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开播第二天,微博上一直刷到宋祖儿的盛世美颜。


无论是正着拍,侧着拍,哪怕从下往上拍甚至是躺着拍都是美的。


更难得是作为童星出身,祖儿完全没有长变形,完全是小时候哪吒的等比放大版,简直是无视人体的发育定理,上天注定让她吃上演艺这碗饭。

从宋祖儿的演技中,大家也发现了科班出身的重要性。

宋祖儿是正儿八经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当年还是全国第三考进去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中戏脸北电脸”的说法?她的脸就是标准的北电脸,不仅小头小脸,五官也是公认的精致灵动,颌面更是无死角的优秀。

前段时间中戏与北电2025年表演专业前四名公布,从这备受瞩目的前四名的照片来看,网友的点评是:没有网红脸,长相各有特色。

中戏第一的刘若谷,就是《无忧渡》里的绝世好兔迟雪,三年前他刚中考完就进组参加《无忧渡》拍摄,现在艺考考完又赶上播出,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除了刘若谷可能少部分闺蜜认识外,大家最为眼熟的肯定是黄杨钿甜,毕竟童星出道就是有群众基础。


妹妹正是嫩得出水的年纪,古装现代装都相宜,很有辨识度。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发现这两个学校选人的取向好像真的不太一样哎!

比如北电前四名照片一出来,网友就说可以打包去刑侦剧了,播出的平台肯定是爱奇艺迷雾剧场,是不是很有那个味道?

这个女生真的好像刑侦剧里的很飒的小警花

而 中戏前四名从长相上来说则更正一点,更加偏向于传统审美。

当然只看前四名其实很有局限性,因为这只能代表入学考试的时候他们发挥的很出色,并不能代表后几年的成就。

那么中戏、北电和上戏,三家艺术院校对于学生的颜值,到底有什么潜在的讲究?

中戏脸:传统审美的天花板

我们先来说说中戏,中戏的全称是 中央戏剧学院,它是 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也是 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具有无可比拟的正统性。

中戏的表演体系,从1976年就已经成型,那就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非常注重体验沉浸与共鸣,强调现实主义,以舞台艺术为核心,重视演员的工匠精神。

中戏既有戏剧殿堂的正统性,又有这么浓厚的历史基因,因此它选人培养人上的逻辑就能理解了。

中戏是这三所院校中最重视话剧的,大一就开始疯狂排剧,因此中戏的学生很多都骨相厚重、五官立体,这样后排的观众也能清晰看到演员的长相,还需要有很强的声音穿透力,比如从话剧开始演绎生涯的陈宝国就是这样。


在外貌的大方向来说,大气端庄绝对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中戏的学生一演戏,往往都是这部戏里的主角或者是掌权者。



这种气质上的周正和稳重,让很多中戏学生在影视剧中的角色一般都是偏正面,比如在电影中一出来就知道是好人的张涵予。


而地域上和历史上带来的的权威感可不是每个院校都有的,北京给中戏带来的是庙堂之气,比如荷尔蒙爆棚的胡军。


中戏基于这样的地位,在很多正剧演出中经常处于垄断和主导地位,自然中戏精英就会很符合主流的审美。


前面我们也说了中戏非常重视话剧,而正是因为如此,肢体表现力好的,眼睛有戏也是中戏出身演员的特点之一。

比如有戏曲和舞蹈底子的袁泉,行走坐卧肢体舒展都很有气质。


而眼神中满满都是戏的,不得不提中戏的刘烨,简直是为戏剧和电影而生的眼睛。


总结下来,中戏脸就是大气正统的脸,轮廓偏大,重视骨相美,面部棱角明显,肢体爆发力好,代表人物就是章子怡,完美符合所有要素。


北电脸:精致明媚,富有灵动感

说到北电,北电的全称是 北京电影学院, 简称北电或者北影,相比中戏,北电的重心明显不在戏剧上,而是电影上。

这个重心不仅仅是体现在名字上,而是从北电萌芽时期就开始的,当时延安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赴苏联莫斯科,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强烈初衷,这才有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的诞生。

既然初衷是为了电影,那么北电脸其实可以约等同于电影脸,毕竟它是中国第一所电影学院,还肩负着培养电影人才的任务。

而且北电能直接对接电影制片厂,不断输送优秀人才,既然是为了电影服务,在选人和培养人才的逻辑上和其他学院稍有差异。

首先就是要适配大荧幕,偏爱小头小脸,比如同是毕业于北电的周冬雨和周也,脸都是巨小无比。


如果在小头小脸的基础上五官能更加紧凑就更好了,这样在大银幕上比例才会刚刚好。


晓彤撑伞

所以北电出身的很多美女演员经常在各种花旦名单上榜上有名,比如刘亦菲,早期电影里的刘亦菲简直清纯得要命。


北电作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院校,虽然是主攻电影,影视剧也绝对不会放下,如今的85花90花95花扛把子,多数出身北电,在都市剧偶像剧中独霸天下。

杨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几部仙侠和古装剧,牢牢地把握住了流量花这把交椅。


和中戏一样,北京作为商业中心,自然也赋予了北电很多,如果说中戏是厚重周正,北电就是靓丽+流量。

北电的流量密码主要体现在和影视公司与商业市场的紧密结合,学生入学之后就能接触到大型影视公司的项目,从而直接进入商业市场。

比如13年考上北电的孟子义,第二年就参演了《武神赵子龙》。


又比如顶着最美艺考生入学北电的古力娜扎,刚入学一个月就能有和刘诗诗胡歌一起出演古装剧《轩辕剑之天之痕》的机会。

这么多年虽然娜扎的演技备受争议却资源不断,就是因为她强烈的混血感五官——高立体度的轮廓、深邃的眼部特征与明艳的骨相结构,恰好契合影视工业对商业化审美的核心诉求。

这种高度符合资本偏好的外形条件,成为她持续获得优质资源的原因。

这种流量密码不仅仅是输出高颜值的美女演员,更是输出了很多资本市场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演员,比如黄渤张颂文张子枫姚晨,富有都市感和亲和力,很适合一些现实题材的影视剧。


北电在教学上很注重镜头语言,上课训练的时候经常模仿知名影视片段以及各种即兴小品,偏向现实的生活化训练,更加注重作品中的松弛感。

比如黄磊和海清的《小别离》就是典型案例,两个人太松弛了,和生活中见到的中年夫妻一模一样。


总结一下,北电脸就是精致明媚的脸,轮廓偏小,重视动态的灵动感,代表人物就是杨幂。


上戏脸:气质疏离,天选古装人!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 上戏,是这三大学院中很有特点的一个学院,毕竟在上海,更加受到 海派文化的熏陶。

这种海派文化的融合性是融合了西方的时髦与东方的传统,毕竟上海是接轨国际的大都市,作为国际化产物的窗口,表演方法受到了欧美体系的影响,有国际化的视野,也兼容戏曲的传统,上戏的“四个中心”之一就是戏曲中心。

所以说上戏在选人培养人上的逻辑上很特别,更加喜欢古典的温婉的,比如小李琳,眉目含情眼波流转,天选古装人。


上戏对于身姿轻盈如柳,美若画中仙南方的女子那是相当的偏爱,比如四肢纤细修长,五官柔美的王楚然。


上戏出来的明星,很多身上都有一种古典美,比如李冰冰的丹凤眼、瓜子脸就很符合传统仕女图审美。


白皙清冷的江疏影也是上戏的知名毕业生,她这样的形象出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校花阮莞就很有说服力。


上戏在审美上是精致的多元的,比如陈红在五官是秀美柔和的,但是轮廓让她看起来又有北方的坚韧执着。


学校很注重学习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习配音声乐戏曲现代舞等跨学科的内容,塑造演员的复合性。

比如郝蕾少女时期在影视剧大放光彩,成熟之后文艺片拿奖无数,发胖了之后形象上很接地气,又在现实主义题材中游刃有余,更别说话剧上的造诣, 近几年演技培训班办的风风火火,还在综艺上当起了老师。


地域对上戏也有很大影响的,不仅仅是海派基因在,还依托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及话剧艺术中心,输出了一大批文艺片演员,比如宋佳。


总结下来上戏脸就是,文艺感十足的婉约风格,气质疏离,尤其重视身形上的韵味,李沁无论是气质和身段上戏的代表人物


E姐结语:

如今影视行业各模块界限逐渐模糊——电影演员跨界电视剧,电视剧演员登上话剧舞台,话剧演员转战银幕——各院校的表演风格虽相互渗透,但根植于传统的审美基因仍自成体系。

这种差异本质上是艺术载体地域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三大院校学生的外貌特征,恰是表演媒介差异的折射:

中戏脸是舞台的雕塑感,骨相大于皮相,与精致度相比更追求磅礴气场;北电脸是银幕的呼吸感,动态大于静态,与艺术性相比更注重观众缘与流量;上戏脸是文化的杂糅性,中西结合的古典与现代碰撞。

这种差异不仅是主观审美选择,更是中国表演教育体系在历史、地域与产业博弈下的缩影。在娱乐工业的洪流中,三者的分野或许会继续模糊,但那些刻在骨血里的审美基因,仍会在每一代演员的身上,无声地诉说它们的来处与归途。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心中,三大院校的颜值天花板是?

来评论区说说吧~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专注颜值研究的馨馨老师

值日生:菜籽 美工:树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