口味方面不断优化。它推动了餐饮工业化进程,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安心的选择。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餐饮创新的根本目的始终是让大众吃得方便、安心与满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